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创新-创业”三段进阶式双创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20-01-03柯燕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体系专业

柯燕华

2015年5月,为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李克强总理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1]。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已是各高校的使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因此高校亟须着力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保障,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图1 “创意-创新-创业”三段进阶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1 设计“创意-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构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创新创业课程贯穿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段分模块设计课程,形成科学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首先是创意突破阶段,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同时还配备部分选修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晒点子、飙创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与创意思考力;其次是创新展现阶段,面向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开设创新模块选修课程,引导有创意点子的学生跨领域合作,探求将创意实现的可行性方法;最后是创业试验阶段,该阶段对大学三、四年级有创业意向或潜质的学生开设创业财务、创业计划等高层次专业化的选修课程,并整合资源,成立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若学生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和计划或已在实践平台中锻炼,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进行项目预孵化。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创业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创意-创新-创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培养企业家精神的目标。

因此,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构建“创意-创新-创业”三段进阶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见图1)至关重要,合理设置各阶段课程,实现跨领域合作,阶段性开发与指导,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创意-创新-创业”三段课程模块设置体现出创新创业课程的层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创意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意创新的延伸,创业需要持续的创意与创新,因此要坚持“创意-创新-创业”三位一体[2],激发创意思维,开拓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1.1 创意突破模块

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创意在创新创业教育三进阶课程体系中是源头,是基础,却往往被忽视。许多人关注创业,关注创了什么业,能否运营,能否盈利等后阶段的因素,而忽略了创意的存在。其实从系统的视角而言,创意更是突破。创意模块课程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以及变通能力。

1.2 创新展现模块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的主要内涵,是在原有的事物中注入新元素,产生出新的价值。

一个创意如何去实施,这本身就是个创新的过程。创新模块系列课程旨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培养学生探寻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方法。

1.3 创业试验模块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

创业教育,除了创业技能、创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创业精神,即企业家精神的养成。对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高校要着重考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冒险精神、创业动机等企业家特质,培养学生的创业胜任力[3]。因此,创业模块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流程,强化其掌握创业技能和创业本领,提升创业胜任力,并结合创意创新阶段综合培养企业家精神。

2 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双创教育教学质量

2.1 健全组织机构,统筹双创教学运行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要经过系统设计,要让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双创教育中心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运作。双创教育中心是指挥双创教育课程运作的平台,需要统一教学思想、统筹规划双创课程的设置、研讨开发课程、评判遴选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大任务。

2.2 强化双创师资,提高双创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双创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取决于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融入人才培养,体现于课程体系之中。双创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这对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创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念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高校应强化双创师资,引导教师参加专门培训,渗透创新理念,同时引导和鼓励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校友、企业家、高新技术人员、创业投资人及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成立大学生双创导师俱乐部,促进双创导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师资水平。

2.3 创新教学模式,激活双创课堂气氛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须进行大胆改革,开拓创新,才能使课程“火起来”,充分展示课程的创意与创新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是改革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型、体验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发思考”。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双创教育课程侧重启发思考、方法探寻与实践操作,因此倡导项目驱动式、探索式、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法,推崇基于创业情境或创新创业任务驱动的“EBL(Enterprise-Based learning)”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三是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变传统以一卷定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重构涵盖课堂讨论、平时项目训练、阶段成果展示、大赛获奖情况等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中学生态度及素质能力提升的监控,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

2.4 建设双创平台,提升双创实践能力

双创教育的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双创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高校要推动双创平台建设,将双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检验双创课堂教学成效。双创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实践及创意创新展示的场所,为学生提供创意思考、创新探索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的试验与培育的空间。因此建设双创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运作的基础保障。

2.4.1 协同创新,构建跨专业(跨领域)实践教学平台 高校与企业应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构建跨专业(跨领域)、多用途、共享型实践教学平台,促进专业融合与学科渗透,实现协同创新,产教融合。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特点,高校应营造良好互联网运作环境,构建云计算与大数据综合实验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撑[4],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跨领域合作的平台,促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2.4.2 践训联动,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的双创园区 创新创业综合园区是一个多层次一体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应包含“创意-创新-创业”三段课程所需要的实作与试验空间,提供基础实作材料,让学生体验实作的乐趣,此外,高校可以引进企业导师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估,指导学生试验项目运作,检验项目运行成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持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扎实推进双创教育,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3.1 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升双创人才综合能力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双创教育逐步融入专业教育,是实现双创教育专业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5]。任何创新创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专业教育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备,学科思维更加系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把专业教育逐步融入双创教育中,学生能够更系统地看待创新创业中的问题,更全面深入地分析创新创业中的各个环节。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维,融入创新创业模块或项目方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注重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推进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集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于一体的人才。

3.2 双创教育与第二课堂协同联动,提高双创成果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第二课堂的活动、竞赛相结合是该类课程的特色,活动或竞赛的成绩做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高校在开设“创意-创新-创业”阶段课程时,可结合课程内容分别组织不同层级的比赛,结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挑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经过不断历练、不断挑战,除了收获奖项荣誉之外,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6]。

双创教育活动、竞赛为学生提供锻炼与竞争的平台,既展示了教学成果,又培植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因此,双创教育与第二课堂协同联动,必将不断提高双创的教学成果水平。

3.3 双创教育与双创园孵化联动,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双创教育与双创园孵化联动的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模拟创业实践的体验。部分高校开发出专业纵深化、产教实训的模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双创项目在双创园经过孵化,学校组织项目评估后,不少大学生项目受到青睐,企业直接洽谈后期合作并进行成果转化。双创教育与双创园孵化联动,有效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助力于学生创新创业。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双创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一个落脚点,因此,着力构建“创意-创新-创业”三段进阶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引擎和源泉,引导、鼓励和培育更多的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符合社会创新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体系专业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