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2020-01-03张爱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3期
关键词:受检者脂质颈动脉

李 磊 张爱军 杨 静 何 健 张 忱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 抚顺 11300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为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引起急性脑血管病的因素,而人体斑块稳定性和组成成分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能对生物组织内部结构硬度弹性进行显示,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1]。因此,本次研究对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颈动脉斑块患者,研究总例数200例,收取时间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总例数采取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脑梗死)、对照组100例(非脑梗死)。纳入标准:①所有受检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所有受检者均无严重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能够进行良好沟通。③临床各项资料完善,符合研究需求。④无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慢性疾病[2]。排除标准:①受检者伴有严重脏器疾病以及精神疾病。②受检者存在其他严重疾病,比如恶性肿瘤疾病、造血系统异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③受检者配合度较差,导致无法顺利完成研究[3]。观察组100例脑梗死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9.21±1.01)岁,性别:男性有61例、女性患者39例.对照组100例非脑梗死患者;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9.12±1.35)岁,性别:男性有62例、女性患者38例。观察组、对照组一共200例受检者的各项基本资料相比,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性。

1.2 方法: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均实施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评价:使用目前我院先进的声科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在4~15 MHz,受检者均取低枕卧位,将头部微微向后仰起,将检查部位充分暴露,按照患者颈动脉斑块回声进行分类:①脂质型斑块:斑块成分主要以脂质为主,其灰阶图像显示为低回声、中回声。②混合型斑块:由钙化、坏死、出血构成,斑块内低回声、中回声、强回声混杂,③钙化型斑块:斑块主要是由于钙质成分组成,呈现强回声,按照人体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进行分类:溃疡型斑块:斑块相邻表面差值大于或者等于0.4 mm;规则型斑块:等回声斑块[4]。

弹性成像检查:使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模式,取样框移动直至所需要测定斑块处,所选取样框大小均保持一致,待图像稳定后,存储,每个斑块的平均弹性模量值均测量2次,操作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在检查时应告知患者屏气,在检测过程中将探头轻轻放置在患者检查部位[5]。

表1 200例受检者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颈动脉斑块类型指标比较[n(%)]

表2 200例受检者SWE1/SWE2、斑块近心端平均SWE、斑块平均SWE指标比较()

表2 200例受检者SWE1/SWE2、斑块近心端平均SWE、斑块平均SWE指标比较()

超声造影:在常规超声选取受检者结节最大切面后,显示其周边正常组织切面,然后切换直至造影模式,经受检者肘正中静脉团注2.0 mL对比剂混悬液,然后推注生理盐水5.0 mL,约5 s后开启动态存储造影图像直至120 s,在整个过程中探头均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并告知受检者避免咳嗽、吞咽和说话,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受检者造影动态录像实施图像分析[6]。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颈动脉斑块类型。对比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的SWE1/SWE2、斑块近心端平均SWE、斑块平均SWE。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数据软件为SPSS25.0,其中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以χ2检验),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颈动脉斑块类型:观察组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患者均在颈动脉斑块类型中、以脂质型斑块为主、所占比为60.00%,而在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中以规则型斑块为主、所占比为54.00%,其与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颈动脉斑块类型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对比SWE1/SWE2、斑块近心端平均SWE、斑块平均SWE:观察组脑梗死患者SWE1/SWE2(1.71±0.85)、斑块近心端平均SWE(50.15±25.11)、斑块平均SWE指标(72.15±28.11)与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是人体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发生在人体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和人体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7]。临床上通过对人体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评价颈动脉斑块,判断其危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导致人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硬度是否是易损斑块是脑梗死发展和发生的关键因素,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人体内部组织结构,而斑块内出血、脂质坏死核大小对评价人体斑块稳定性也十分重要[8]。因此,本次研究对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的优势。

通过使用二维超声根据斑块表面情况和回声对斑块性质进行判断,仅仅只能反映组织的声阻抗和密度不同[9]。通过实施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评价后,取得显著效果。弹性模量也可以称作为杨氏模量,为反映人体物质本身弹性性质物理量,由探头向人体自身替你发射脉冲波,从而使剪切波产生,通过进行系统分析定量得到组织弹性模量值,能预防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有重复性好、弹性模量值客观等优点,在研究中,脂质型斑块主要是由少量平滑肌成分和大量脂质成分组成,其无胶原纤维,在受压后应变大,显示黄色、蓝色为主,而钙化型斑块主要以钙质为主,故硬度较大,其受压后应变十分小,则显示红色,而混合性斑块则处于二者之间,以不均匀红相间、黄相间为主[10]。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患者均在颈动脉斑块类型中、以脂质型斑块为主、所占比为60.00%,而在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中以规则型斑块为主、所占比为54.00%,其与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的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SWE1/SWE2(1.71±0.85)、斑块近心端平均SWE(50.15±25.11)、斑块平均SWE指标(72.15±28.1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提供多种相关信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运用。

猜你喜欢

受检者脂质颈动脉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溶剂法提取微拟球藻脂质的工艺优化及其脂质组学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棕榈酸诱发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和炎症机制中AMPKα2的作用研究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