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和他们的另类爱宠

2020-01-01柯柯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龟甲书圣曹丕

文/柯柯

除了猫猫狗狗,现在还兴起了小众宠物热,深受潮人们的追捧。其实,小众宠物自古有之,且古人对它们的喜爱,丝毫不逊于你我。

史上最贵的一群鹅

“书圣”王羲之笔力遒劲,其作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代表作《兰亭序》更是被书法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作品在历代均备受推崇。他在世时,许多达官显贵为求真迹散尽千金,争得头破血流。其实,只消一群白鹅,就能轻轻松松让书圣自己把作品送上门。

话说,在山阴有这样一名道士,对王羲之的书法倾慕不已,十分渴望得到一卷书圣手书的《道德经》。想得到书圣墨宝的可大有人在,其中不乏皇亲国戚、高官权贵之流,一个道士,怎么才能让书圣另眼相看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难解决的问题,也经不住反复琢磨。道士打听到王羲之爱鹅,便精心饲养了一批品种上佳的白鹅,并大力宣传这一消息。

王羲之听到消息,果然心心念念,甚至专门来到这道士的住处观赏白鹅。

白鹅步履矫健,姿态轻盈,一举一动都格外优雅有力。王羲之看着看着,觉得这群白鹅的每一个动作仿佛都蕴含着无尽的意味,给自己带来了充沛的艺术灵感。于是,他找来道士,要求买下这群白鹅。

道士心中暗笑,表面上却故作为难地说:“既然王公如此喜爱,我将鹅群送您好了。只不过,我饲养这群白鹅,也花了很大的心力,内心实在是不舍,要是王公能满足我一个小小的要求,替我抄写《道德经》一份,我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没问题!”王羲之二话不说,当即回家抄好了经卷,并火速差人把经卷交给道士。就这样,道士得到经卷,王羲之换得白鹅,两全其美,皆大欢喜。这群白鹅,也成了历史上身价最高的一群白鹅。

我们一起学驴叫,一起咴咴咴咴咴

在我们的语言体系里,与驴相关的词语,往往有那么几分“不怀好意”:黔驴技穷、驴唇不对马嘴、好心当成驴肝肺……但在这场葬礼上,竟然有人学驴叫以送别好友。

葬礼的主角叫王粲,字仲宣,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官员。某日,他在返回邺城的途中病故,年仅四十一岁。作为“建安七子”文学社团的重要成员,死者生前是文坛上引领潮流的重要人物,和爱好文学的曹丕情谊深厚。

听到好友英年早逝的消息,曹丕十分悲痛,身份高贵的他亲自率领一帮文士大臣,来到好友的葬礼,希望送他最后一程。

葬礼上,曹丕泣不成声,旁边的文士们也纷纷默哀啜泣,共同怀念着这位已故的伙伴。一片哭声中,曹丕突然开口道:“各位,我们都知道,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今天,是我们见他的最后一面,为了寄托对他的眷恋之情,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

什么?学驴叫?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曹丕没理会文士们表情的诧异、瞳孔的地震,率先行动起来。只见他面色庄严,用力吸气,气沉丹田,仰天长啸:“咴——咴——”

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令臣叫,臣也不得不叫。作为预备役君主,曹丕的话自然分量不轻。在他的身先士卒之下,众人只好扯开嗓子叫了起来。一时间,“咴咴”的驴鸣声响彻葬礼,成了奇观。这就是著名的“驴鸣送葬”。

至于王粲为什么喜欢听驴叫呢?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先生这样解释:驴叫唤时发出“嗯啊嗯啊”的声音,“嗯”是平声,“啊”是上声,几声之后,还要长嘶一声,发出一个降调的“啊”,为去声,最后再打两个响鼻,发出“特、特”的声音,便是短促的入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声律被逐渐认识的时代,文人喜爱驴鸣,正与驴鸣包含四声有关。

别人遛狗我遛龟

“养不好,你送它走;养得好,它送你走。”正如大家经常调侃的那样,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因为长寿,龟深得古人的崇拜和尊敬,被认为是具有灵性的动物。因此,古人常常用龟甲占卜祭祀,商周时代的甲骨文,有许多就是写在龟甲上的占卜文辞。

据说,龟活得越久,龟甲就越大,越大的龟甲占卜效果就越好。所以,大号龟一直是地方进贡给天子和诸侯的重要物品,也是贵族们珍贵的收藏。这种龟主要产自“蔡”这个地方,因此也被古人称之为“蔡”。

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贵族臧文仲就养了这样一只大龟。据说这只龟的直径达到一尺二寸,臧文仲还专门给大龟安排了一处住宅。

住宅的宽敞气派,不必多说。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所住宅柱子上的斗拱“节”和梁上的短柱“棁”,都雕刻着繁复精美的“山”和“藻”的花纹,实打实的精装修。

不过在当时的礼制规定中,这种规格的龟是周天子祭祀占卜的专用,臧文仲偷偷私藏,是明显的僭越。他在斗拱和短柱上的雕花,亦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规格。

一向推崇礼制、力图恢复社会礼仪制度的孔圣人听说后,深深地长叹一声:“唉!臧文仲也是个聪明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

他的叹息被弟子记录下来,《论语》中“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一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不用考试,鹤就能当上公务员

公元前669年的卫国,男女老少都痴迷于一件事:捕鹤献给国君。

原来,卫国新任君主卫懿公的最大爱好就是赏鹤。他吃饭的时候,必须有鹤在面前翩翩起舞;上朝的时候,必须有鹤在堂下列队欢迎。可以说,卫懿公无时无刻不在赏鹤。

这位赏鹤达人的第二个爱好就是养鹤。他给鹤打造豪华的笼子,聘请专门的厨师给鹤做饭,把国内的顶尖医生拉来给鹤治病保健,让漂亮的宫女给鹤梳理羽毛。

作为一国之主,卫懿公推陈出新,进一步玩出花样。他给鹤定了官位品阶,上品的享受大夫待遇,下品的享受士人待遇,定时发给俸禄。鹤出行要乘车,百姓必须对鹤毕恭毕敬;鹤死了还要举行隆重的葬礼,按国家功臣标准下葬。

为了支持自己的养鹤事业,卫懿公疯狂征税,令许多人饥寒交迫,宫廷里的鹤倒是锦衣玉食,一个个油光水滑。卫国百姓对此很是不满。

转眼过了快十年,公元前660年,强大的北狄举兵来犯,卫懿公惊慌失措,吩咐全国上下的百姓、兵卒披挂上阵。

不料,卫国臣民竟都无动于衷,反而对卫懿公说:“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王您平日养了那么多鹤,现在正是让它们御敌的时候,还是让这些‘鹤将军’们来吧!”

卫懿公无奈,只好率领亲信亲自征战,由于军心不齐,最终战败身死。这件事,史称“好鹤失国”。对此,《东周列国志》作者冯梦龙赋诗叹道:“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猜你喜欢

龟甲书圣曹丕
王羲之和鸭儿饺子铺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龟甲砚纪事
龟兔赛跑新编
浅析王羲之书法在唐宋书法史中的地位
给曹丕的建议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燕歌行》解读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书圣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