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020-01-02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李 娟

(新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23)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回答,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这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我们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就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用之才。所以,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一、铸魂育人,把握新定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迄今为止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把思政课明确定位为:“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1]。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办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所以要始终确保学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要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高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理论,是与时俱进、具有批判性的理论,是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思想武器;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理论是要指导实践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情感目标上,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深厚情感,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信仰养成,让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好铸魂育人工作

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解决好教育的根本问题关系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关系着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青少年思维活跃,心智逐渐健全,是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首先,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其次,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引导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追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再次,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和实现路径,让学生自觉把远大志向与中国梦的实现联系在一起,练就真本领,脚踏实地,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成为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在现阶段,首先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革命历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教育、法治中国建设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等,让学生深刻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使学生始终保持执着的信仰和坚定不移的理想追求。

二、正本清源,展现新担当,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是要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青年,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进而信仰马克思主义,补足学生精神之“钙”,正本清源,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好青年。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

青年时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国外敌对势力把我国青少年学生作为重点争夺的对象,他们用各种西方文化挤压我国的民族文化,用西方的价值观念贬低我国的价值观,想造成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淡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淡漠,他们的目的就是在意识形态基础上与我们争夺大学生,为他们“西化”“分化”战略打下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高校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方向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各种思想加速“流动”,意识形态领域局部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面对着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的挑战。面对此问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有效地做出回应,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必须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上好思政课,还要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积极地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不仅要以“亮剑”的姿态同错误思想划清界限,还要以“掌舵”的智慧批驳各种错误思潮,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助于把好教材关

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过程的重要工具,它也是国家意志和民族价值观念的体现。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序、健康、有效地开展,必须要把好教材关,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的教材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要求,体现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体现国家和社会对青年人才的要求。

三、守正创新,实现新作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进入新时代,要想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必须积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学生对丰富的知识和资源的需求,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改革不能忘却根本,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且无论是守正还是创新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的基础

所谓守正,就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立的初衷,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勇担重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这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也是其重要使命”[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坚守正道,坚守初衷,一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基本的是要教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要积极引导学生读经典、悟原理,打好理论基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性、真理的力量和逻辑的力量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二是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治课,要旗帜鲜明地落实其意识形态功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学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责任感。三是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坚持因材施教,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规律,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在价值属性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明辨善恶是非,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新,就要在理论上、形式上实现创新,理论上积极将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形式上运用新媒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也就是说,在理论上要跟上时代,在形式上要做有益探索。

一是坚持内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最核心的在于其内容创新,教学内容要有思想性、科学性、理论性和时代性。现阶段的大学生思维开阔、个性鲜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创新。首先,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再次,教学内容中还要选取贴近生活、有深刻寓意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理论鲜活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思考中有理解、在体验中有收获。

二是推进教学方法创新。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不断创新、锐意改革。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启发性教育,切实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其次,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知识宣传、社会调研、扶贫支教、医疗下乡、社区共建等实践活动,走进社会、了解基层,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使其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开阔视野和思维,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是坚持把新媒体作为平台手段。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互联网相融合。要整合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和资源的需求,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个性化、互动式的形式,通过各类学习软件和平台让学生能享受到互联网的高效性,让学生更快捷地获得更多信息资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表达、去抒发,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断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