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主流电视剧的成功之道
——评电视剧《破冰行动》

2020-01-02

文化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李飞字谜宗族

于 汐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杭州 310028)

正如爱奇艺的首席执行官龚宇提到的,《破冰行动》开拍之前,剧本就取得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优秀剧本奖;该剧也是其写公安部新闻宣传局联合摄制的年度重点项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项目。这种商家主动寻求同官方合作的行为,使得《破冰行动》归入了新主流电视剧的行列。《破冰行动》饱满而深厚的思想内涵、新颖而高超的叙事理念以及不同媒体的差异化策略等,使其成为近年新主流电视剧的代表作。

一、真实深刻且饱含深情的思想主题

新主流电视剧的核心目的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破冰行动》的主流价值观是在剧情的真实性、深刻性与情感的感染力中体现的。

首先,从真实性看,《破冰行动》根据2013年广东警方名为“雷霆扫毒”的真实事件改编,这一事件展现了国家扫黑除恶的坚定决心。与此同时,富有现实感的故事背景也拉近了观众同故事的距离,让观众意识到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同毒品斗争。正是基于这种真实的观照,《破冰行动》向我们展示了现实题材作品的魅力与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破冰行动》的真实性还体现为对现实的批判与揭露。对于这部电视剧,不少观众认为其“尺度大”,尤其是敢于揭露公安系统内部的阴暗面,甚至不留情面,这在近年以歌颂、赞扬为主的电视剧中独树一帜。剧中,上至东山市市长陈文泽、公安局副局长马云波,下至刑侦大队队长陈光荣,均沦为毒贩的“保护伞”,与制毒头目即塔寨村村主任林耀东同流合污,其腐败程度之深、波及范围之广触目惊心。然而,《破冰行动》并不只是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更是塑造了以李飞、李维民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缉毒干警,他们清正廉洁、不畏艰险,终将塔寨村的制毒势力一网打尽,从而树立了邪不压正的信念,明确传递出国家对贩毒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剧中双方较量之精彩,打击毒品犯罪的意志之坚定,让观众拍手称快,直呼过瘾。

此外,《破冰行动》真实还原了缉毒警察的生活色彩。他们与一群亡命之徒斗智斗勇,不仅随时面临牺牲,还要抵挡毒贩及内部腐败分子的威逼利诱,忍受同伴牺牲带来的痛苦,甚至时刻担心家人的安危。正如剧中东山市缉毒大队队长蔡永强,为了不给毒贩可乘之机,他不得不将妻子和孩子送往外地而长期无法与家人团聚;而在公安局中,他也只能“明哲保身”,对同事与上级的怀疑不敢轻易表露,可尽管如此,他的办公桌里还藏着毒贩给他寄来的三颗子弹。东山市副局长马云波做毒贩的“保护伞”也并非他的主动选择,他的妻子为保护他不幸被枪弹打中,不得不服用毒品以缓解手术后的疼痛,正是因为这一缘故,马云波才被毒贩们抓住把柄以为要挟。《破冰行动》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深刻揭示了与毒品斗争的过程中,生存与牺牲、鲜花与鲜血、激情与麻木、坚持与妥协的决定其实都发生在转瞬之间,这种深入人性的思考使剧作不仅真实,而且深刻。

当然,《破冰行动》的深刻性还体现在对塔寨村的刻画上,该剧没有将塔寨村的问题仅仅归为普通的犯罪问题。林耀东之所以能够组建起一个庞大的制毒村,关键在于他利用了宗族这一组织形态。尽管宗族的历史由来已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宗族观念进一步淡化,尤其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人们从对宗族的认同,逐渐转化为对现代民族和国家的认同”[2]。因此,塔寨村的制度问题不仅是毒贩与警察、人民的斗争,更是传统、落后的宗族观念与现代意义的国家、法律之间的矛盾。在《破冰行动》中,林耀东能够动用宗族观念令村民丧失理智与人性,甚至同国家对抗,这种宗族制度的弊病在当下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值得重视。与此同时,《破冰行动》更是揭穿了宗族制度对其成员的谎言。宗族制度不过是林耀东这样的掌权者控制宗族成员以牟取私利的工具,绝非为了宗族成员的安居乐业而存在。比如,林胜文揭开了警方内部有毒贩“保护伞”的机密,林耀东等人便滥用私刑将其杀害;为了找到握有“保护伞”证据的林胜武,林耀东甚至强迫林胜武的妻子吸毒。因此,林耀东绝非宗族的“救世主”,一旦他的利益受到威胁,他会毫不留情地将魔爪伸向宗族成员。

除了真实性与深刻性,《破冰行动》在情绪的感染力上也非常饱满。剧情将主旋律的传达同情义、仁爱、人性等道德与伦理的表述结合起来,在迎合了观众情感诉求的同时,也赞美了缉毒警察的伟大。剧中的李维民既是忠于职守的缉毒警察与严厉的领导,同时也是慈爱的长辈,他与李飞之间那种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情感闪烁着人道的光辉;李飞坚定不移地追查毒贩,与他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宋杨被毒贩所杀不无关系,这是他毕生无法摆脱的悔恨,因此为宋杨报仇的念想也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而作为警方的卧底与李飞的生父,赵嘉良无时无刻不是辗转于责任与亲情之间,他为守护心中的正义而忍受了二十多年的骨肉分离,他原本希望完成任务后与李飞共享天伦之乐,却不想刚与李飞相认便惨遭杀害。尤其是缉毒警员宋杨的葬礼场景,观众在画面中看到的是整个山坡上密密麻麻排列着成百上千名公安烈士的墓碑,他们长眠于自己奋斗的大地,永远地离开了朋友和亲人,这背后又凝结着多少人的鲜血和眼泪。《破冰行动》以情动人,让观众在情感的感染力中深刻体会缉毒警察的崇高以及对毒贩的鞭挞。

二、“纵横字谜”式的悬疑叙事

新主流电影或电视剧的特色是“要完成主流价值观与主流市场的统一,是价值观与商业性的融合”[3]。因此,新主流电视剧遵循类型化的生产模式以提升观赏性。从类型看,《破冰行动》属于涉案剧,它不仅有案件侦破的悬疑情趣,还有枪战、追逐等动作场景,并贯穿邪不压正的核心理念。更重要的是,作为制片方的爱奇艺还调整了剧本,以李飞为中心人物,让剧情遵循“通过个体的努力,表现事件从逆境到顺境的转折”[3]的经典模式。

病史摘要:患者17岁,因“反复下腹胀痛1月,加重3天”入院。患者12岁初潮,月经基本规则,量中,伴痛经。近1月反复出现下腹胀痛,可忍受,伴腰痛,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液,自行购买止痛药物后缓解。3天前患者自感上述症状加重,伴发热,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未婚有性生活1年,未孕。

在制作上,《破冰行动》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借鉴了美剧的“纵横字谜”式的叙事模式,这一模式使剧情格外精彩,悬念十足。纵横字谜是流行于西方的一种填字游戏,其诸多词条在纵横方向交织,交织处往往留出空位,并通过各种文字提示判断空位的答案并填空。这是一种训练逻辑推理能力的游戏,它至少包含两个特色:其中一个特色是信息留白,即每一个词条都留出空白位置有待玩者补充,这使得每一个空位都有诸多可能的答案;另一个特色是词条纵横交织,这意味着玩者必须考虑同时满足多个词条,这使那些不适合的答案在诸多条件的限定下被逐步排除,最终只剩下唯一答案。

所谓的“纵横字谜”式的叙事是继承了纵横字谜游戏的上述两个特色。首先,编剧在情节讲述上刻意留白。传统的剧情讲述强调连贯,也就是情节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被依次且连贯地托出,这样的叙事方式保证了情节的线性发展与完整性。而“纵横字谜”式的情节讲述刻意将连贯叙事中的部分情节点挖去,使情节线索不完整,形成跳跃感。当然,这种不完整不会持续存在,它需要后续情节不断提供填补的可能。同理,情节的不完整也为后续情节埋下了伏笔,引发观众的持续期待。

其次,剧情存在多条情节线的相互交织。既然每一条情节线都存在诸多留白,那么若要将这些留白填补起来,仅仅依靠单一的情节线显然是不可能的。通常情况下,某一条情节线中被刻意挖去的留白,会在之后另一条与之相关的情节线中填补。于是,“纵横字谜”式的叙事必须包含多条情节线,并且各情节线间也必须形成相互交织的关系,才能促使不同情节线在彼此对照与印证中填补留白。

由此看来,“纵横字谜”式的叙事留白是制造了信息的后置,从而打破了单一线性叙事的连贯性,而不是否认情节的完整性。这种信息的后置决定了插叙、倒叙等手法的大量使用,使情节的完整性在分批、分层中逐步构建起来。这种叙事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召唤结构,即诱导观众一起参与、思考并探讨剧情的发展,这也是它源于游戏的缘故。正是由于刻意留白,观众才会心怀热忱地参与到构建情节完整性的活动中,从而在剧情与观众之间达成有效互动。

《破冰行动》是目前对“纵横字谜”式叙事运用得较为出色的作品,基本践行了这一叙事模式的理念。归根到底,“纵横字谜”式叙事的核心就是留白,即紧紧围绕制造留白与填补留白而展开剧情。留白的制造使观众产生猜测与思考,而留白的填补又需保障情节的完整。在《破冰行动》中,这种巧用留白的方式呈现出如下三个原则:

第一,制造留白要逐步推进。《破冰行动》的故事是从塔寨村的制毒小喽啰林胜文开始的,然而在此之前东山警方中的“内鬼”与塔寨村制毒集团之间的利益往来已经形成平衡而稳固的关系结构。故事从林胜文讲起,原因就是林胜文的两个行为打破了上述关系结构:其一是林胜文背着村里私自制毒且被省外警方盯上,其二是林胜文将警方内部有毒贩“保护伞”的秘密无意间透露出来。于是,这个“保护伞”究竟是谁便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留白。紧接着,林胜文的离奇死亡,彻查林胜文的警察李飞遭人陷害甚至被人追杀,这一系列后续剧情又进一步放大了这个留白,直到最后把整个警方“内鬼”与毒贩的勾结关系抖出来。

第二,填补留白要分批进行,不能一次填得过满。比如,剧中赵嘉良这一人物的身份解密也是分批进行的。起初,观众站在李飞的视角,看到赵嘉良与毒贩有往来,以为他也是一个毒贩;之后,当李飞被毒贩追杀而被赵嘉良解救时,观众逐渐明白赵嘉良原来是李维民的卧底,并且还是李飞的生父;随着赵嘉良逐渐打入塔寨村,观众进一步意识到赵嘉良自愿成为卧底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妻子,也就是李飞的生母钟素娟的离奇死亡,而他怀疑凶手与塔寨村有关。

第三,填补留白与制造留白同时进行。显然,一条情节线的留白需要另一条与之相交的情节线来填补,如果另一条情节线只是填补了之前的留白而没有制造新的留白,那么这个故事就没办法继续,因此,留白的填补和制造就像接力棒一样传递下去,才能让故事深入展开。李飞能够抓捕林胜文与林水伯听贩毒过程的录音时辨认出林胜文的声音有关;林水伯得知儿子的死亡真相,又与警方的“内鬼”陈光荣有关;陈光荣被林耀东杀害时体内查出的药物,又牵扯出了李飞生母钟素娟被害一事,这又是赵嘉良渴望打入塔寨村的原因;赵嘉良切断了毒贩的资金链,导致塔寨村内部矛盾重重,不仅让自己成功进入塔寨村,还使得林耀东的弟弟林耀辉被警方策反……在这个彼此交织的情节关系网中,所有人物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彼此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使情节的完整性逐步构建起来。

综上所述,“纵横字谜”式叙事是《破冰行动》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这种叙事模式在美剧《越狱》《纸牌屋》等极具影响力的悬疑类故事中均被使用过,广受观众好评;另一方面,由于留白的存在,这种叙事模式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感与互动性,特别适合互联网的文化语境。新主流电视剧虽然旨在弘扬主流价值观,但要以商业性、市场性为前提,这也正是《破冰行动》实践这种“纵横字谜”式叙事的初衷。

三、台网差异化布局的探索

作为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剧作,《破冰行动》在扩大受众群上颇具功力,其极为独特的地方便是台网差异化的布局,这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首次公开制作并播放网络版、电视版两个版本的剧集,也可以说是开启了同一个故事、不同版本的先河。在日益强调媒介融合的环境下,这种网台差异化布局看似突出了两种媒体的差异,实际上则是细分观众群的表现。

自2016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强调电视台与视频网站在内容审查上要趋向一致。与此同时,媒介融合从政策到实践均被倡导。然而,媒介融合强调的是不同媒体在内容、功能、技术、传播渠道、组织结构等层面的联合与互补,但电视台和网站的受众群与观看模式的差异性并没有因此消失。一般说来,电视台的观众以中老年人居多,偏好传统审美风格;视频网站用户以年轻人居多,追求现代、时尚的气息。而在观看模式上,视频网站的自主性明显高于电视台: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也不必在特定的时间观看,并且可以打破播放顺序或改变播放时间。

呼应着媒介融合的形势,电视剧与网络剧也日益不分彼此。优酷曾于2017年提出“超级剧集”的概念,这一概念试图整合电视剧与网络剧,打通它们在策划、制作与营销等层面存在的壁垒,其产品也不再被称为“电视剧”或“网络剧”,而统一称为“剧集”。这对电视剧来说无疑是拓宽了播放渠道,但对电视台来说则是雪上加霜。随着电视剧和网络剧的趋同,加上资本逐渐向视频网站倾斜,越来越多的剧集由原先的“网台同步”播出转为“先网后台”或者“只网不台”的播出模式,这显然置电视台于不利的境地,造成了视频网站与电视台的不平等,也违背了媒介融合的初衷。并且,在视频网站地位日益增强的趋势下,那些以观看电视为主的受众群也逐渐丧失了话语权,这同样是不合理的。

《破冰行动》的网台差异化布局正是基于互联网和电视这两类媒体的受众差异,其本质正是对受众的细分。从操作层面看,《破冰行动》的网台差异化布局是将同一个故事剪出两个不同版本,以适应不同目标受众的偏好。通过对比这两个成片可以看出,网络版更偏向美剧风格,刺激、烧脑、节奏快;电视版俨然是传统国产剧风格。两个版本的具体差异又可细分为以下三点:

其一,叙事顺序的差异。网络版更符合“纵横字谜”式叙事的特色,多条线索并进,且多用倒叙、插叙,力图将悬念推向极致;电视版则倾向于传统的顺序讲述,故事脉络清晰,适合电视的线性观看模式。

其二,故事连贯性与完整度的差异。网络版不仅制造大量的留白以打破情节连贯,还刻意抽走部分信息以破坏完整的情节链条,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跳跃感。这样一来,许多信息就需要观众自行填补,从而给观众提供了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不仅增强了观众与剧情的互动性,甚至还引发观众频频发送弹幕,在虚拟空间中增强了用户之间的横向联系。电视版则追求起承转合上的饱满,非但留白减少了很多,还会穿插一些网络版中没有的背景交代,以便让观众充分了解剧情的细节。

其三,基调的差异。网络版由于强化了悬念的营造,因而在故事的讲述与人物的塑造上呈现怀疑主义的倾向,剧中谁善谁恶常常困扰着观众,让人捉摸不透;而电视版则强化了“正能量”的导向,使所刻画的人性在复杂程度上不及网络版。

《破冰行动》尽管在播出上也是“先网后台”,却并未因此轻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事实证明,该剧在央视八套播出时每天均为黄金档收视冠军,而央视播完后又有三家省级卫视紧随其后,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的播出。可见,《破冰行动》实现了互联网与电视两类媒体的共赢。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破冰行动》的大胆尝试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台网联动思路,即相同的内容配之以差异化的编排方式,而不是一味强调两类媒体的趋同而忽略其本就难以消除的差异,使同一部电视剧在打破年龄、习惯甚至文化“圈层”的努力上更进一步,为未来的台网联播以及网络剧如何反向输出至电视台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案。

结 语

尽管《破冰行动》在后半部分出现了诸如逻辑硬伤、人设崩塌等令人遗憾的状况,导致该剧豆瓣评分一路下滑,但纵观全剧,作为近年来新主流电视剧的典范,《破冰行动》巧妙地将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同商业化、类型化的生产模式融合在一起,在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注重观众的观赏体验,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这一系列成就也是不容抹杀的。

猜你喜欢

李飞字谜宗族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3. 字谜
回来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趣味数学游戏
倒霉透顶
14岁少年竟是大毒枭
纵横字谜
纵横字谜
字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