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全”手势:健康科普构筑疫情“防火墙”

2020-01-0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6期
关键词:市民科普上海

王 彤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促进处处长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健康科普与医疗救治、疾病预防一起成为疫情防控的“三驾马车”。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上海完善群防群控机制,广泛发动市民群众,使健康科普成为战疫的硬核力量,全行业动员、全社会覆盖、全人群关注、全过程推进、全媒体传播,以“五全”手势,构筑2,400万市民的疫情“防火墙”。

一是全行业动员。市卫生健康委官微牵头11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组成新媒体矩阵。38家市级医院推出1,200多个科普栏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葛均波院士等专家团队录制系列科普视频“新冠病毒中山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等积极开展线上科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普及中医药防控要点,传播《八段锦》《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推出《新冠-瑞金主委说》微视频系列访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线上专家团与青年科普团形成合力;上海市儿童医院开展儿童居家身心健康、互联网就医等健康科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出两辑“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8问”。

二是全社会覆盖。爱卫、城管、住建、交通等部门合力推进科普宣传深入交通口岸、办公楼宇、农贸市场、建筑工地、沿街商户等,覆盖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6,077个村居。通过地铁、公交、楼宇等6万余块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屏、6,000余处户外电子屏、近万部居民区智能电梯屏、1万余辆出租车后车窗广告、近10万处社区灯箱广告和宣传栏,全方位开展健康科普宣传。

三是全人群关注。本市向2,400万市民推送健康科普短信。上海市政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开设健康科普环节,邀请权威专家推出27期健康提示。同时,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推出“疫情防控市民健康科普50问”等系列科普,覆盖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

四是全过程推进。在防疫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海同步开展健康科普,解疑释惑,安抚社会情绪,提升市民自我防护意识:1月19日本市发布加强可疑病例排查预警信息,科普宣传立即跟进;针对公众焦虑、紧张情绪,12位院士联名向市民倡议,科学认知新发传染病,不过于恐慌、不信谣传谣;抓住疫情防控有利时机,12位医学专家发布《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专家共识》;复工复产前,加强企业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疫情防控调级后,推出市民防控意识“不降级”科普宣传;复学前,又送上温馨健康提示。为将防疫经验转化成为2,400万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本市率先向全体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并率先起草《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5月11日,《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即“八不十提倡”) 正式向社会发布。9月1日,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开全国风气之先。

五是全媒体传播。医学专家30余次做客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栏目。开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工具包”,供200余家市属单位和16个区下载使用。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推送多种科普产品,累计浏览量数十亿人次。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共发布原创科普文章近7,500篇、音频400余个、视频1,500余个,设计各类宣教资料1,000余套,印制发放近400万份,编写手册、书籍等资料100余种。

通过健康科普“五全”手势,市民健康意识高涨,筑牢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成为防疫“四大法宝”。本市推出全国首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健康科普作品汇编——《上海战“疫”硬核科普》,全景式呈现科普防疫全记录。健康科普是《健康上海行动》的“第一行动”,我们要把健康科普作为社会健康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抓手,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参与的健康科普工作机制,跨部门合作,开展全民健康科普教育,倡导健康科普文化,健全应急健康科普体系,推进健康科普队伍和学术团体建设。进一步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的主力军作用,携手各大媒体与社会各界,整合资源、创新渠道、拓展平台,让健康科普成为上海市民的通识教育,引导民众积极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受益,为《健康上海行动》打造最大社会公约数,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夯实健康之基!

猜你喜欢

市民科普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