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20-01-02李雨桐

文化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交际

◎李雨桐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逐渐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之一。国际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但是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还比较稀缺,因此国家设立了以培养高水平国际汉语教师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山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是以胡文仲先生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为教材,共18课时,为一门专业限选课。下面本文对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探讨。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山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跨文化交际课堂上,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但是可以感受到教师努力在传统上寻求创新和趣味。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设置其他趣味性活动。例如邀请学生分享跨文化交际案例,带领同学们一起进行案例分析,又如邀请留学生来到课堂与中国学生一起交流,在课堂上观看文化冲突有关视频,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还是存在与其他高校相通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没有体现出课程重心

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目标的定位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知,那就是跨文化交际课程不仅应该是对中外各种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相应文化意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但是这种认知并没有真正反映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该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但是各学校在使用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内容选择等方面又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课程在各个学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虽然各学校都以传授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也都以胡文仲、许力生等先生的教材为主,但实际的教学实施情况仍然是由任课老师自己决定的,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心在课程建设中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二)课程内容亟待优化

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自身的显著的学科特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肩负着外国人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教授汉语,推广解释汉文化。另外,汉语国际教育是面向外国人的文化教学,而且大部分学生为具有相对成熟的价值观念的成年人,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把握一个正确的“度”,教师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这一特点必须在课程内容中得到体现:淡化纯理论探索,增加实训实践环节和情景模拟环节,提高学生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强化中国文化的阐释等。这些内容目前亟须补充完善。

(三)课程资源亟待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利用了部分网络视频资源、留学生资源,但实践训练严重不足,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听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在“纸上谈兵”,一旦真正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问题与冲突,反而手足无措,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有效地提高。

二、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办法

(一)增设相应的选修课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和解决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的能力是学习和将来工作的基础。但专门的、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课程不多且重视不够。在山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只有一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该课程教材比较重视理论的教学,案例分析比较少。因此,学校可以增设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案例分析课程,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化和外国的礼仪,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冲突,学校也应开设相应必修或选修课程。这样一来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更加丰富,学生们就可以依据自己的不足或者兴趣又或者未来想要深造的方向选择课程,有目的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各方面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提供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机会

一般来说,该专业的学生虽然有充足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但是常常缺少将理论知识付诸交际实践的机会,所以学生在真正跨文化交际时常出现问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不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邀请了留学生来与中国学生交流,但次数较少,时间也比较紧张,同学们讨论的内容也都是常见文化冲突的问题,比如喝热水、让座等等,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新的文化冲突。有些学生因为性格比较内敛,在谈论时只是旁观,不能体验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分配多组中外学生共同进行“一对一”辅导,给学生创造更多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应该是基本理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按照课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8周的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授为主,主要讲授跨文化交际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之后的实践活动打下基础。9-16周应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整合理解,吸收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搜集资料了解不同的文化,并尝试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做主题报告,向同学介绍世界不同文化特征,提高文化包容度,尊重各国的文化,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如此一来,学生会对跨文化交际充满信心。学生也可以就自己与留学生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报告,给其他同学提供经验。17-18周课堂主体仍为学生,学生从汉语生词、语法、课文教学中选择一个知识点,从跨文化的角度设计教学并进行试讲。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交际过程并进行课堂展示,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汉语知识的教学也锻炼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结语

国际汉语教师肩负着汉语国际推广的重任,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成功进行汉语教学的前提。在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汉语国际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积极寻求对策,优化课程培养出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

猜你喜欢

跨文化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