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2020-01-02管建莉

文教资料 2020年27期
关键词:基础课改革思想

尚 全 管建莉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思政部,江苏 南京211100)

一、基础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国际形势日渐复杂多变,人才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越发受到重视。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2018年以来,教育部和“两办”下发了多份新文件,对加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和师资保障作出了新的规定。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的颁布实施,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思政课不仅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功能是进行价值引导即育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必须加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创新。基础课是大学思政课的第一课,是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主渠道,对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与领头羊。抓好基础课改革创新工作,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有助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基础课一线教师,探索课程改革创新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和必做功课。

二、基础课改革创新的价值取向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基础课改革创新要致力于强化教学育人的实际效果,让基础课变成学生的成人礼,点亮学生理想的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础课一般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学生正处于大学生活适应期,面临诸多人生新课题。改革创新要体现出新时代特征、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让学生在基础课学习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认真务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和大学生活,逐渐提升思想、道德、法治素养,努力成长为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基础课教师应逐渐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规范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发挥出教书之外更多的育人价值,教学中会有更多获得感。

短期来看,基础课改革创新要致力于提升实效,让课程入情入理,学生入脑入心,力争把基础课打磨成学生喜爱的课;长远来看,在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将基础课打造成精品课程,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基础课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线教师可以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三个维度进行基础课改革创新的探索。

(一)理论教学

以每次课90分钟标准课时计算,可以将课堂理论教学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人生教育课(5分钟),第二环节为互动式授课(80分钟),第三环节为课堂小结(5分钟)。

1.人生教育课

基础课担负重要的育人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授课前5分钟时间,让学生分享思想、道德、法律等与课程相关的微故事,比如选取社会热点新闻故事、当今名人奋斗故事、专业行业相关故事、学生身边的故事等开展以“‘新时代中国故事’我来讲”为主题的人生教育课。学生分小组集体备课,构思选题,撰写演讲稿,制作PPT,选派代表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剧的方式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故事内容要与当次课程所学内容相关,借此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师生根据课程相关度、故事讲述水平、PPT制作、故事感悟评价等给小组全体学生评分,共同计入平时成绩。学生评分占比70%,教师评分占比30%,学生评分取各小组赋分平均值。学生演讲后教师应给予相应点评。通过这种微故事演讲形式的人生教育课,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PPT制作能力、心理素质、课程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知识、技能与德育目标。

2.互动式授课

教师尽量多选取与学生所在专业行业相关的教学素材,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互动教学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案例研讨、诗朗诵、革命歌曲演唱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中大约每10分钟组织一次师生互动。可以安排加分考题“彩蛋”(选择题),每讲完一节内容,就在PPT上放3题左右的知识“彩蛋”,供学生抢答,积累课堂互动分。教师教学中要注意话语方式的转换,尽量采用通俗化、大众化、网络化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认真聆听、主动思考,增强教学亲和力,强化教学效果。对于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或者学生关心的校内外话题,基础课教师有义务给予积极回应和解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在思想、道德与法律方面的认知和行为,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时,可以请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如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现场回答(可翻书)教学重点内容,给予课堂互动分奖励,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集中听课注意力,巩固所学知识。小结后,教师布置作业和阅读书目,可以评比颁奖。如,可以采用微网文课堂关键词写作、读书观影体会等方式布置作业,计入实践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为马院)对作业进行全校性评比颁奖,既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又举办了第二课堂活动。为提高学生参与互动和日常学习积极性,基础课教学可采取激励措施。比如,课上表现良好和实践作业完成出色的同学,要公开表扬,引导学生鼓掌激励。凡是课堂发言均给予课堂互动加分,赠送小礼品(如创意文具)等,作业评比获奖即颁发获奖证书。通过各种知识“彩蛋”与加分激励滚动出现,有效提高课程吸引力和学生抬头率,通过课程预习、听课、复习等各环节,强化学生课程内容学习效果。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内化理论知识、养成外化行为习惯的重要阵地。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不断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不断提高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可以从拓展实践教学方式、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评价方案等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实践教学改革。

1.拓展实践教学方式

基础课教学实践可以采取社会调查、校外参观、志愿服务,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聆听学术报告,分享读书观影体会等方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才能获得成绩,也可评选优秀作品并予以奖励。校内实践活动项目举例如下: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比赛,让学生系统谋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开展文献阅读读后感征文比赛和课程相关影视作品观后感征文比赛,拓宽学生视野;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摄影比赛,让学生走进社会拍摄体现或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让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拍摄反映教材相关内容的微电影,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结合实践教学需要,马院可以报请学校挂牌课程相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比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农村新社区等加强合作交流,共建基地。基地挂牌后,要与合作单位共同探讨敲定诸如参观学习、专家报告、志愿服务等具体合作项目。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入实践基地亲身体验,不仅能够提高基础课说服力与感染力,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激励学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立志报国。学生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3.完善实践评价方案

在基础课评价体系中,要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方案,探索采取调研报告、观后感读后感、服务单位评价、荣誉证书、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认定实践教学成绩。实践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在班级讲评,优秀作品可以作为成果材料汇编成册并在校园网等新媒体平台展示。

(三)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果的强化。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课堂和日常学习效果。学生考核评价可以设计为三个板块:过程考核环节(获得平时表现成绩)、实践考核环节(获得实践学习成绩)、期末考试环节(获得期末考试成绩)。基础课学生总评成绩构成为:期末总评成绩=平时表现成绩30%+实践学习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具体设计如下:平时表现成绩30%=课堂出勤10%+课堂表现10%+学习笔记10%,每项扣完或加满为止。实践学习成绩30%=社会调查报告/读后感观后感10%+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10%+微电影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摄影10%。期末考试成绩40%=名词解释20%(5*4%)+简答题50%(5*10%)+论述题30%(2*15%)。试题的命制不仅要有教材现成知识,更要有开放性的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当下社会问题,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语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干课程,基础课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一线教师要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新时代基础课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又红又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基础课改革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改革之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