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骨折牵开复位器的设计

2020-01-03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断端沟槽套筒

(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近年来,创伤骨折患者的数量较前有了显著的增加,此类患者多为复合、多发损伤,常合并颅脑及胸、腹部损伤,四肢骨折多发且粉碎或者合并开放损伤。根据损伤控制理论,此类患者的救治在早期以生命维持为主,控制损伤、骨折的治疗多在病情稳定后进行。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若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再施行骨折手术,因伤后时间较长且伴有骨折端的短缩及骨痂生长,导致手术难度增加,若合并断端皮肤有创面存在,则手术更是难以进行。近年来,侵袭性的手术越来越走向微创化,但这类延迟手术的患者及一些肥胖患者是难以采用微创方法进行手术。另外,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四肢骨折患者在行闭合复位固定时,由于人力操作的局限,难以对骨折端施行有效的牵拉并维持,最后不得不行切开治疗,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提升了手术的损伤和风险。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下肢骨折牵开复位器(专利号:ZL 201820703356.5),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器械材料及制作 本器械由医用不锈钢制作,主要由撑开复位杆、弧形复位支架和两端的固定连接器组成。撑开复位杆为套管样结构,由螺杆、套筒、调节螺母及固定螺栓组成,螺杆为全螺纹柱状结构,柱体对称两侧为平面结构,插入套筒内,其外径等同套筒内径,调节螺母拧在螺杆上,旋转调节螺母可实现螺杆在套筒内的伸长;套筒两侧有多个固定螺栓,拧紧螺栓可固定螺杆,套筒的另一端为盲端,通过锥形柄连接球头,螺杆另一端亦通过锥形柄连接球头,两球头分别与两端的固定连接器相连接。固定连接器为立方体结构,一侧为侧面开口的球管状槽(非贯通),其直径等同球头直径,槽内一端有螺栓同螺母匹配,对侧开有2条平行沟槽,与同样开有平行沟槽的卡块压配,压配后两沟槽内容纳外固定骨针,由螺栓拧紧固定。弧形复位支架为1/4弧形结构,尾端由不同尺寸的卡扣同螺杆及套筒连接固定,其内有沟槽,容纳带有全螺纹的复位骨针,其上匹配有螺母。见示意图。

1.螺杆 2.调节螺母 3.固定螺栓 4.套筒 5.复位骨针 6.固定连接器 7.外固定骨针 8.弧形复位支架

1.2使用方法 本牵开复位器主要适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闭合牵开复位,尤以下肢骨折最为适宜。术中先确认骨折断端的大体位置,在骨折两远端经皮小切口0.5 cm,撑开皮下筋膜及肌肉形成一通道,插入带有锥形头的保护套筒,拔出锥形头,保护套筒抵住骨质,以电钻钻入自钻自攻的外固定骨针,分别于骨折两远端打入2枚骨针后,将其置于固定连接器的沟槽内,将卡块压配后拧紧螺栓固定。组装撑开复位杆,螺杆拧好调节螺母,并插入套筒内,将螺杆及套筒两侧的球头置入固定连接器的球管状沟槽内,槽内螺栓暂不拧紧。此时适当牵开患肢,并旋转调节螺母适当撑开骨折断端,透视下确认骨折端短缩程度,继续旋转调节螺母直至骨折断端撑开,此时透视确认断端足够撑开,根据两侧骨折端移位方向,在临近骨折断端的两侧经皮切口,在患肢的前侧或外侧经皮切口,避开血管神经,保护套筒保护血管神经及肌肉,于骨折的两端分别经皮钻入1枚单皮质复位骨针,取弧形复位支架固定于螺杆和套筒上,复位骨针置于复位支架沟槽内,两侧拧入调节螺母,先固定一侧固定连接器的螺栓,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旋转另一侧的复位骨针的调节螺母,透视下确认骨折端复位程度至满意,此时将调节侧的固定连接器螺栓固定,松开对侧的固定连接器螺栓,通过复位骨针再将骨折端调节复位,透视下确认断端复位,髓腔贯通,牵开复位成功,此时可根据手术方案,如果选择髓内钉治疗,可经皮开口插入髓内钉导针,可将牵开复位器撤除,然后常规进行扩髓并植入髓内钉即可。如果选择微创接骨板植入,可经皮开口,插入接骨板,待锁紧接骨板螺钉后固定牢固后可撤除牵开复位器,完成手术。对于骨折端伴有创面的患者,复位骨针可避开创面,同样可实现骨折端的闭合牵开复位。

2 讨论

下肢骨折尤其股骨骨折后,治疗多首选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由于疼痛的刺激及骨折端受肌肉不同方向的牵拉,骨折端可发生短缩、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短缩、成角和旋转都可以通过牵引床来纠正,而对于侧方移位目前尚无有效的辅助器械进行复位。由于牵引床特殊的构造,术中操作繁琐,在复位股骨干时由于下肢不能充分内收致有较高的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发生[1]。对于体型健壮或肥胖的患者,由于牵引用力不是直接施于骨质,造成牵引效果欠佳,若强力牵拉甚至会发生会阴部的损伤,造成水肿乃至性功能障碍。

根据损伤控制理论,多发损伤的患者多在抢救复苏生命后才进行骨折的最终治疗,此时多为伤后多日,骨折端多伴有骨痂生长,无论徒手牵引还是牵引床牵引,对于骨折端的短缩、成角及侧方移位都极难纠正,如果施行髓内钉固定或者MIPPO技术,断端不得不选择切开复位,这与微创的理念背道而驰。应用本牵开复位器,由于牵引直接作用于骨折两端,不直接牵引周围肌肉,牵引力大且能维持牵引效果,对于新鲜的纤维骨痂可在不切开的情况下而牵开,从而减轻了损伤。本产品尚可用于一种特殊情况,即患肢骨折虽为闭合骨折,但骨折周围皮肤伴有创面形成,此时可通过本器械进行牵开,避开创面行闭合复位固定,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本器械是笔者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下肢闭合复位装置,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其他牵开器相比较,能通过体外自动复位骨折断端,其牵开复位通过骨针直接作用于骨折两端的骨质,牵开效果好,且能有效维持至内固定物植入,避免了人工维持及透视时的麻烦,是其他牵开器所不具备的[2];有创操作仅为多枚骨针的植入,通道小且有套筒保护,对血管神经及软组织的干扰小,值得推广利用。

猜你喜欢

断端沟槽套筒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套筒灌浆连接密实性检测研究现状及展望
基于数值模拟的2种条纹沟槽减阻特性对比分析
开槽施工钢筋混凝土管道的临界沟槽宽度
一种具有多形式钢片结构的四季胎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二层沟槽织构对机床导轨表面润滑特性的影响
一种尾架套筒自动机械锁紧机构
套筒类零件内孔精加工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