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研究与思考

2020-01-01冯锦通

四川建材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开工工业化装配式

张 璐,冯锦通

(1.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

0 前 言

我国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建筑产业面临着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以现场手工、湿作业为主;工程以包代管、管施分离;以劳务市场的农民工为主等现实情况。说明我们的建筑产业在现阶段仍然存在例如建筑管理模式粗放、过程的连续性不强、建筑技术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够、工人技能和素质有待提高等可以改善的方面。从而也造成了房屋建造质量低、产值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整体综合效益低等现状。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对建筑的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装修阶段、验收阶段、管理阶段,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解决建筑业现有问题,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同时这也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提高建筑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

1 政策背景

近几年“发展建筑产业化”在国家政策中被不断提出,政协俞正声主席在2013年10月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时首次提出,当时国务院张高丽副总理也作出了重要批示。2013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倡导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同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同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中提出“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同年12月,住建部陈政高部长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新跨越”。

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2019年,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文件的数量达两百余个,并且在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细化落实措施,特别是各项经济激励政策和技术标准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2 发展现状与思考

目前新型建筑工业化影响迅速扩大,也加大了如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等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张,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2亿m2,较2018年增长45%,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13.4%。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较2018年增长45%,近4年年均增长率为55%。发达地区推动较快,2019年,重点推进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为47.1%。上海市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 444万m2,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86.4%;北京市1 413万m2,占比为26.9%;湖南省1 856万m2,占比为26%;浙江省7 895万m2,占比为25.1%。江苏、天津、江西等地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均超过20%。

装配式建筑类型以住宅为主,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中,商品住房为1.7亿m2,保障性住房0.6亿m2,公共建筑0.9亿m2,分别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40.7%、14%和21%。在各地政策支持引领下,特别是将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列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有效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019年底,我国拥有预制混凝土构配件生产线2 483条,设计产能1.62亿m2;钢结构构件生产线2 548条,设计产能5 423万t。新开工装配化装修建筑面积由2018年的699万m2增长为2019年的4 529万m2。2019年,全装修建筑面积为2.4亿m2,2018年为1.2亿m2,增长一倍。其中,2019年装配化装修建筑面积为4 529万m2,2018年这一指标为699万m2,增长水平是2018年的5.5倍,发展速度较快,但总量还是偏少。

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建筑质量品质不断改进,目前,北京、深圳等多地已实施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专家评审、施工图审查、构件驻厂监理、构件质量追溯、灌浆全程录像、质量随机检查等监管措施。各地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也积极投入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推动了职工技能水平的提升。装配化装修也带动了建筑产品质量品质综合性能的提升。如北京市公租房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和装配化装修,有效解决了建筑质量通病问题,室内维保报修率下降了70%以上。

近两年装配式建筑的人才需求尤其强烈。不仅是装配式的人才紧缺,当前整个建筑业仍然存在有劳动力短缺问题。如果未来实现了转型升级,传统农民工将不复存在,而是成为了产业工人,从而也推进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2018、2019年,经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部批准,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两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一些职业技能学校和龙头企业积极培养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纷纷出台人才培养措施,包括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广泛开展技术讲座、专家研讨会、技术竞赛等培训活动,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装配式建筑建设需求。

当今世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逐渐改变我们的生产、消费及生活方式。从未来的发展看,建筑工业化务必要从信息技术的革新入手,并且有别于旧的概念,一定是要进行创新和改造,甚至升级至新的篇章。工程建设全过程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在于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平台。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平台是一个工作协同、交互,并且能整合各项资源、实现不同子目标,并最后达成最终目标的过程。在这个平台里,同时又存在不同的认知和冲突,但可以协调合作去解决。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项目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及时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各方的要求,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冲突,并通过实施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子目标的统筹管理,使项目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整体。

虽然目前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迅猛,但由于建设模式创新不足、以及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程度较低、信息化发展滞后等原因,也导致了通用化生产水平低,管理相对困难,生产效率低,建筑信息模型(BIM)总体推进缓慢等一系列问题,未能完全发挥装配式建筑优势,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工作不足,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3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新型建筑工业化当前发展的特点是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已得到业界广泛共识、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但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可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由此,建议整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全产业链的资源,梳理主体是谁,分析各环节要素的功能。全过程各环节要素实现联动,同时解决传统模式下遗留的各项问题,使新型建筑工业化能够得到最优效率和最大效益。

[ID:010071]

猜你喜欢

新开工工业化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2015年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