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古典透视布景”课程教学综述

2020-01-02张洪琛

文化产业 2020年17期
关键词:布景古典绘制

◎张洪琛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 102209)

欧洲古典透视布景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到18世纪已经发展为镜框式舞台上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的布景样式,并且风靡于整个欧洲戏剧舞台。学习和研究古典透视布景,将有助于我们追本溯源,找到镜框式舞台布景创作的根脉,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平面绘画布景在戏剧舞台中的独特表现力。基于以上原因,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造型体现专业专门开设了“欧洲古典透视布景”课程,通过史料研究和布景模型创作两种方式,对欧洲古典透视布景的历史发展、风格特征、透视规律和创作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由于特殊的透视规律和创作方法,这种布景创作程序非常复杂,学生完成作业要经过搜集素材、确定构思、组织舞台空间与画面、舞台景物形象分割、透视图绘制、选择景片绘制方法和手段、模型制作等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殊而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和要求。

一、设计构思阶段

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许多建筑师、画家都在利用透视规律进行创作以产生空间幻觉。戏剧舞台上最早利用透视设计布景的艺术家是佩鲁齐(1481年-1537年),而能够完整地运用透视设计布景的则是其学生谢利奥(1475年-1554年),他设计的悲剧、喜剧、田园剧三套布景全部运用了焦点透视法则,使戏剧演出的空间更加广阔,效果更加逼真。16、17世纪,随着演出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出现了第一个镜框式舞台——法尔尼斯剧场(1618年,阿里奥蒂设计)。镜框式舞台的出现又为透视布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条件。18世纪则是透视布景的颠峰期,意大利比比耶纳家族作为主角出现在戏剧舞台上,他们创作的大量透视布景成了布景史上的经典作品。当时,欣赏布景甚至成为人们进入剧场的主要目的,这也是绘画布景在戏剧舞台上最辉煌的时期。

与当时戏剧演出和特定时代审美有关,透视布景的题材大多为广场、宫殿、街道、森林等较为宏大的场景环境。具体景物更多的也是选取复杂的、具有巴洛克造型特征的形象。需要说明的是,古典透视布景虽然利用透视规律,竭力追求空间幻觉,但并不是在舞台上再现一个真实的生活空间,而是创造超越实际空间的理想主义的空间幻觉。他们创造的不是现实主义的舞台布景,更不是十九世纪那种自然主义的布景,而是富于理想主义或烂漫主义色彩的布景,甚至,在一定时期,那些布景大师们把舞台当作了创造魔幻的场所,托列利就被称为“舞台魔术师”。这种布景不太强调环境场景的个性,而是追求具有典型性的共性表达,很多景片会根据不同的演出,进行不同的组合利用。

古典透视布景属于典型的绘画布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整个舞台看上去如同一幅完整的画面。完成这种布景的设计,设计师在把握总体风格特征的前提下,首先要具备组织画面的能力。从选材、形象布局、黑白灰关系、画面大的结构等首先要按着一个完整的画面对待。这也是本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上的原因,只有经过一、二年级的基础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绘画造型创作的基本规律、方法,才能很好地应对相对复杂的舞台画面的创作,否则,只能不停地纠缠于画面的基本问题,根本无法进入舞台空间造型的创作思维。

瑞典卓廷霍姆剧院保留有一套18世纪的布景,表现的是典型的北欧木结构室内环境。在这个布景画面中,为了加强空间的表现,侧幕主体形象是木板墙。一条条纵向排列的木板形成很强的透视线,对推进空间起了重要的作用。后幕表现的则是抹了石灰的有些斑驳的砖墙,这面墙的变化只从平面上展开,作为背景衬托着造型复杂的灶台,伸出的阁楼,下垂的布幔,弓形的窗户等等室内物件。整个画面结构严密,形象布局疏密有致、虚实得当,是一幅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形式美感的舞台画面。可以看出,无论是形象的组织安排,线条的疏密,还是光影明暗的布局等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反复锤炼的,充满了构图上的意趣。看似一幅具象的场景,实则有很强的抽象美。点、线、面的关系,直线与曲线的关系,黑、白、灰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等等,一系列抽象的形式因素都巧妙地融入了构图中,隐藏在具体形象的背后,让人看不见,却可以感觉到。

作为一名布景设计师,仅仅停留在平面绘画的创作思维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虽然欧洲古典透视布景时期那些经典的布景是画出来的,但却不是绘画作品。因为这些布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平面景片上表现了立体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们处于不同的舞台空间中时,仍然能产生完整的、比实际舞台空间更为深远的空间幻觉。它们那华丽与辉煌的美只有在舞台空间中才能得以体现,这也正是比比耶纳家族的成员为什么是伟大的布景师、戏剧家,而不是伟大的画家的原因之一。他们几代人毕生投入的研究,体现的是舞台造型艺术的思维模式;他们的创造性突出地体现了绘景作为戏剧表现因素的特性。因此,优秀的绘景作品首先必须是三维空间中的舞台造型艺术作品,而不是独立欣赏的绘画作品。设计师必须将所有的造型表现因素,纳入舞台空间的视觉呈现中,这就比完成一张风景绘画复杂得多。例如,在设计图阶段,设计师就必须考虑景片的分割问题,如何将一幅完整画面的景物形象巧妙合理地分布于不同的侧幕、檐幕、后幕上,是考验设计师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二、透视图绘制

基本构思和设计图完成后,进入绘制透视图的阶段,目的是将设计图的景物形象转化为符合特定透视规律的舞台上的布景形象。透视图的绘制需要科学理性,一丝不苟地去完成,绘制过程中规范和严谨的程度直接影响将来舞台布景的空间表现力。

古典透视布景的透视规律与绘画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方法上很大的不同。绘画表现是在一个二维平面里完成,透视变化相对单一。舞台布景却是处在三维空间当中,景片之间本身的透视变化和单元景片上画出来的透视变化会出现制约和影响,这就使透视的处理比一般的绘画更为复杂。以平行透视为例,平面绘画中的透视消失是一个灭点,而古典透视布景中透视线的消失却是一个灭段。画的过程中,透视线也不像绘画那样一条直线到灭点,而是经过层层转换,最终消失于灭段上合理的位置。这种复杂的透视法的价值在于,当布景处于不同远近的舞台空间时,画出来的假透视与真实存在的透视变化自然地衔接,给予观众的是视觉上连贯、合理、完整的透视关系和奇幻的空间感受。

虽然透视规律是不变的,但不同的剧场条件会有不同的透视要求。透视图的绘制必须依据特定剧场的各种条件、具体数据来完成。以瑞典卓廷霍姆剧院为例,具体数据如下:

建筑台口:宽9.56m,高6.9m;

台口内侧宽8.8m,高6.5m

舞台深:20m;

舞台台面倾斜度3.6%(舞台深度增加1m倾斜度升高3.6cm);

第一道侧幕距台口外侧5.3m;

第一道侧幕距舞台中线4.2m;

侧幕间距1.2m;

国王距第一道侧幕为9.8m;

第二道侧幕与舞台中线的距离比第一道缩短25cm;其它以此类推。

透视图必须以此数据为依据绘制,否则,将来布景安装在舞台上,会出现形不成完整的透视关系,形象错位等问题。

这样的透视规律和方法,现在运用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是凝聚了多少天才的舞台美术家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才使其不断成熟。例如意大利的比比耶纳家族,几代人致力于这项事业,不仅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经典的布景,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开启了舞台上的造型创作思维,这种思维对于舞台美术的发展将永远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景片绘制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经过严格的透视图翻制出的布景形象进行绘制,也就是进入了绘景阶段。学生需要从透视图绘制的技术思维,回到艺术创作、艺术表现的思维模式。总的程序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表现目的、舞台空间表现的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段,完成布景绘制。这个阶段需要同学调动自己创作思维、造型语言积累以及更多的技法经验,进行表现语言手段的试验,试验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单一景片的表现力,又要考虑景片之间的关系。

古典布景的绘制技法和要求与古典油画绘制有很多相似之处,从起稿开始,就有严格的要求。无论是画面大的形象结构,还是每个局部形象的细微变化,都要严格按照统一的透视规律进行,任何一个形象都不能随意,否则,就会破坏画面整体的透视关系。

与当时西方的绘画一致,古典透视布景的造型非常强调形体的塑造。因此,造型上总的感觉是浑厚、结实。造型技法多采用间接画法,即一层一层地反复绘制。由于运用颜色很薄,每一遍画完甚至看不到效果上的变化,但经过多次反复后,形体就渐渐地厚实起来了。特别是对一些建筑物的描绘,那种体量感、厚重感、自然天成的感觉是一两遍直接绘制无法达到的。但不是所有造型都是间接画法,在有些布景的局部造型中,也会出现颜色相对较厚、造型明确、笔触直接的画法,这些直接画出来的形象使画面充满了鲜活和生动的感觉。

仔细研究瑞典卓廷霍姆剧院现存的18世纪经典布景不难发现,古典布景的而绘制虽然有很强的程序性,看是非常理性,但实际上却与其它古典艺术一样,是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很多布景画面总体结构和建筑的造型非常严谨,充满了秩序感,但建筑上装饰形象的造型处理却松弛而生动,直线和曲线巧妙结合,产生了非常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透视布景总体造型是写实的、客观的,但绝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展示、再现一个客观环境,而是非常强调布景表现的绘画性,强调绘画艺术的独特感染力。很多经典的布景,本身就如同一幅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绘画,无论是色彩、造型、还是笔触肌理等,无不体现出绘画的美感。这些布景给予观众的不仅仅是衬托演员的环境背景,而是和剧中音乐一样,以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与其它戏剧因素,共同给予观众审美享受。

四、模型组合调整阶段

景片绘制完成后,进入模型组合与调整阶段。这时候,一片片零碎的景片将按照基本舞台条件进行安装,从剧场最佳视点(国王的位置)看,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具有强烈空间幻觉的舞台画面。这个阶段的要求类似于舞台演出中的布景合成,就是对舞台空间中的所有表现因素进行组合,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最初设计构思在舞台空间中的最强表现力。

因为画面是分割成若干不同的景片绘制,即便过程再严谨,都无法达到完全的统一,因此,把景片安装在模型中以后,要对布景进行必要的调整。景物的形是严格按照透视图确定的,采用古典绘制方法,绘制过程对形几乎没有破坏,调整主要集中于大的黑白灰、色调、虚实强弱等方面。这个阶段特别考验和锻炼学生的造型修养和整体把握舞台空间各种表现因素的能力。

合成调整的时候,还牵涉二维平面造型与三维实际空间的视觉关系问题。有时候从一个单元的平面景片看,表达已经很好,很到位,但将其放在实际舞台空间中,却不一定合适,这时就需要在合成调整阶段根据实际空间的视觉效果,做出合适的调整。这方面也体现出了舞台造型艺术与绘画等一般的造型艺术之间空间特性上的差异。在古典透视布景的创作中,体现者既要有平面造型的能力又要有空间的造型意识和把控能力。

合成调整时,除了要把握景片之间的关系外,景片与台口、地面等的视觉关系也非常重要。台口相当于舞台画面的画框,地面相当于舞台画面的展览背景,如果关系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舞台布景的整体表现力,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舞台美术的综合特性。

五、古典透视布景创作综述

教学实践表明,在古典透视布景完整的创作过程中,以上四个阶段缺一不可,都非常重要,哪个阶段做不到、做不好,都会影响最终舞台上的整体表现力。这也体现了舞台美术创作的特点,即各部门都要协同创作,做到最好,才能产生一部真正高水平的舞台作品。

古典透视布景的关键词之一就是“透视”,而无论是绘画还是舞台美术,运用透视的目的都是为了空间的表现。文艺复兴至18世纪,欧洲戏剧舞台中空间的表现几乎都离不开对透视规律、透视方法的研究与运用。19世纪以后,随着戏剧演出观念和整个造型艺术领域得发展变化,透视布景不再是舞台布景样式得主流。但是,对舞台空间表现的探索却一直没有中断,从阿庇亚、戈登克雷开始,直到当代的设计大师,无不在以各种方式探索空间的表现,而古典透视布景时期,舞台美术与绘画的关系,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即,能将特定时代其它造型艺术新的观念和表现语言富有创造性地引入舞台美术的创作,是舞台美术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古典透视布景是镜框式舞台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布景形式,是镜框式舞台布景的最基本形态,其包含了布景创作,特别是镜框式舞台布景创作的基本特点、规律和创作思维模式。现在所看到的镜框式舞台中的布景样式,特别是平面布景的表现,几乎都是从古典透视布景演变而来的,只是为了适应不同时代的演出和审美需要,在某些因素上不断地做调整和改变。古典透视布景的学习,实际上是在学最根本的东西,包括了的最基本的创作规律和方法,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等。掌握了这些基础规律,以后面对任何舞台布景创作,特别是平面绘画布景创作,都能准确地梳理它的来龙去脉,从而寻找到创新的可能。

舞台美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包含了很多因素,对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梳理,本身就是重要的学术问题。从瑞典卓廷霍姆剧院可以看出,17、18世纪的欧洲剧场,有着极其复杂、完善、科学的舞台机械装置,这些装置是根据戏剧演出、舞台艺术表现的需要,在成熟发达的机械工业技术、特别是造船业技术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可以满足当时戏剧演出的很多艺术表现需求,体现了剧场机械最基本的特征,基础原理,这些基本的东西,可以说是舞台机械装置的鼻祖。今天的舞台布景机械装置,与科学技术结合更加紧密,但基本原理和功能需求与当时的舞台机械装置几乎一脉相承。变化的只是人工手动变为了机械运动,再到现在的电子机械,或许下一步进入智能控制。我们必须清楚,无论是最古老的绳索结构,还是后来的机械绞盘、智能控制等,其目的无外乎是让布景动起来,让舞台上的景物根据戏剧表现的需要动起来,使静止的布景造型变为动态造型,这也是舞台造型区别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重要区别。

学习古典透视布景,还需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布景表现与机械装置的关系。古典透视布景的艺术表现力除了布景师的艺术创造外,与舞台机械装置的巧妙结合和运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舞台机械使布景产生升降、侧移、调换等运动,那些精彩的布景只能是舞台上展示的一幅幅绘画,不可能转化为戏剧表现因素。同样,如果不是与布景的设计思路默契配合,根据布景表现的需求进行设计和使用,那些复杂的机械装置也只能是一堆工业装置,无法转化为戏剧的表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思考舞台布景创作中布景与机械装置之间的关系,从当前舞台上表面纷繁复杂的高科技,去进一步思考舞台美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技,如何恰当巧妙地利用科技进行舞台美术创作等问题,从而真正探究舞台美术创作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这个永恒的问题。

猜你喜欢

布景古典绘制
绘制童话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作品赏析
绘制世界地图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舞台布景模块化
神秘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