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实践观及其时代价值

2020-01-02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对象性唯物主义在实践中

桑 雪

马克思的首要观点就是马克思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实践观的确立使马克思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使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马克思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实践的价值与作用,始终在实践活动中建设国家,马克思实践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宝贵的价值。因此,需要对马克思实践观进行全面研究,深入了解马克思实践观的思想内涵,挖掘实践的意义,使马克思实践观的时代价值真正凸显出来,将其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作用彻底发挥出来。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确立与发展

(一)马克思实践观确立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伟大哲学家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曾深受费尔巴哈等人的旧唯物主义的影响,但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等人的旧唯物主义,并对其做了彻底清算,为唯物主义找到了真正的归宿。在马克思看来,“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人的能动作用,忽视了实践活动的真正作用,而马克思纠出了旧唯物主义的错误,看到了实践的真正价值与作用,最终建构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是主观与客观、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环境,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也改变自身。对对象性活动要从实践中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在实践的反复检验中才能逐渐确定。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本质具有实践性、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的生活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要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及社会生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确立了实践的观点,确立起完备的实践观,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实践的理论前提。

(二)马克思实践观发展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思想理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以实践为基础阐释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该书没有明确对实践观进行论述,反而对物质生产进行了深刻论述,这实际上是马克思实践观的进步与发展。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唯物史观,深刻解读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他坚持把物质实践看作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指出:“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人类要想获得满足生命特征的生存需要,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必须进行的,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活动,人类才能将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物质生产实践的论述是马克思实践观的重要发展,只有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类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马克思实践观的科学内涵

(一)实践是对象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旧唯物主义有直观性、受动性的缺点,马克思曾对其进行了深刻批判。在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中,实践是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而旧唯物主义把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单纯从经验出发,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现实性。人是处在能动感性活动中的存在,对象始终都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对象,马克思实践观充分肯定了实践活动的对象性质。实践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人类所进行的活动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人类所具有的,人类的实践性活动并不是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类所进行的实践是一种可以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因此,实践既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也不是单纯的直观反映活动,而是以人为主体的、现实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

(二)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人类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本质上就是实践。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人类最初为了生存、满足生命存在的需要,学着使用工具从自然界获取自然资源、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这个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过程就是人类实践的过程,实践使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实践是人类独有的活动。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现实的人,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任何人都离不开实践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人类要想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就要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物质生产活动。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类的各种需要才能得到满足,人类的精神世界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实践观使人们明白,实践活动是人类所必需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要合理地进行实践活动,促使人类社会生活不断向前发展。

(三)在实践中检验思维的真理性

思维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马克思曾提到:“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5]在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中,人的真理性认识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理论不能对真理性认识进行证实,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理性认识才能得到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结合起来,才能对客观事物进行能动的反映。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人类要想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出真理性认识,并反复检验,不断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得出更深层次的认识,如此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过程。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思维的真理性,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马克思实践观的时代价值

(一)充分发挥了人作为实践主体的作用

马克思批判性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受动性,认识到了实践的价值和作用。在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中,客观对象要放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人所进行的活动并不是单纯的直观反映。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属于人类的世界。人在实践活动中有着充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马克思的实践观充分肯定了人作为实践的主体,人们要坚持马克思实践观,把人作为实践主体,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将人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现实社会中,要将人这一实践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坚定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有着巨大的能量,因而要始终相信人民群众,不断在实践中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二)在实践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人们学着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时就已经与无意识的动物有了根本区别。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地进行实践活动。最初,人类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获取自然资源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活动,人类社会才能向前发展。马克思实践观强调人类自身的生存离不开实践,人类要想持续推动自身发展,除了进行物质生产实践,还要进行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已经高速发展,因而要不断进行实践活动,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能只是在头脑中进行思想活动,更不能陷入空想主义,只有不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人们要善于发现和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马克思实践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人类社会长久地发展下去。

(三)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

马克思提出了实践观点,彻底与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划清界限。马克思将实践的观点与认识论相结合,认为人类要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人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思想不能对其进行确证,只有在实践中,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得到检验。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和检验认识,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性认识,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继续进行实践活动。人们要坚持马克思实践观,不能将认识只停留在头脑的观念中,要把它放在实践活动中,去寻找真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始终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端,人们更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不断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寻找真理的信念,才能更好地塑造自身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马克思实践观是马克思重要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马克思实践观中,实践是对象性的物质活动,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要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实践观有着科学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时代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挥人作为实践主体的作用,在实践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实践观,时刻用马克思实践观指导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猜你喜欢

对象性唯物主义在实践中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实践唯物主义对传统唯物主义的终结与超越
乘法概念的二重性及其教学启示
党纪与国法在实践中要相互契合分析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浅析马克思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研究
读报的启示
论恩格斯环境观的对象性活动总原则
探析餐饮业服务人员素质框架的构建
不是自然唯物主义 而是感性唯物主义
——重新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和唯物主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