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开始,幸福启航

2020-01-04林文蔚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心理健康小学生

林文蔚

摘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因此關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当前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068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所以,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一、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如果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会出现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忧郁、强迫症等症状,甚至会有自杀等行为出现。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确定世界观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需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就像一棵稚嫩的幼苗,只要好好栽培,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否则就有可能变成危害家庭和社会的毒草。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所以,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

1.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2.家庭因素。不少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帮助、教育孩子,很多父母平时没有重视教育孩子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但是负面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在家庭中传染也较快。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丽丽,她的父母对她总是过度担心和保护,通过和母亲的沟通,才知道原来是家庭中的儿子身患残疾,这对丽丽父母也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对这个女儿极其珍贵。而且丽丽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是外来务工人员,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本地家庭状况较好的孩子欺负。丽丽父母的担心害怕心理无形中会影响孩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可是,现在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专门的教科书,却没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教师也不够专业化,难以对学生进行细致有效的教育。

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通过网络等传播媒介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此外,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如何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果学生的家庭因素无法改变或很难改变,教师就应起到主导作用,及时发觉学生的异常心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并引起足够的重视,用心对待,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鼓舞,走出黑暗迈向光明。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心理教育其实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学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以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理论依据,以心理学应用技术为工作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提升心理学专业素养,多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学习如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个体沟通和交流。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解决好角色转换的问题。因为,笔者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一名班主任,也是心理辅导员。在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权威的存在,但是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却是“助人者”的角色,要和学生平等沟通,让学生敢于并乐于向教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没有负担。所以,平时应该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彼此接纳的和谐关系。另外,教师应该要有一颗敏锐的心,能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过去四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比较重视学生的行为常规和学习成绩,对心理方面比较忽视,其实什么都比不上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什么都比不上一个性格开朗,快乐亲和,自信的成长经历。

3.家校联手。学生的问题单单靠学校已经无法承担起学生全部的教育责任,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摇篮,是学生第一位和终身的教师。所以,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积极与家庭沟通,了解家庭背景,一些家庭教育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学校教育来引领家庭教育,让家长逐步成为心理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家校联手,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性格开朗,亲近他人,热爱生活的人。

4.心理辅导课程。心理辅导课程是指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准备的心理辅导方案。心理辅导课程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性是指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时效性是指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及时解决,不然会形成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方面,我国起步较晚,而且目前现状不是很好。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人们对其的日益重视,相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定会越来越专业化,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从“心”开始,让学生幸福启航。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侨贸学校325200)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素养心理健康小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互动性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效果评价
专业成长,做快乐教师
我是小学生
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作用研究
多维度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