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秉烛”以学 为时未晚

2020-01-02

养生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晋平公大器晚成桑榆

一谈到学习,经常可以听到一些老同志感叹道:“我们已经是‘年逾花甲,岁进古稀’之人了,读书学习已经晚了。”

其实,学习是不问年龄的,也是不分时序的。孔子的弟子曾参,直到70 岁文学始成,曾把孔子的言论讲述给他的学生,后来辑成《大学》一书,被后世称为“宗圣”。北魏的赵逸,官宁朔将军,幼年学习,至老更勤,年近70岁,手不释卷,著述诗赋50多篇。人到70岁,写诗词,练书法,著书立说,往往可以出神入化,进入新境界。语云:“大器晚成。”许多人的事业高峰,是到晚年才达到的。

我国汉代的公孙弘,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到了40 岁以后才开始攻读,最后成了著名的学问家。宋代的杜歧公,辞仕还家,年已70 岁,开始学草书,居然练得很好。徐铉,贬官邠州时,也已经70 岁了,精于隶书,写许慎《说文》一帖。金代马溪田,70 岁归隐于商山书院,开馆讲学,问道者络绎不绝,不远千里而来。史书上说他身着山中野服,鹤发童颜,飘飘然有仙风道气,一派脱尘拔俗的独特风韵。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立志著书时已经54 岁了。《焚书》和《藏书》这些大部头著作,是他64岁和73岁时先后完成的。

春秋时期的晋平公也是老而好学,有史料记载,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闲谈时,感叹道:“我今年已经70岁了,很想学习,但又怕如夕阳西下,为时太晚了。”师旷笑着说:“何不秉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如昧行乎?”晋平公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从此,他就抓紧晚年的时间努力学习,得益匪浅。

人到老年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可以做自己衷心所愿做的事情,这是一大快乐。有人八十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退休后才开始写文章,而且还都有惊人的成就。例如摩西老祖一百岁时还在作画;萧伯纳九十岁时,还在编戏;歌德写完他的《浮士德》时已经八十三岁。如此看来,老年生活真是可以快乐而丰富的。

不可否认,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与年龄的大小不能说没有关系。人到老年,“神志荒耗,前后遗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青年人相比,难度确实要大一些。但是,年纪大的人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强。这一点,又是青年人所不及的。

“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只要有上进之心,求知之欲,“秉烛”以学,为时不晚也。

猜你喜欢

晋平公大器晚成桑榆
What does ageing mean?
莫道桑榆晚 夕阳别样红——记“全国老有所为楷模”、侨眷王培华
反话救人
反话救人
张俐娜 学以致用 大器晚成
师旷撞晋平公
追梦桑榆霞满天
大器晚成
苏老泉大器晚成
孩子,我宁愿相信你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