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伦理观下解读《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

2020-01-02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亚历克德伯亚克力

杨 靖

一、作品简介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小说家哈代的一本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出生贫苦的女主人公苔丝悲惨的一生。苔丝出生于下层阶级的小贩之家,出于生计原因以及父亲对于家族渊源的道听途说,苔丝被父母派往一位富裕的老太太家里攀亲戚,结果被花花公子亚历克诱迫而失身怀孕,后胎儿不幸早夭。之后,悲痛欲绝的女主遇到了牧师之子克莱尔,与之相恋并结婚。新婚之夜,女主苔丝将自己的种种过往向克莱尔坦白,却没能换来丈夫克莱尔的真心原谅和理解,克莱尔一时无法接受苔丝所说的过往,便伤心地暂时离开了。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迫于亚历克的苦苦纠缠以及生活的拮据,苔丝不得不与其同居,再次踏上了过去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路程。不久后,克莱尔归来,向苔丝表示他意识到了苔丝才是自己的真爱并向她忏悔自己以往的无情,希望苔丝能原谅自己,重新回到他的身边。故事的结局,苔丝为了自己的真爱杀死了男主亚历克,在与丈夫克莱尔欢聚五天后走上了刑场,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法国著名伦理哲学家列维纳斯认为,伦理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伦理关系的基础都是源于他者。在伦理关系中,正是因为他者的出现,打破了伦理关系中自我的存在;正是因为他者的存在,才使得伦理关系中责任意识的出现[1]。列维纳斯认为,从伦理角度出发,爱本身就是不平衡的、不对等的,爱是产生于不对等的两个个体之间的,无论是哪一方企图从爱的伦理关系中满足自我需求或者试图同化他者的行为等,都可能会导致爱的破灭,本文将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三位主要人物对爱的不同理解分析伦理之爱破灭的原因,找出致使三位主人公人生走向悲惨结局的伦理因素。

二、对爱的阐释

(一)亚历克——爱的施暴者

在亚历克对苔丝展开一系列诱惑行为的过程中,他打破了面对面和他者沟通以及对他者负责的伦理原则,也破坏了列维纳斯所提倡的伦理之爱。按照亚历克的理解,他渴望得到的爱不过是通过强迫他者而获得生理上的满足。满足的过程是单方向的,他只想到了自我的满足,却没有想过对他者负责,亚历克只考虑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忽略了他者的存在。因此,他违背了爱的伦理关系中尊重他者和对他者负责的观点。列维纳斯说道:“那个被欲望所支配的人本身就是欲望,欲望来自于自我内心中的欲望,欲望来自于自我对他者的无限索取。”[2]与此同时,“欲望是自我被他者所激发起来的无限渴望;它源自于‘客体’-自我;而需求则是源自于主体的渴望”[3]。亚历克对苔丝的爱仅仅是来自主体-自我对他者的欲望的无限放大,来自自我被他者所激发的无限渴望,他的爱欲来自他者,但是他没有充分尊重他者、对他者负责,亚克力的爱只是基于自我欲望的满足。亚克力多年后与苔丝的重逢,这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亚克力并没有和苔丝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没有询问过苔丝的意愿,仍然自我地把所谓的爱强加于他者。

对处于爱的伦理关系中的任何一方而言,爱都是一种自发的、无我的、单方面的付出,即爱是自我对他者的无限的给予和持久的耐心[4]。这种无限的、单方面的给予,不求回报才是一种爱的表现。列维纳斯认为:“只有所谓无私的爱,无我的爱才能使得人类成为人类,才使得人类与动物有本质区别。”[5]然而,亚历克将无私的爱扭曲为自私的爱、狭义的爱,他的爱是单方向的索取,不加以回应(即负责)。亚历克自私的爱打破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平衡,进而打破了他与苔丝伦理之爱的存续。亚历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限制地伤害他人,他爱的永远是自我,他的爱是狭义的,是物欲的。亚历克自私的爱注定了他悲剧性的结尾,因为真正的爱是一个从为自己服务到为他者无限付出的转变,把自我之爱转变为对他人之爱,这才是真正的爱的内涵。

(二)苔丝——爱的承受者

对他者的行为给予回应和给予他者无限的耐心,以及和他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都是建立良好伦理关系的基础和关键。亚历克第一次对苔丝做出逾矩行为时,作为一位正常的女性而言,碰到举止不雅行为大都应该严词厉色地拒绝。然而文中是这样写的:“亚历克弯腰摘草莓给苔丝,并挑选了一个长得特别好的英国皇后草莓亲手往苔丝嘴里塞。苔丝并没有拒绝而是张开了嘴,把草莓吃了[6]。不一会儿,当他们走到玫瑰花旁时,亚历克采了一些玫瑰花给苔丝放在胸前,由于胸前的衣服无法带花,所以亚历克把花放在了苔丝的帽子上。”[7]苔丝并没有拒绝他的种种行为,反而任由亚历克摆布。苔丝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她本应该在问题出现时甚至在问题出现前就建立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既然已经意识到了亚克力的潜在想法,她就应该努力与亚历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消除彼此的暧昧。然而,苔丝的无作为以及她的沉默和种种被迫接受行为致使她错过了最佳的回应时期,也错过了最佳的拒绝时期,更加错过了改变她命运的时期。苔丝的种种无动于衷加剧了亚历克心中的占有欲,直到后面一系列悲剧的发生以及最后苔丝自身的毁灭。苔丝忽略了他者在伦理关系中的重要性,更加忽略了他者他异性的存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他者都像自我一般纯洁善良(正如书名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

(三)克莱尔——爱的绑架者

克莱尔对于苔丝的爱只是基于他者外在的吸引。克莱尔与苔丝的初次相遇是在一场游行会上,苔丝对克莱尔一见倾心,被其深深吸引,然而,克莱尔并没有注意到苔丝的存在,反而与他人共舞。直至他准备离开时,才注意到这位气质与众不同、高洁而美丽的苔丝。克莱尔对苔丝的第一印象是美丽的、纯洁的,由此可以看出,苔丝的外在成为她和克莱尔爱情的源头,克莱尔把对苔丝外在的深深的爱慕之情当作了他对苔丝的爱。

列维纳斯认为,他者的外在性是伦理的源头,外在性的加入使得主体之间产生了爱的动机或是产生了爱的可能,他者的外在性是伦理之爱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真正的爱是一种自我的退让,是一种对他者对认可,是一种对他者的接纳,但是,克莱尔对苔丝的爱始终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他并没有从心底深深认可或是接纳苔丝,他所谓的爱只是对苔丝外在的无限遐想和痴迷。他始终把自己对苔丝所有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加注在苔丝身上,当苔丝在新婚之夜向他坦白亚历克和她之间的种种过往时,克莱尔表现出了无尽的痛苦和伤心。他认为苔丝不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位纯洁而美丽的天使,克莱尔的爱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克莱尔对苔丝的爱从未以苔丝为中心存在过,却把苔丝束缚成了他精神世界中的一名人质。克莱尔始终自我地将苔丝视为自己灵魂上的伴侣,他无法接受自己纯洁的天使般的爱人有着如此不堪的过往,他的毅然离开也是压垮苔丝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伦理关系中,克莱尔打破了以他者为中心的理论,致使了伦理关系的破灭。他始终将自我的种种观点与想法强加于他人身上,同时缺乏与他人面对面的沟通,以至无法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心中所爱,错失了与爱人相守一生的机会。

三、结语

小说中,亚历克被内心的占有欲驱使,忽略了他者他异性的存在,缺乏了对苔丝人生负责的意识,进而导致了他们之间伦理关系的破裂。此外,由于克莱尔对他者他异性缺乏清楚的认识以及和他者缺乏适当的面对面的沟通,进而造成小说的悲剧结尾。要想获得完美的伦理关系或是想要爱的伦理得以存续,就必须尊重他者他异性,欢迎他者,为他者负责,积极回应他者,关注他者是伦理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亚历克德伯亚克力
无穷远有多远
亚克力材料雕塑创作研究
Mum Left Speechless As Baby Blurts out First Word宝宝开口说的第一个词让妈妈傻眼
会走路的杯子
法国跑步女子遇害案告破 其丈夫承认杀妻罪行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CNN创办者自爆曾与4个女友轮流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