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一些校园骗局浅谈高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2020-01-02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活费骗局专业课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骗局也在“开疆拓土”,将魔掌伸向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大学生被骗学费,被骗生活费,甚至进入校园贷的恶性循环的新闻屡见报端。舆论引导,普法宣传,让每一个大学生知道法律是什么,被骗或者上当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每一个人又都是权利主体,因为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每一个公民享受自身的权利”。在高校教育中,应该把这种法律常识的宣传贯穿于平时上课和教学之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权利,清楚自己的义务,从不要贪图小便宜,到应该清晰地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从而逐渐建立起完善的法制观念,远离骗局,保障自己的权益。

1 校园骗局层出不穷,学生受骗原因分析

1.1 盲目追求物质生活而陷入校园贷

2016年,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元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贷款的极端案例。这几年,进入高校,各种“不需要抵押,不需要担保,放款迅速”等小广告在校园里四处蔓延,充斥在食堂、宿舍、图书馆,甚至是厕所里。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尤其是大一新生来说,从高考中解放出来,来到一个离父母相对比较远的环境里,如果本身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超过了父母给的生活费,有的人做起了业余兼职,部分人也瞄上了这些校园贷。由于校园贷本身的便捷,再加上借500,一周后还600,这种形式看起来还款压力不大,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特别是月底生活费已经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是很有诱惑力的。这会导致消费越来越高,借款越来越多,等到后续的生活费连利息都还不上的时候,学生们开始慌了,撒谎找家人要钱,或者拖延还款。此时校园贷的放款方就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开始派人催债,学生们不堪其扰,惶惶不可终日,就可能导致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

1.2 有一定风险防范意识,但是怕打击报复而乖乖就范

有部分学生,属于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也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然而碰到一些骗局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而此时被对方恐吓会打击报复时,就会陷入恐慌,从而乖乖就范,导致受骗。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学生收到短信,内容是:我转账时,不小心把100元转入你的银行卡了,现在麻烦你转回。学生置之不理,认为是垃圾短信,看完就删了。结果第二天,短信又来了:同学,我们用手机卡GPS定位系统知道你是XX学校XX专业,你可以查询你的银行卡,我们是真的转错了。麻烦你转回。此时学生去查询银行卡,果然多了100元,心里有点害怕。此时骗子又打电话来,意思是如果不转回,知道学生的具体位置,会来打击报复。学生害怕之余,选择了把钱转回。此时骗局已经成立。骗子的做法是,又发一条短信:由于系统操作错误,又一笔转账6000元转入你卡中,不好意思,请你转回。这个时候,学生查询银行卡发现果然有6000元进账,受惯性以及害怕的因素影响,乖乖转账。隔天发现受骗,因为原本到账的6100元被退回了。这是骗子用的24小时延迟到账可撤回的方式,来让学生上当受骗。这种学生,上当的原因就是在碰到所谓对自身真实信息非常了解的情况下,怕被打击报复,从而被骗,属于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典型类型。

2 高校如何进行法制教育

2.1 充分利用课堂的便利

普法的宣传以及法律意识的建立,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碎片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传播。

对于盲目追求物质生活,超前消费的学生,要利用课堂加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认识到盲目追求物质生活是不正确的,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而对物质的追求要和生活费、家庭经济情况相匹配。让他们了解到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消费,可能会加重家庭的负担,多角度多层面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同时可以利用课前3分钟环节讲述校园贷的本质,把骗局的原理解释清楚,了解骗局实质上是超高利率的借款,学会算账。了解周息20%,其实是年息1040%的残酷事实,可以把算法指出来,明白日息、周息、月息、年息的相对关系,同时提出我们国家银行的年利率只有百分之三左右,用数字的罗列让学生明白校园贷的本质是什么,从而从经济层面上远离骗局。

对于有一定风险防范意识,但是怕打击报复而乖乖就范的部分学生,就要进行法律常识的普及和法律知识的传导。分析这种骗局的本质是什么,上当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害怕,如何应对这种恐惧。骗局的本质是利用消息的不对称,利用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单纯,从而加以行骗。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养成碰到类似的事情可以选择报告老师、报告学校或者报警的良好习惯。

2.2 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的便利

如果专业课程上涉及到法律相关知识时,专业课老师可以拓展开来,结合骗局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事实,来作为案例进行讲解。一方面罗列各种骗局,分析原理,讲解行骗的套路和招数,让学生了解上当受骗的原理是什么;一方面,可以从基本的防范方法入手,就是碰到可疑现象时,可以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来应对,必要的时候选择报警的方式来处理。至于碰到骗子提到XX大学XX专业,甚至知晓学生当天穿什么衣服的情况,可以告诉学生一定要冷静,自己没有做错事,自己没有犯法,就可以理直气壮,就可以报警,从而让骗局“胎死腹中”。专业课程和普法宣传结合起来,不仅让专业课更加接地气,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好专业课对于实际生活也是有直接指导意义的。

2.3 充分利用兼职班主任身份的便利

很多高校,专业课老师也身兼班主任,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日常查寝、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普法宣贯。在日常生活中,加大和学生的交流频次,一方面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可以注意到学生的异常情况;同时可以建立起师生的信任,从而让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养成和老师沟通的习惯,从而可以大大减小上当受骗的几率。

3 总 结

不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建立完善的法制理念,明白守法的必要性,同时可以切身保障自己的权益不被侵犯。广大高校教师一方面不但要自己守法,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文件,能够透彻地领悟到法律精神,同时能够充分利用课堂的便利、专业课程的便利、兼职班主任的便利,通俗易懂地把所学的法律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带领学生建立健全法律意识。使得学生可以从容地面对各种校园骗局以及走向社会后的其他陷阱。

猜你喜欢

生活费骗局专业课
别被骗局牢牢关住!
转盘骗局
发愁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那些永不过时的“骗局”
实话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