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管理设想
——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2陈婷婷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学生会阶段管理工作

陈婷婷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600)

2010年起上海市开始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这种培养以专业为主线,学籍管理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2年在高等职业学校,总的学习年限为5年。这种培养模式一经产生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就该培养模式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贯通提出了建议。李俊平、荏良计就中高职贯通学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中高职贯通学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表现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主体的特殊性、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和教育管理的特殊性[1](63)。从近几年对中高职贯通研究的文献来看,众多的理论研究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贯通,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升入高职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中职阶段的班主任管理转为高职辅导员管理,如何做好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1.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特点鲜明

1.1 专业基础好,学习动力不足。

相对于普通中职生,中高职贯通的学生入学时比普通中职生的分数要高,学习习惯较好,再加上中职阶段已开始按专业培养,接触专业课程较早,专业基础良好。相比经历过高考的普通高职生,中高职贯通的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虽然能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理解不够,再加上中高贯通学生有长达5年的专业学习,升入高职阶段时已是专业学习的第四年。有学者曾提出中高职贯通学生在长学制下极有可能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2](54-56)。根据笔者与中高职贯通学生的座谈了解到,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学习新鲜感和专业兴趣进入了相对稳定甚至疲乏期,学习劲头和动力不足。

1.2 交际圈相对固定,重构人际关系难。

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升入高职之前已经经历了三年的班级化集体生活,学生之间相互熟悉,“抱团”的交际圈基本稳定。这种“抱团”的交际圈将继续延伸至高职阶段,一方面为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难以使他们较快融入高职氛围,减少与其他班级或者专业学生接触的机会,一旦原有的交际关系出现裂痕或者破裂,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就难以与其他同学构建新的交际关系。

1.3 凝聚力不足,班级管理难度大。

高职阶段相比中职阶段,学生课程安排相对宽松,教室不固定。另外,中高贯通学生户籍多为学校隶属省份户籍,很多学生走读或者周末选择回家,相对于普通高职生,他们的朋辈陪伴时间较短,班级集体活动难以组织。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2019级贯通班的学生为例,42名学生中仅有2名是外地户籍,其余40名全部是上海户籍,周末少有人留在学校,再加上经过中职三年的班级集体生活,升入高职的学生对班级集体活动的参与度和热情大幅度下降,最后一年多半时间外出实习,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缺乏。导致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班级管理过度依赖中职积累起来的班风、学风,一旦中职的班级凝聚力基础差,高职阶段就难以提升。

1.4 独立需求与依赖性强并存。

中职阶段学生管理内容集中于日常行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侧重于行为习惯的养成,进入高职阶段后,学生管理不仅涵盖了中职阶段的管理内容,而且包含了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3](211)。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基本已经年满18周岁,独立意识和独立需求逐渐增强,身心成熟程度和自我约束力进一步增强。很多学生习惯了中职阶段的班主任管理,升入高职后从比较严格的班主任管理到相对宽松的辅导员管理,无法很好地适应这一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的改变,在日常事务上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待提高。

1.5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淡薄。

中高职贯通学生在高职阶段只有两年时间,第一年的时候用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第二年要步入社会参加实习和就业,但从笔者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不难发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过以后要做什么,还有一部分即使想过也不知道如何规划,特别是在求职的实操方面,如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等环节,中高职贯通学生相比普通高职生要薄弱。

2.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组织松散带来的管理挑战。

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户籍多为学校隶属省份户籍,有些办理了走读的学生每天除上课在校园外,其他时间则在家里,大部分学生到了周末也选择回家,组织较为松散。高职阶段只有两年,第二年在校外实习,多数在实习岗位不在校内,真正在校区的时间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如何在组织松散的情况下严格管理、有效管理,在短暂的时间内培养中高职贯通学生良好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无疑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2.2 融入高职校园活动难带来的管理挑战。

大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天地,还是各种社团、学生会组织百家争艳的地方,在各种活动中锻炼人际沟通、组织策划、文案写作等多方面能力。但从笔者对中高职贯通管理者的走访调研了解到,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参与校园活动不积极。另外,普通高职生大学时光有三年,学生会骨干一般是从一年级的学生会干事做起,到了二年级转为学生会干部带领下一级的学弟学妹组织活动,到了三年级进行换届选举退出舞台。中高职贯通学生由于缺少一年的锻炼,高职阶段在学生会、各种社团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中高职贯通学生极少,无法起到以点带面的带动效用。如何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真正融入大学无疑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挑战。

2.3 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带来的管理挑战。

与一般的高职生相比,中高职贯通的学生升入高职前,同学之间相互认识甚至相互熟悉。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高职贯通的学生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班级是同一个,并不做班级的调整。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同窗生活后,相互之间非常了解,人际交往圈子相对固定,一旦中高职贯通学生之间产生宿舍矛盾、人际交往矛盾,相比其他一般高职生,矛盾化解难度增大,管理者处理协调的难度升级。

2.4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缺位带来的管理挑战。

中高职贯通学生的学制由于从6年压缩至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高中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内容全部压缩在前3年完成,即在中职阶段完成。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的学生为例,他们在中职阶段的德育课程既包括与一般中职生相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又包含高职阶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升入高职阶段后,中高职贯通学生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为专业课程的学习。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同样面临着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信念教育等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位的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者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是一个挑战。

2.5 制度不贯通带来的管理挑战。

无论是同一校区的中高职贯通培养,还是松散的总分校管理模式下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或基于相关或相近专业的不同管理体制下的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学生的事务性工作总体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基本来自上海市农业学校,虽然上海市农业学校和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区和领导班子、师资队伍是一样的,但两者的学生管理规则和评奖评优体系并不相通和连贯。以评奖评优和党建为例,中职阶段奖学金是按学期进行的,而高职阶段的奖学金则是按学年进行的。中职阶段由于学生多为不成年,党建工作基本没有启动,升入高职即相当于二年级的中高职贯通学生,同样具有入党和评定省市级奖学金的资格。如何在观察学生高职阶段表现的同时衔接中职阶段的表现,纵向综合考查学生表现,对于高职阶段的管理工作者而言是一个难题。

3.关于高职阶段中高职贯通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高职阶段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战,对高职阶段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管理工作做以下几点思考:

3.1 重视学风建设,提高学习能动性。

在高职阶段,学生管理工作者可组建学习帮扶小组,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带动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对迟到旷课达到一定次数的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主动性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学生企业参观,了解专业发展前沿问题,保持专业好奇心与新鲜感。

3.2 重视班级凝聚力建设,增强集体意识。

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班级管理者要在班级凝聚力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学生主体的意见建议,经常举办一些学生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集体活动。另一方面在实习期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主题班会,组织素质拓展、团队建设等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概念。

3.3 重视社团衔接,增强校园活动的参与感。

高职学生会组织和社团应打通中职和高职活动的衔接,高职学生会干部竞选时要充分吸纳考量中职阶段的表现,将中职阶段的学生会经历等同于普通高职学生大学一年级的表现,让升入高职阶段的中高贯通学生有机会平等享受学生会干部竞选,适当增加中高贯通学生在学生会干部中的人数比例。

3.4 重视就业指导,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相比普通高职生,高职阶段的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要特别重视对中高职贯通学生的就业指导,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邀请朋辈校友开展就业交流,邀请企业人事走进校园开展讲座,特别是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对于中高职贯通学生而言,这些工作都需要提前进行,让学生提前接触就业问题,正确认识就业问题并设定相关目标。

3.5 重视管理上贯通,探索创新管理方法。

高职阶段的中高贯通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要与原来的中职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可建立中高职贯通管理工作者团队,增加不同辅导员之间、院系之间、校际的教学合作,共同研究中高职贯通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中职班主任管理制度下,高职管理工作者可以尝试以副班主任的方式提前介入学生的管理工作,加深对中高职贯通学生的了解;可考虑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在进入中职阶段时同步配备有经验、责任心较强的高职教师担任班主任,升入高职后由同一老师担任辅导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

3.6 重视多方沟通,形成管理合力。

搭建中、高职两校贯通平台,形成一体化合作机制。中高职贯通的中、高职两校应该从领导层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依据学生管理的具体化要求,研究设计学生管理的目标、方法和实施路径,定期对中高职贯通阶段学生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4.结语

中高职贯通模式下的学生在整个求学阶段经历了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转变,其他人用6年完成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他们用5年完成,学生管理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因此,针对中高职贯通的学生管理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摸索,依据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据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走近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探索出有针对性的适合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管理方式。

猜你喜欢

学生会阶段管理工作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