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本语音象征及其翻译

2020-01-02许利芹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拟声词语音绘本

许利芹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224000)

一、引言

儿童绘本对于增强教学趣味性与丰富学习体验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与育人价值,属于儿童文学的特殊展现形式,拥有独特的语言表达特质。尤其语音象征方面的特殊属性的展现十分突出,基于模拟人物、动物、音效的利用,令语言教学更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儿童绘本合理地展现联觉语音象征,通过模拟自然界的声音等,令儿童对语言建立更加直观性的了解与多维度的认知。无论是/f/唇音模仿的微风音效,还是/fl/给人以对扇动翅膀声音的想象,都赋予儿童绘本强烈的语音象征独特的特点。针对儿童英语教学,科学应用语音象征可使儿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并基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更好地拓展学习思维。针对儿童对极具韵律感的声音的浓厚兴趣,应充分展现儿童绘本语音象征的优势与育人功能。教育工作者需更全面、立体地分析儿童语音象征,将英语教育与音乐艺术科学融合,充分展现儿童绘本语音象征的音乐性,基于不同的声音模拟、各类拟声词的形象化、韵律化处理,给予儿童更生动、有趣的学习素材。

二、儿童绘本语音象征分析

针对儿童绘本语音象征,必须紧密围绕拟声词进行具体研究。拟声词不仅是儿童绘本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更是衡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参考依据。关于拟声词系统的探究,相关学者按照不同标准科学地分类。基于模拟对象的不同分类,拟声词可分为人声模拟、动物声音模拟、自然界声音模拟三种类型。依照模拟的理据分类,可分为直接模拟声音、间接模拟声音。根据功能技能分类,可将模拟词分为纯声音模拟的拟声词、基于声音表达动作的拟声词、基于声音表达情感的拟声词。若想针对儿童绘本中声音的模拟价值、声音来源等对声音进行研究与分类,则可将拟声词分为以下三类:动物声音模拟、动物行为声音模拟、物体运动声音模拟。针对儿童绘本语音象征的分析,主要围绕这三种声音进行详细讨论。

(一)动物话语声音。

针对儿童绘本语音象征中的动物话语声音的分析,相关人员需全面了解形成要素。这一声音的产生,完全依靠发音器官。相较其他有关儿童语言教学的素材,儿童绘本更注重各种声音的模拟及运用。通过模拟动物声音,可使儿童对语音建立更多的思考与联想。无论是儿童绘本中出现的小猫的声音,还是小猪、小羊的叫声等,都可使受众更加直观化地了解各种声音的音高、音色,并借助不同的声音展开丰富的联想。如针对奶牛“moo”的模拟、小鸡的“cluck”的模拟,不仅可降低语言教学的难度,还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通过反复听、不断模拟动物的声音,逐渐营造浓厚的学习英语的氛围。与此同时,儿童绘本中不仅应用大量模拟动物的声音,还融入非常规的声音。例如,人打喷嚏的声音“aaaaaachoooooo”,甚至会利用没有固定名称的声音,如“wooooooo”等。从某种角度说,这些声音不是人们认知、了解的英语词汇,更多情况下是将不同的字母重新组合与搭配形成的新声音,在空间排版上发生较大的变化,既实现对语音象征的特殊化表达,又产生突出语相。基于这些不同声音的模拟或创新性的处理,可为儿童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思考与思路。从儿童个体发展角度出发,他们正处于对未知、新鲜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的阶段,教师需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有效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利用儿童绘本展开的英语教学,教师可利用不同拟声词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启发学习理想,利用常规性与非常规性的声音,为儿童营造趣味化、轻松的、富有想象空间的英语教学环境。

(二)动物行为声音。

儿童绘本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所展现出的鲜明的教学优势与价值,更多来源于对不同声音的模拟与描绘。语音象征中的动物行为声音模拟,主要是人或动物的各种行为发出的不同声音。无论是人们熟知的拍手的声音“clap”、敲打门窗的“knock”,还是小鸡吃食的“peck”,都是基于动物或人的具体行为而产生的声音。教师需结合特定的场景、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等对这些声音进行灵活的应用。实际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用儿童绘本讲解英语知识时,应学会利用动物行为声音调动课堂气氛,使儿童能够积极地与教师互动。即无论是引导他们模仿教师发出敲门声,还是发出吞咽口水的声音,都需引发学生产生模仿的意愿。学生基于好奇心与求知欲对“gulp”“peck”等反复模拟的过程,就是产生深度记忆的过程。在轻松、玩乐的氛围中,有效掌握不同英语单词的发音。针对动物行为声音的分析,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需切实围绕教学目标、教材的内涵等,将儿童绘本科学地融入教学各个流程中。针对动物行为声音的运用,需确保其具备一定的教学意义与教学成效。

(三)物体运动声音。

物体运动声音主要是由不同物体相互撞击所产生的,如流水的“splash”,风吹铃铛的声音“tra-la-la”等。儿童绘本中基于这些声音的模拟与教学应用,更能显著突显语音特征。更生动化、形象化的声音模拟可最大限度地迎合儿童的认知风格。儿童以形象性思维为主,对周围的环境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基于物体运动声音的运用,不仅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思想特征,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将英语词汇与声音融合,可确保教师的表达更加生动明确,令儿童切实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不仅可利用儿童绘本中设定的声音,还可结合课堂实际教学情况自主创造。通过不同的语音手段,巧妙利用拟声词展现独特的语音教学成效。教师可启发儿童利用不同的物体碰撞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与英语发音进行联想。由此,不仅使绘本作品更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可增加英语单词的辨识度。例如,教师可鼓励儿童扭动窗户,认真分辨在物体碰撞的过程中是否出现“rattle”的声音。通过这样的演示与教学启发,学生加深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与印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

三、儿童绘本语音象征的翻译策略

(一)基于语音象征的核心要素,注重信息通道的灵活转化。

通过对儿童绘本语音象征的分析,了解拟声词作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对绘本语音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儿童绘本语音的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语音象征的核心要素,对英语与汉语的语音特征进行合理化的展示与表达。即在具体开展翻译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认识到英语与汉语的语音特征具有一定的不可翻译性。两种语言分别建立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语音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由此造成的信息通道的不可转化性,成为中英语音特征不可翻译的主要原因。但拟声词主要是由不同的声音构成的,无论是对动物声音的模拟、人声的模拟,还是自然界中不同物体撞击所产生的声音,都以自然的声音为依托。无论是依靠什么发出的声音,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为拟声词的翻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对拟声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认识到翻译的“对应性”,确保翻译的直接对应,即译语与源语的拟声词必须在特定层面展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如在语音上实现对应。间接对应更强调在音源上的对应。相较而言,自然界产生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固化性与单一性,语音和语义间的对应关系更加突出。针对这些拟声词的翻译,可通过提高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表层产生的对应程度,实现信息通道上的自然化的转化。例如,针对儿童绘本中动物的叫声,教师可基于牛“moo-moo”的叫声,找到汉语的对应语言“哞哞”;将鸡的模拟声“cluck-cluck”与汉语的“咯咯”对应。以此类推,实现对模拟词的翻译。

(二)明确英语与汉语的差异性,科学对翻译主体进行调整与转化。

英语与汉语在语音的构成、应用范畴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在翻译绘本作品的过程中,需认识到这两种语言的差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翻译主体进行科学的调整,实现主体动作、意向的巧妙转化。当儿童绘本中的拟声词应用在对话中时,教师需对原文本的拟声词进行调整。在遵守语法规则、语义传达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地对语音进行不同形式的转化。例如,将语音转化为主体、动作、意向。具体而言,在将语音转化为主体的过程中,可将源语中的语音象征翻译成具有匹配性的发音主体,即将不同动物的模拟声音直接转化成动物,如将“quack quack”翻译成“鸭子”,将“baa baa”翻译成“小羊”。在翻译没有明显生命特征的物体时,可在保留原声的基础上融入发音主体。例如,对“There is a rumble in the tunnels.”进行翻译时,可译为“隧道里传出隆隆的地铁声”。针对语音与动作的转化,主要是将绘本中的语音象征翻译成相应声音的动作。在翻译语音动作时,会对句法的功能进行一定的变化与调整。如原文本中有关动作的拟声词,在翻译时需将其转化成形容词。在对语音进行意向转化的过程中,需对文本表达的具体内涵进行翻译,有效展现语音的情感、观点等,确保语音象征翻译的准确性。

四、结语

针对儿童绘本语音象征类型的分析与声音运用,需结合英语教材、教学方案的上下文巧妙应用,使儿童真正对英语的发音、词汇的应用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英语教学及对语音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有计划性、目的性地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声音,确保儿童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声音的模拟上,在拟声词与英语单词的学习之间建立连接,充分发挥儿童绘本语音象征的优势与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拟声词语音绘本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绘本
绘本
绘本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