APP下载

都江堰水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1-05朱自强

四川水利 2020年6期
关键词:都江堰水利工程文化

祁 玲,朱自强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0)

成都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确立了建设“三城三都”的战略定位,其中,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旨在以天府文化为轴,带动成都经济社会走向持续稳定发展道路。都江堰水文化作为天府文化内涵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必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灌溉了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成了沃野千里、时无荒年、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府之源。继2000年都江堰和青城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2018年都江堰又成功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双遗的成绩离不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更离不开滋养这片沃土的千年水文化,水文化长久地根植于都江堰,也永久地浸润了成都平原。

1 都江堰水文化概述

都江堰的水文化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样,有水利工程遗产、治水设施、建筑物等显性形式,也有治水科学、水管理、水哲学、水文学等丰富的内涵,它们早已根植于都江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都江堰乃至成都平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按照文化“两分法”,可将都江堰水文化分为水物质文化和水精神文化。

1.1 水物质文化

水物质文化,即水文化的物质层,它主要是指与水文化有关的各种产品、设施、建筑、工程、器物等显性存在形式。都江堰水物质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是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也是年代最久远且以无坝引水为特征,保存完好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的伟大水利工程。可以说,都江堰这座城市因水而建,因堰而兴,水利工程便是都江堰市最响亮的名片,也是都江堰市最引以为豪的城市形象。提到水利工程,人们就会不假思索地联想到它的建设者李冰,因此李冰父子雕塑也成为了都江堰的城市标志,它威严矗立在都江堰市游客集散中心处,俨然成为了都江堰市的形象代言人,向人们诉说着开创都江堰水利工程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并展现了修建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古人智慧。李冰早已不仅仅是都江堰市民的精神领袖,更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不远千里来瞻仰的伟大水利学家。以水利工程和李冰为核心,衍生出了一系列跟水文化有关的物质存在,如伏龙观、二王庙、秦堰楼、水文化博物馆等建筑物,还有玛槎、卧铁、笼石等治水设施,它们丰富了都江堰水物质文化的存在形式,也完善了都江堰的水文化内涵。

1.2 水精神文化

都江堰的水精神文化包含了水治理、水管理、水哲学、水文学、水神学等内容。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的治水“三字经”,迄今为止仍然是治水宝典,成为了人们研究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资料。李冰在2000多年前治理岷江水患所利用的弯道环流等水力学知识让现代水利学家为之惊叹,开凿宝瓶口时留下的“火烧玉垒山”等传奇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又佩服不已。李冰治水过程中所体现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了都江堰城市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随着全国河长制制度的推行,各地纷纷开始实行河长制管理地方水域资源。2019年都江堰在以往的河长制管理工作中增添了一项新举措,在河长制公示牌中展现河流历史、人文故事,动员群众参与河流故事的纠正、挖掘、投稿,让河流的故事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体现都江堰市“人水合一”的历史文化,展现了都江堰源远流长的水管理文化。

千百年来,都江堰人从水利工程总结出来的“天人合一”、“人水和谐”、“上善若水”等水哲学思想长久地影响着当地人的社会观念,与人为善,顺应自然成为了都江堰人的生活哲学。有关都江堰的大量诗歌、散文、绘画、摄影等文学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型活动“放水节”也成为了每年的标志性节日,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祭拜李冰,了解都江堰水文化。可见,都江堰的水精神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

2 都江堰水文化传承发展与都江堰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发展相辅相成,都江堰城市的建立源于水利工程的修建,其发展也离不开水文化的浸润。

2.1 水文化是都江堰城市文化之魂

都江堰的城市文化内涵丰富,主要概括为“山、水、道、熊猫”这四种核心文化。其中水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让都江堰乃至成都平原成为了鱼米之乡,让人们明白了水利万物,顺应自然的哲理。因此,张道陵到青城山创立了道教,让都江堰的山和水相得益彰,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教思想与水利工程所彰显的气质相互辉映,塑造了“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经典文化符号。良好的山水植被给大熊猫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生态条件,让大熊猫也成为了都江堰另一张独特的名片。山、水、道、熊猫成为了相辅相成又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追根溯源,都来自于都江堰悠久的水文化源头,因此,水文化是都江堰城市文化之魂。

2.2 水文化是都江堰经济发展之基

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它作为成都市创新发展中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旅游业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依水利工程而建的都江堰城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积淀,水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从农业到农副产品加工业,再到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一切发展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水文化之上,以水文化为依托,衍生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链条,水文化奠定了都江堰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2.3 水文化是都江堰生态环境之根

都江堰市的人居环境有目共睹,山清水秀,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丰富。这一切都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它不仅造就了沃野千里、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更孕育了生态良好、内涵丰富的的都江堰城市。同时水利工程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都江堰人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添砖加瓦,岷江水沿着都江堰城市流淌的同时,也时刻提醒着市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离开了水文化,都江堰生态环境将无从谈起。

3 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索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从认知层面普及文化传承知识,从制度层面约束和规范文化认同行为,并从实践层面有效推广文化传承与发展。

3.1 认知层面

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往往普通百姓都是通过显性的物质存在形式感受文化,对文化的认知存在不全面或偏差,需要政府进行统一梳理和传播,将各种文化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将当地文化进行梳理,并充分挖掘出文化内涵,运用诗歌、故事、歌舞、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显在形式将文化进行表达,提升本土文化的认知全面度和深度。

3.2 制度层面

民族文化重在传承和保护,制度则是引导人们规范保护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约定俗成的公约和习俗,制定保护条例、行为规范等。保护历史变迁轨迹,培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文物保护知识,唤起人内心世界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实现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变,将保护行为固化为日常行动,从而演变成人们的行为习惯,达到耳濡目染,营造良好的文化保护氛围。

3.3 实践层面

待文化保护意识已形成,文化保护行为已成日常,那么文化保护的活动开展便顺理成章。以论坛交流、知识竞赛、读书征文、诗歌朗诵、广场艺术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融入其中,将生动、精彩的文化保护故事转化为巡回演讲,甚至微视频、微电影、微纪录片、微动漫等新媒体作品,促进人们实践文化保护行动,拓宽文化保护人群范围,增加文化保护的参与度,提升文化保护的有效性。

4 都江堰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思路研究

围绕水文化建设,都江堰积极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放水节大型活动,水生态文明高端论坛、古堰讲坛等,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然而水文化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潜力是巨大的,都江堰水文化的价值和影响还未充分挖掘和利用,若将水文化有效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大大丰富都江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会对都江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效益。

4.1 开展水文化传承普及工程

都江堰还应进一步挖掘和梳理水文化内涵和外延,让水文化与都江堰市域其他文化充分交融,不仅要继续开展讲故事、办演讲、开讲坛、办刊物等社会活动,提高《古堰讲坛》知名度,扩大《遇见都江堰》等刊物影响力,还要在市域内的学校开展相应水文化课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开展相应层次的水文化选修课,比如幼儿园通过游戏、儿歌等形式让小朋友对水文化形成初步印象;进入小学、中学后,通过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国旗下的朗诵等活动加深学生印象和对水文化的认同度;大学校园内可开设水文化选修课、水文化研究中心等形式,给广大师生创造更多更广的学习和研究空间。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结合诗歌、绘画、歌舞、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深邃的水文化内涵,着力推动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普及工程,让水文化成为市民耳濡目染并浸润于心的文化自觉,实现都江堰水文化传承。

4.2 设立水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通过政府搭台,联合企业、学校等主体成立水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在传承都江堰悠久水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创新水资源保护与开发路径,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拓展水文化建设融资渠道,研发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关的产品、开展水文化传播活动、开发水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打造水文化体验活动;创新研究打造都江堰水景观,运用前沿科技全新打造水文化广场,尤其是水塔以及路灯柱子外形及功能,在现有的初级水文化营造氛围基础上,注入更多科技元素,增强观赏性和体验性,形成都江堰别具一格的水文化景观;通过举办更高水平的国际交流活动,促进都江堰水文化品牌建立,创新更多更好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下属的水文化研究机构,实现研究与改革并行发展,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水、保护水、创新水资源表现形式,最大程度发挥出水资源效用,实现发展都江堰水文化。

4.3 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域

通过实行一系列传承和发展水文化的举措,依托水利工程和穿城而过、奔流不息的江水,以及灌区打造工程,做强“双遗”马拉松品牌,以青城山、都江堰、熊猫栖息地为节点设计马拉松路线,向世界人民展示都江堰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开展更多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如李冰文化节、高端水文化论坛,总结和提炼都江堰的治水、理水、爱水经验,与世界范围内水生态良好地区和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合作关系,不断交流成功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继续将都江堰“放水节”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都江堰市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整合与水文化有关的资源、活动,以及老百姓因水而兴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将都江堰水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打造都江堰水文化生态文明示范标杆,还要继续将传承和发展水文化的模式进行推广,扩大都江堰水文化影响力,最终将都江堰建设成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5 结语

都江堰水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无论是水物质文化,还是水精神文化,都展现了多样性、厚重性的特点,对都江堰的城市发展更是举足轻重。凭借悠久而厚重的水文化,开展水文化传承普及工程,设立水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域,打造以水文化品牌为核心,道文化和熊猫文化为支撑的独一无二且响亮的成都县域品牌,助力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都江堰贡献。

猜你喜欢

都江堰水利工程文化
拜水都江堰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李冰与都江堰
谁远谁近?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