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考

2020-01-02侯艳洪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肺炎

侯艳洪

教育水平不断发展,高校不断的扩招使得校内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因此,高校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区及管控要点。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高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包含有多学科交叉研究,事件的偶发性以及高度集中性使得高校相关管理工作者面临较大压力,怎样可以使疫情的危害和影响降低,及时控制并管理好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及水平有极大挑战。高校积极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使危害及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确保师生的安全,意义重大。

1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师生健康防护观念及能力不足

高校的教育很少涉及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及管理教育,也正是教育的缺乏,导致师生对此方面的问题关注甚少,即使有所了解,均是来源于网络及影视。并且,新冠疫情发生于寒假期间,高校对疫情解释以及健康防护的相关教育也不能到位,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及教师对疫情的关注度极低,在认知以及个人防护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偏差。另外,由于疫情的影响,校园封闭式管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高校师生返校之后还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在这一适应过程中,还会产生恐惧、压力等相关问题,可能发生不配合高校工作的情况[1]。

1.2 已有防控及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高校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应对及防控处置能力的建设一直非常重视。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国内的高校已经基本建立起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但是,其在完善程度以及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此次新冠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是,专业的医疗和疾控系统在此方面的研究还不足,科学预防和治疗的方案不全面,能够给予高校的指导不足,进而导致高校在建设防控应急处理机制时缺乏经验,所创机制不完善。

1.3 校园交叉感染

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极强,因此,减少人员流动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式。但是,高校师生返校一定会产生规模性人员流动。师生返校途中乘坐交通工具,均会有被感染的风险。返校后,如果高校健康监测未能发现这一类人员,尤其是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感染人员,便会因为师生集中性返校以及学习生活的开展,导致传染事件再次发生,进而造成校园疫情的爆发[2]。

1.4 亟需强化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

据以往经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高校管理层人员均会采取舆论控制,担心消息传出去变成舆论热点,引起师生恐慌,进而影响高校声誉。但是,现在属于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微信、微博等不断发展,高校封锁信息变得更加困难,只要校内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便会马上在网络上传开,还会附加各种传言及猜想。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若不在第一时间进行舆论引导,就很容易出现信息传播失真的情况,谣言满天飞。这些谣言再经过加工传播,便会引发师生恐慌,使整个事件控制难度增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匮乏,高校未能在黄金时段做出回应,让公众知情,进而导致信息传播愈演愈烈,各种主观因素越来越强,使信息偏离真相,以“面目全非”呈现在公众面前。所以,高校在进行相关事件处置时,最好的办法便是准确、及时传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的趋势,引导舆论,将事件完整地呈现于公众面前,引导其科学对待。

2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案

2.1 构建标准化隔离区和疫情突发处置预案

在构建标准隔离区时,需在属地疾控相关机构指导下进行,选择具有独立隔离环境的宿舍,亦或是于操场建设临时板房,将发烧、咳嗽的疑似病例实行隔离,若有必要,可根据相关要求将隔离人员转至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检查。创建疫情突发紧急预案,比如,校园内有确诊病例,应当即刻报给属地疾控的相关机构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根据相关部门要求和建议实行全校停课等封闭式管理,积极配合疾控机构进行疫点消毒,并对全校师生的疫情接触情况进行调查与宣传[3]。

2.2 做好学生思想及心理工作

第一,疫情期间,高校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工作,这也是防控疫情的关键。高校应当对学生的悲观情绪以及恐惧心理进行疏导,增强师生抗疫信心,并提升其辨识谣言的能力,支持并认同高校的防疫工作。高校还需紧紧抓住师生党员这一力量,并将其利用起来,同时,在媒体平台以及校园广播上宣传好相关信息,科学引导舆论,并将防疫形式、个人卫生防护以及研究进展等相关内容作为宣传主体,不断激起党员主动性及积极性,关注身边人和事,若出现不配合、思想极端、传播不当言论的学生,应当给予耐心引导,若有必要,需汇报给学院。第二,实行特殊开卷考。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因此,各大高校均开展网络教学,当学生返校之后,依然可以先开展一段时间的网上教学,同时给学生安排开卷开始,也可让学生根据教学提纲来自学,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达到巩固教学知识的目的,还能检测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另外,还能减少学生之间的聚集和交流,这样可以充实学生在封闭宿舍内的生活。实行开卷考,达到封闭管理和疫情期间教学的要求,在实施方面也极其方便,于高校而言,适合推广。第三,将关注重点置于心理异常的建档学生上。心理健康管理方面,高校需将重点置于此前心理出现异常的学生上,因为封闭的管理以及严格的控制对于心理异常的学生而言,会有一定的刺激性,进而导致其心理问题加重,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应当按照原来所记录情况,进行摸排和测评,对返校生尤其是很难适应封闭管理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若有需要,应当将其调整至人员比较少的房间或者独立房间,实行独居。高校还需设置心理咨询热线,给需要提供心理咨询学生给予支持与帮助,通过疏导来帮助其减轻压力。另外,也可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群发布一些关于心理问题的科普知识,引导紧张、焦虑的师生,给予其充足的信心[4]。

2.3 实行分管,设置体温监测点

高校可于校园中实行分区管理,确保教学楼及食堂等学生密集的地方不会出现发烧和咳嗽人员,不让闲杂人等入内,设计单向通行路线,于人员密集及必经处、宿舍及教学楼楼口、校门口等处布置体温监测点,实现快速测量体温。另外,图书馆以及学生的活动中心等地应当实行限时限流管理,校园及宿舍同样实行封闭管理,除了有教学需求的师生及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均不得随意出入,学生回宿舍同样需要进行身份核实。直到疫情形势好转,再逐渐恢复相关工作。

2.4 创建畅通的信息发布制度

疫情期间,谣言以及假消息的传播,很容易引起师生恐慌,这样也会给高校在应对疫情相关问题时造成困扰,甚至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应对疫情期间,高校的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小组需对最新消息进行及时处理和发布。在对信息发布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高校可从几方面着手。第一,从观念上开始便要建立公开透明处事原则。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传染性强,在短时间内必然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所以,高校在应对此事件时,一定要公开、透明处事,若是隐瞒事实,对于社会稳定的影响极大,鉴于此,高校需要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人员进行相应教育,使其在对问题处理时,做好相应的信息披露及公开工作。第二,高校需建立相应处理预案,对于疫情形势以及校内师生情况等进行调查,事件处理小组还需及时对疫情控制情况以及传播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到更好的防治管理。高校可向上级部门、新闻媒体以及医疗单位寻求帮助,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做到有条不紊。同时,还需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保证校内秩序正常。第三,高校的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小组经过上级批准后便可借助相关媒体向学生及社会公布疫情应对情况,让师生及社会对校园的抗疫有所了解,稳定师生情绪。疫情控制小组人员也可多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获得相关部门专业引导[5]。

2.5 全面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第一,新冠疫情处置方案。校园是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疾病传播的速度会比较快,而新冠肺炎的传播性极强,为使抗疫形式更佳,高校应当加强对疾病的预警及监测,面对新冠肺炎的影响,高校医疗机构应当即刻给校内的应急处理小组以及属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报告,并立即开展隔离救治以及管理。若高校发生人员感染的情况,需第一时间将实际情况汇报给应急处理管理工作者,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应当立即送至专业医院实行救治。只要发生感染情况,便需要对相应的场所及区域进行封闭消毒灭菌,对于接触者应当采取隔离观察。另外,高校应当加强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宣传,让全校师生对此疾病的预防有所掌握,并能够正确实行。第二,学生感染新冠肺炎应急预案。若校园中发生感染病例,高校需将实际情况向有关医疗机构进行汇报,并根据感染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救治,对于情况较为严重患者,应当选择专业医院进行治疗。之后,高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需要对学生感染的情况以及感染条件进行分析,并将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同时,高校的应急处理小组还需和患病学生及家长保持联系,做到及时通报患者情况,并做好相应地思想工作,以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针对学生感染事件,高校以及应急小组应当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避免出现更多感染者做出努力,同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第三,应对学生心理卫生危机处置预案。高校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需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实行风险评估,对于毕业及考试等心理危机高发期,需实行相应的紧急应对

方式。如果学生发生心理危机,存在不理智等行为,发现后应当立即将相关情况汇报到学院,相关部门需第一时间报给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小组。校园内部心理咨询相关人员应当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团队的力量,尽早给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及紧急干预。校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处理小组应当指导高校保卫处做好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发生不理性的行为。把学生的情绪稳定之后,高校应当及时联系学生的父母,并将所有实情描述给家长,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及情绪,并使其稳定,并帮助学生平复心理危机之后,还可进一步跟踪观察,防止再次出现心理危机,引发意外[6]。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各高校开学日程有所延迟。随着全国人民的努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高校师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陆续返校。由于新冠疫情并未得到彻底的控制,返校途中或者到校期间均会有感染的可能,这对高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总结分析发现,,高校在疫情期间的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师生健康防护观念及能力不足、已有防控及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以及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舆论引导方面缺乏力度等。高校对这些问题应当及时解决。可通过构建标准化隔离区和疫情突发处置预案、做好学生思想及心理工作及全面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等方式来应对存在问题,积极应对疫情所带来的的影响,做好校园工作,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同时保证全校师生以及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应急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