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选取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

2020-01-02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意向因素大学生

王 昕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550000)

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选择、分流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提高专业选择的可适性,既可以保障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又可以促进高校专业设置的合理化。因此,专业选择既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又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研究影响学生专业选择意向的因素,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和进一步完善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样本研究与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贵州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共获得有效问卷900份。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入学第一年接受通识教育,不划分专业,第二年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划分专业。

笔者基于之前学者的研究,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2个题目,主要将影响因素聚焦四个方面,并通过编制Likert式量表,将学生的回答分为五个级别:“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1—5分),为了便于后续研究,在此将五个等级重新赋值,从“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赋值为“100—0”。在基本信息调查部分,统计被调查者的性别、当前学习成绩、家庭所在地、高考时的考生类别、第一意向专业、与读大学前的意向专业是否一致等变量,通过问卷研究对贵州财经大学学生的专业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运用因子分析、信度分析、T检验等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对调查问卷中22项考察影响大学生专业选取意向的问题进行降维,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KMO(样本充足性测量)和Bartlett球形测试显KMO值为0.878,球形显著性水平为0.000,指标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Eigenvalue)大于等于1为标准,可以提取4个公共因子。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从因子载荷以看出:公共因子1在Q7.16、Q7.17、Q7.18、Q7.19、Q7.20、Q7.21、Q7.22有较高载荷,反映了专业方面对学生专业选择意向的影响情况,称为“专业因素”,包括专业未来收入、就业前景、专业热度、专业师资力量及建设水平、专业课程体系等;公共因子2在Q7.10、Q7.11、Q7.12、Q7.13、Q7.14、Q7.15有较高载荷,反映了他人对于学生专业选取的影响情况,称为“他人因素”,包括父母意见、老师意见、舍友意见、同学意见、师兄师姐意见等;公共因子3在Q7.1、Q7.2、Q7.3、Q7.6有较高载荷,反映了学校方面在大类招生模式下对学生专业选取意向的影响情况,称为“学校因素”,包括学校对各专业的介绍、学校对专业分流的介绍等;公共因子3在Q7.4、Q7.5、Q7.7、Q7.8、Q7.9有较高载荷,反映了学生个人特质在专业选取方面的影响情况,称为“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兴趣、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个人对于意向专业的了解度等。因此,问卷设置的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22个问题可以被划分为专业因素、他人影响因素、学校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四个方面分析。

(二)独立样本T检验

为进一步系统探讨当前大学生在大类招生模式下,影响专业选取意向的因素及受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选择分组变量为问卷中设置的基本信息问题Q6“与读大学前的意向专业是否一致?”,意向专业与前一致的学生为组1和意向专业与前不一致的学生为组2,检验变量分别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和他人因素。

大学生个体因素方面对其专业选择意向的检验结果:P值0.003<0.05;学校因素方面对大学生专业选择意向的检验结果:P值为0.000<0.05;大学生专业因素方面对其专业选择意向的检验结果:P值为0.007<0.05;大学生他人影响因素对其专业选择意向的检验结果:P值为0.043<0.05。说明意向专业选择一致的大学生和意向专业选择不一致的学生在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和他人因素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据统计,与读大学前专业选择一致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4.33%,与读大学前专业选择不一致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5.22%(有4人信息缺失),说明受专业因素、个人因素、他人因素、学校因素影响,有34.33%的学生未改变意向专业,有65.22%的学生改变了意向专业。没有改变意向专业的学生中,比较各个因素的得分均值:专业因素68.51>个人因素68.17>学校因素56.08>他人因素50.75(因为问卷中将学生问题的回答从“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别重新赋值为“100—0”,所以分数越高代表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受此问题的影响越大,分数越低代表受此问题的影响越小),说明此类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受到专业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人因素,再次是学校因素,影响最小的是他人因素;改变了意向专业的学生中,比较各个因素的得分均值:专业因素65.32>个人因素64.80>学校因素48.1367>他人因素48.1332,说明此类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同样受到专业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人因素,再次是学校因素,最后是他人因素。综合来看,不论是哪类学生,专业选取意向的最大影响因素均是专业因素,四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的作用近乎一致。

三、结论与思考

基于上述分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选取意向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大学生个体因素、高校因素、他人因素、专业因素都是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意向的重要因素,但是,从各个因素对大学生专业意向选择的影响程度来看,专业因素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次是大学生个体因素,再次是学校因素,他人因素的影响最小。

(一)专业因素是影响学生专业选择意向的重要因素

根据对贵州财经大学本科生的专业分流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受到专业因素的影响最大,包括专业未来的收入状况、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的热度、专业的师资力量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水平、学校在专业分流前对各个专业的介绍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意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就业问题是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关键点,未来收入也是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重要指标,并且学生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因为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好,就业机会更多,未来的薪酬待遇也更高。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师资力量及意向专业对于学生知识储备的需要影响学生的选择行为。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各个专业的宣传和介绍,有必要开设“专业概论”课程,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大类专业下细化的各个专业的内涵特点、涉及的主要学科知识、相应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与自身未来发展规划是否匹配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为后期开展专业分流做好奠基性工作。高校可以向全体大学生公布校内各大专业的课程开设计划,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也为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专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个人特质因素是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从学生专业分流意向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个人特质是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比较重要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个人兴趣、个人学习能力、个人成绩及是否主动了解自己的意向专业等。首先得出的结论是,个人兴趣应不断提高,专业选择与个人专业兴趣若匹配,则不但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喜爱度,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才能。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专业选择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一项技能。因此,在第一年通识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选择专业时更加准确、坚定地选择意向专业,避免学生因对自身学习能力没有充足的信心而放弃原本的意向专业,选择自己认为相对简单的专业,进一步造成后期学习的懈怠或厌烦。最后,学生主动了解各个专业有助于专业选择时的判断与决定,做事之前先了解清楚本质而不是盲目地选择,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

(三)学校因素和他人因素对专业选择意向的影响较弱

本次研究发现,学校因素和他人因素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意向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在接受调查的本科生中,受到专业因素和他人因素影响是相对较弱的。他人因素较弱的影响,说明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来说,学生会更多地考虑专业因素和自身因素,比较理性地基于对专业各方面的考虑,再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与个性爱好,合理选择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盲目从众的选择,以及来自家长的包办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出现热门专业扎堆的现象。既不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又会造成高校课程、师资等方面的负担,更不利于学生依据兴趣、能力及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真正适合的专业。与此同时难以避免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学教育及大学生个人的选择容易被社会就业取向所牵引,降低了大学教育的多元化和独立性的特色。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浪潮下,教育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高质量、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高等教育更应积极探索满足时代发展、符合人才成长等需求的多元育人模式,让莘莘学子今日在校的学习能够适应明天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应保持相对独立性,教育的本质在“人”,被完全政治化或经济化了的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如何做好上述工作是高校应该努力研究的功课,也与我们讨论的学校因素有关。

学校因素的较弱影响说明高校对于学生选择专业时所做的引导工作有所欠缺,没有发挥出学校在指导学生专业选择时所应具备的引导作用。然而,学科专业水平、专业师资力量、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都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培养,学校方面应该努力做好培养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对意向专业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意图选择专业。对于学生扎推热门专业的问题应及时指导,热门专业和本校的优势专业并不完全一致时,需要学校在学生自主选择和学校教学资源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机制,避免造成学校优势教学资源浪费,较弱的学科集中过多学生,产生矛盾,也有失偏颇。

猜你喜欢

意向因素大学生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解石三大因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