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向星辰大海的逐梦之旅

2020-01-02李旗挺程奇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中国航天载人

李旗挺、程奇峰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怀着飞天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正是这一源泉推动了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北斗”指路、“嫦娥”问月、“神舟”载人……一次又一次的火箭发射,让我们在天光地火间感受到了骄傲和自豪。新中国成立70 年来,腾飞的中国航天事业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 伴随着国家的发展经过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

自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来,航天人顶着诸多压力努力工作,前辈们用辛勤和汗水迎来中国航天的交响乐,实现了航天事业在沉默中的悄然崛起。回首峥嵘岁月,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名工作者,笔者深刻地领悟到通向星辰大海的航天梦的实现基石是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勇于攀登的光辉精神。

一、 航天梦是自力更生

忆往昔,航天前辈们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引领航天之旅前行的灯塔,自力更生是获胜的法宝,是值得铭记、学习、传承的精神力量。我国的航天事业始于导弹研制,50 年代中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56 年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起步的元年,是值得后辈们铭记的历史性时刻。之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由钱学森担任院长,航天先行者们用辛勤和智慧指挥着中国航天交响乐的谱奏。从此中国航天通过自力更生,不断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解决了一大批关键难题,大大缩小了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差距。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通过“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升空,并于13 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自此,我国通过自力更生成为了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依靠自己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之后,中国的航天事业凯歌频传:“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实现了“长征”火箭从固体动力到液体动力的转变;“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试验通信卫星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90 年“长征”三号成功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我国的运载火箭自此进入了国际航天商业发射市场。1999 年“神舟”一号载人试验飞船发射和回收成功,标志着我国从此拥有进行载人航天技术的能力。不仅如此,20 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空间技术取得巨大进步,掌握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技术。例如,“海洋”一号的成功发射提升了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水平,开启了我国自然资源卫星陆海统筹发展新局面,助力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

就像邓小平指出的,“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主要靠自力更生。”中国的航天事业正是依靠自力更生,积累起了坚实的技术底蕴,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根基。

二、航天梦是艰苦奋斗

我国的航天梦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艰难严酷。在1959—1961 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国航天的科技人员缺衣短食,伙食为每月定量26 斤粮、1 两食油、1 两肉。限量的供应使得科研人员健康状况下降,有的设计员画着图就晕倒了,而旁边人看见了也只能用糖或者盐兑开水救助。为了赶研制进度,研究院的研究室、办公室、资料室里始终可以看到有灯光通宵达旦地亮着,加班的人依旧有增无减。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指引着航天人在逆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有力地打破了外国列强的垄断和讹诈,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乃至国防实力,加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1986 年中国火箭抓住形势机遇,吹响了向世界火箭市场进军的号角。面对美国公司的苛刻合同,面临着没有预先经费、要求18 月交付、100 万美元违约罚款的严峻情势,中国航天没有退路、必须成功。通过全箭24 套44 万多张设计图纸、5000 多套特殊工装、300 多项大型地面试验,攻克了20 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打出了“抢出长二捆、成功壮国威”的漂亮翻身仗,中国航天工业迈入商业运营时期。

踏着梦想的航船,航天前辈们砥砺前行,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从打破外国垄断到成熟掌握核心技术,离不开的是航天人披荆斩棘、不畏艰难的决心。航天人通过艰苦奋斗提升了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彰显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自信心。

三、航天梦是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航天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实现航天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载人航天工程就是我国航天事业伟大的创新之举。我国载人航天的目标首先是载人飞船阶段,实现能够把航天员送到太空、正常运行若干天并成功返回的目标;其次是空间实验室阶段,需要掌握组装、交互对接、补给以及循环利用等四大技术,这些技术关系到空间站的组装、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存等关键问题,将为最终建造载人空间站提供支撑。1999—2003 年,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4 艘无人飞船,突破了载人飞船再入升力控制、应急救生、软着陆、GNC 故障诊断、舱段间分离、防热等13 项关键技术。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14 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其中包括“天宫”二号搭载的世界上首台大面积、大视场、高精度伽马暴偏振探测仪,它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前沿技术的创新让中国航天在逐梦的旅途中走在国际舞台的前列。

回眸中国航天的探索之路,正是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使我国的航天事业一展国威、捷报频传。

四、航天梦是勇于攀登

无限风光在险峰,未来的航天探索将是勇敢者的事业,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在人类航天事业的前进道路上,只有永不言败、跌倒重起,才能摘得世界航天科技高峰上的明珠;只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失败依然勇于攀登,才能真正诠释航天人勇攀高峰的精神。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回望辉煌璀璨的创业历程,面向新的尖端技术,中国航天人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北斗”卫星系统就是航天人砥砺前行的丰硕果实。“众星罗列夜明深、星汉灿烂” ,“北斗”卫星系统如北斗七星般熠熠生辉,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北斗”卫星系统的研制对标世界一流,即将进入全球服务时代,相关应用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家名片。“北斗”的成功是启发我们奋发向上的启明灯,照耀了我们继续前行探索航天梦的旅程。

崇高的航天梦想如同高山上的鲜花,创新则是攀登的绳索。敢于创新的中国航天人从未忘记探月的梦想,从未放弃过一睹“嫦娥彩秀天边舞”月球面貌的夙愿。2018 年12 月8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九天揽月”的探月工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经过26 天的飞行,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完成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伟大壮举。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登陆技术的国家。“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背面,让人类了解到了以前所不知晓的月球背面的境况。

勇于攀登的精神力量不断凝聚智慧的结晶。2019 年6 月5 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成功将7 颗卫星送入约600 千米高度的轨道。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海上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航天发射领域又站到了一个新高地,突破了海上发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具备了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同台竞技的能力。

追随历史的足迹,我们一直受到优秀航天人的奋斗精神的感召,中国航天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熠熠生辉、可喜可贺的战绩。回顾铮铮岁月,腾飞的中国航天取得如此骄人战绩,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屋建瓴、远瞩高瞻的战略思想。早在1958 年毛泽东主席就指出:“我们要搞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曾指出:“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在以后的中国历代领导集体都从战略的高度统揽全局,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

与此同时,国内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也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中国战略性导弹和航天系统,他们不为名利,以爱国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完成了中国太空事业艰难的起步,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壮丽而感人的一页。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航天人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在温饱不足的环境中艰苦奋斗,在全球竞争中开拓创新,在人类命运旅途上勇于攀登,成为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在当今世界,全球航天大国的太空战略将依然是根据本国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需要,以一切可资利用的手段争夺制天权。太空技术领先是完成军事科技任务更是政治使命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将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和中国航天梦的新形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证明中国有能力在最为复杂的竞争领域赢得竞赛,从而显示自己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太空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航天工作者要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航天工作者必当竭尽所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实现中国航天梦,不负当代航天人的使命,背负着整个国家的希望,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中国已经腾飞,巨龙已经苏醒,必将以皓月明空的雄姿,斗转星移于天宇!

华夏七十秋,中华已崛起。

普天庆战绩,四海圆宏梦。

欢呼万山笑,神龙冲云霄!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中国航天载人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载人大戏再开场
中国航天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