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书籍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训内容的选择与把关

2020-01-02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书籍命题实训

王 可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视觉传播设计学院,湖南 益阳413000)

书籍设计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重要和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能课,通常开设于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后段甚至毕业设计前夕。书籍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需要结合前期学习过的大量知识技能,逐步培养学生整体化设计的观念和全盘规划书籍的能力。书籍设计的要旨并非简单地设计封面和编排内容图文,虽然是书籍设计成果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而是要在理解和吃透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恰当适宜的图文编排和整体装帧设计[1]。在书籍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发挥知识积淀的作用,对学生的书籍作业内容和主题的选择进行筛查、把关,力求在实训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践行全方位育人理念。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书籍设计教学、实训指导内容分为教师命题作业和学生自命题作业。命题作业有两到三次,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让学生了解书籍设计的方法程序,整体谋划和分部设计的过程,软件操作技巧等,作业内容由教师提供,一般为经典书目、图文并茂的文学和科普作品等;学生自命题作业一到两次,由学生根据喜好和兴趣收集图文资料,组织成书籍内容并整体编排设计。课堂作业时间有限,一般情况下作业的书籍篇幅不必太长,在五十页上下即可,若页数太少则难以在实训中培养并体会书籍的整体化编排设计思路。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实训中践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原则,不论是教师命题还是指导学生自命题,教师都应当慎重进行并对学生选择和收集的内容把关。笔者认为,书籍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训应当围绕当前几种主流的阅读形式进行,在实训内容选择上以传播正能量为准绳,践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理念,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拓宽知识面,为学生的作业主题有效把关。

1.作业实训应当围绕当前主流的阅读形式进行

汉字“书”的本意为书写、记载,秦代小篆体“书”为手执毛笔,在简牍上书写文字的形态,后来“书”的意义被引申为记录了文字信息的各种媒介,如文书、书信、书籍等[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籍以厚重的竹、木材质形式存在,被称为“简”或“牍”;纸张出现并逐步普及后,书籍装帧又经历了卷轴装、旋风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的演变,二十世纪五四运动后开始流行西方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广简化字,出版印刷界一改历来竖排文字、从右向左排版的习惯,采用横排文字、从左至右的编排形式,使中国人民的传统阅读习惯发生改变,与国际主流接轨。不过中国古典书籍的装帧形式可以在一定主题和内容的指引下继续应用于书籍设计及出版中。二十世纪末,用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阅读等形式又先后引领时尚,无纸化阅读似乎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电子产品具有依赖能源和网络的弱点,且液晶屏幕显示的图像对人体机能尤其是视力有一定损害,不环保,可以预见,实用便利的纸质书籍仍将是人类阅读活动的重要媒介,不会消失。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书籍设计的教学实训以设计、制作纸质书籍为主,依照历史沿革与当前主流的阅读形式和习惯,安排实训的形式。以网络和信息终端(电脑、智能手机等)为载体的电子类书籍,作为新兴、时尚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手段,应在教学中作为附加作业存在。从技术角度而言,使用从事编排设计工作的专业软件InDesign(简称ID)完成的书籍电子稿,不论是发布于网络还是打印、制版印刷成纸质册页,电子稿并无本质区别。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使用ID软件完成作业,相同内容的纸质版、电子版书籍,因媒介差异,在编排字号、行距等细节上有所区别,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讲授设计、打印制作纸质书籍的同时,教会学生将用于纸质印刷的书籍电子文档转换为适合屏幕阅读的电子书。电子书具有纸质书不具备的目录索引跳转、内容链接其他网页等功能,在编排书籍内容的基础上对ID软件稍作探究即可学会这些功能和技法。

纸质版阅读与电子版阅读,是当前两种主流的书籍阅读和传播形式,作业实训应当围绕这两种形式进行。现代艺术界曾试验用牛皮、竹木、塑胶等材质制作概念性非主流书籍,此类书籍常以旅游纪念品、工艺展示品等形式出现,教学中可推介学生观赏、认识,但不宜作为课堂实训内容[3](69-73)。唯有适应并引导大众的阅读习惯,书籍设计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播知识文化的使命,学生才能通过作业实训更好地增强综合设计能力,提高人文素养,践行课程教学的全方位育人理念。

2.题材内容选择要以能传播正能量为准绳

书籍设计课程大多开设于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平面设计方向)课程体系的后段甚至毕业设计前夕,在正式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完了宣传册设计、印刷工艺、字体版式设计、图形创意和几门平面设计软件课程。宣传册设计包含折页、册页等形式,虽然内容侧重于广告传播但本质上属于书籍设计中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书籍设计课程之前已基本具备了将图文内容按照书籍形式设计编排、制作的能力。但书籍的使命是传播知识与文化,与侧重广告营销的宣传册有根本区别,良好的书籍设计需要设计者具备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将书籍的主要内容、情感色彩、价值观等概念性元素通过视觉语言表达出来,表现在书籍封皮、版式、材质及各种附件上[4]。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并以一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为基础,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人文素养较低年级学生深厚一些,更适合学习书籍设计课程,作业题材的选择,必须以能传播正能量为准绳进行规划设计,这正是书籍设计实训中综合人文素养的体现。

书籍设计的教学实训内容包括教师命题作业和学生自命题作业,教师命题作业内容一般为经典书目、图文并茂的文学和科普作品等。指导作业时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全篇,不必细细阅读但须了解书籍主旨,大致理解主题内容的情感和价值倾向,在此基础上收集恰当传神的图案、图片、插画等,并定制色彩搭配,用于编排设计时衬托相关文字内容,赋予书籍最佳的可视化效果和阅读体验。在选择书籍实训题材和内容时以践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思政元素融入作业命题中,筛选编辑所有内容图文,使之长短适中,主题鲜明,富有正能量。例如笔者曾节选有关中国历史文化主题的经典书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万历十五年》,科普经典《十万个为什么》和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作为命题作业内容,让学生阅读主要内容,学习新知识,学习编排多页面大型出版物的软件操作技法,分析并选择恰当图片做插图、题图,选择最能代表主旨的图片作为封面图片等。指导实训时笔者往往不是传授操作技法而是灌输观念,让学生结合自身认知及体会,合理运用图文素材服务于整个书籍的设计实训。在此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正能量内容的熏陶,人文素养提高,全方位育人思路得以践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伴随着书籍的材料工艺、外观形式不断发展变化而出现的出版印刷行业,随历史变迁一步步地承担了书籍内容规划、选择和装帧设计等工作。书籍的作者自然是最了解内容和主旨的,但作者通常不是设计者,设计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认识书籍的内容主旨,在设计进程中反复摸索、修改,将自己置身于作者和读者的视角,以传播正能量的目的为出发点,深入了解内容,用最恰当的表现方式体现设计主题[5](85-88)。对于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而言,敏锐的设计思维和造型表现能力、良好的软件应用水平,健全的体魄等都是必备的职业能力,任何行业都需要精神层面的目标指引,这个目标对个人而言是人文素养,对社会和公众而言是正能量传播。书籍设计的实训作业选题,必须以能否传播正能量为准绳;任课教师不但要领会这点,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书籍设计不仅是对软件操作能力、文字编辑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而且是课程全方位育人的体现。

3.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拓宽知识面,对学生的作业主题进行把关

因为各种客观条件局限和青年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不一,在书籍设计的命题实训中会有一些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内容主旨,作业有言不达意之处。毕竟教师选定的命题内容众口难调,很难激发所有学生的欣赏、阅读兴趣。对大多数人来说无法感同身受,难以真正理解某个书籍的内容,设计有隔靴搔痒之感。在完成命题作业后,笔者还要求学生自命题书籍设计,选择感兴趣的书目内容整体编排设计;在自命题作业进程中,必须对学生选择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把关,实现课程全方位育人。

笔者第一次上课时要求学生自行选题,以备本课程后期的自命题作业,学生在前几周有充分时间选题、收集感兴趣的书目及图文信息。选题多种多样,网络小说、经典文学、励志名章、明星综艺、科技军事等主题内容不一而足。教师在学生选题、编排设计书籍的过程中必须对选题内容、主旨进行把关,确保主题具有正能量。如果不熟悉学生选择的主题内容,则应当尽快通过查询资料等方式了解该主题是否有不良价值导向等,教师在教学、指导实训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例如有学生收集日韩明星的资料设计流行文化主题的书籍,笔者在对作业内容进行把关时不认识也不了解这些流行人物,上网查询这些人物是否有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言行,如有,则立即制止,让学生重新选择。笔者曾看到有学生选择的书籍设计内容为某热门网络游戏的攻略和组团策略,公开发行的游戏内容合法,但笔者委婉规劝学生在不变更主题的情况下,筛选和取舍收集的内容,将宣传游戏的娱乐内容更改为介绍游戏开发及特点的科普性质内容,文字要客观且克制,要让学生明白书籍设计者有义务编辑、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内容,传递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在自命题作业的指导中教师需要通览学生自选的文字内容,在保证整体内容无不良倾向的前提下尽量剔除行文中的不规范文字和网络语言,保证书籍具有传播正确价值观、传递知识文化的基本功能属性。教师的知识结构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书籍实训的主题都了如指掌,应当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人文素养,方可在实训指导中有效把关学生的自命题作业内容,保证全方位育人理念顺利践行。

4.结语

书籍设计是一个时代生产力水平、审美观念等因素的综合显现,包括从选择媒介材质到对整体外观形态、内外信息等进行全方位整体性的规划、选择和制作的过程,是将书籍可读性、美观性、实用性集于一体的实践运作过程。书籍设计课程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重要课程,教学实训应当针对当前主流的阅读形式,在实训内容选择上以传播正能量为准绳,践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理念。教师应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拓宽知识面,有效把关学生的作业主题。笔者基于授课经验撰写本文,但论述有待进一步深入,恳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书籍命题实训
鲁迅与“书籍代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