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单位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要点分析

2020-01-01

四川建材 2020年8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整理施工现场

吕 芳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1 施工单位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单位只重视阶段性成果,不重视全过程造价管理

1)施工单位在招投标阶段,多数只重视能否中标,而忽略了投标预算的计算、施工合同的管理对竣工结算的影响。比如,投标预算是否全面,其中有无漏项、错项、工程量计算误差等错误;施工合同的签订是否合理,其中关于变更、签证的计算方法是否对施工单位有利;还有合同中关于结算的计算办法是否明确,如果发生索赔事件,关于索赔的计算办法是否明确等。

2)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往往只重视施工任务,而忽略了造价管理。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把管理的重心主要放在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上,而忽视了变更和签证等资料的管理。施工单位的造价人员平时都在公司本部,只有在报进度款的时候才到施工现场去看一下,且进度款的计算也比较简单,多数是根据施工进度把投标预算中的那部分拿出来直接上报,很少将实时的变更和签证部分计算进去。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的造价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这样就做不到施工期间的造价控制。且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的造价人员、资料整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沟通,他们之间达不到信息共享,这样就会造成造价人员在计算工程款或进度款的时候,出现漏算,或者所计算的内容与实际工程不符等情况。

3)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阶段,通常是造价工作人员依据现场技术人员送来的结算资料,计算出该工程的竣工结算。由于工程造价人员缺乏现场工作经验,且在施工期间也很少去施工现场核实,所以就很难避免施工单位递交的竣工结算与实际工程不符的情况。

1.2 施工单位工程造价人员、资料整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在施工单位,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的施工单位,会由于工资待遇、社会福利、工作环境等原因,造成工程造价人员、资料整理人员等流动比较快。比如某个工程投标时,由甲造价员负责计算投标预算,但是等工程竣工结算时,又换成乙造价员来计算竣工结算造价。由于造价人员的更换,新造价人员不了解投标预算的计算情况,也没有参与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所以计算结算造价时仅仅是依据竣工资料来计算的,这样计算出来的竣工结算造价与实际工程造价难免会存在误差。施工单位的资料整理人员工作地点一般在施工现场,而且多数为女性。资料员的工作主要是在施工现场整理和完善各种资料,一方面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另一方面多数施工单位没有与资料整理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且施工工期比较长,资料人员的流动性就比较大。

1.3 施工单位工程造价人员工作量比较大

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人员多数不仅要参与公司内部投标预算的编制,而且还需要负责工程进度结算和竣工结算的编制,工作量比较大,去施工现场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对工程施工中变更、签证情况的了解仅限于技术人员提供的资料。

1.4 对项目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奖罚机制

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是在施工现场待的时间最长的管理人员,也是最了解工程情况的人员,施工单位应该出台合理的奖罚制度,对于工作认真、负责,严把质量关,熟悉变更、签证的程序,并按要求严格办理变更、签证手续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给予奖励;对于工作不认真负责,造成工期拖延的;现场变更、签证手续不全、不规范、不符合要求的,造成期末结算被扣工程款的;管理不当造成质量不合格,被甲方要求返工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给予惩罚。

1.5 工程资料整理和完善跟不上,给竣工结算带来麻烦

施工现场资料的整理和完善离不开工程技术人员和资料整理人员,如果他们不了解工程变更和签证的办理程序,就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相关手续,给后期的竣工结算留下隐患。而且多数施工单位的造价人员和资料整理人员是不同的,他们之间交流比较少,存在信息偏差。现场资料整理人员不懂预结算的计算方法,不了解合同中关于结算的计算规定,所以资料整理人员在整理资料时,会有疏漏,有些资料会不符合计算规定,给竣工结算带来麻烦。

2 施工单位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要点

2.1 加强业务培训,增强责任感

施工单位的造价人员、资料整理人员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另外,还需要熟悉合同内容,了解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的规定程序和计算方法。多深入施工现场,熟悉工程实际情况,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1)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行业新规范、新标准的培训和学习,要与时代接轨,掌握新知识、新内容,不能落后。其中,对现场技术人员的培训,不仅包括工期的控制方法、工程质量的检查规程、索赔的程序和方法等,还包括施工现场材料用量的控制方法等。施工企业还要鼓励造价人员、资料人员、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等,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专业知识,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施工单位应该与造价人员、资料整理人员、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等签订劳动合同,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等手续,使职工有安全感,这样可以减少人员的流动。

2.2 加强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

1)加强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管理。在招投标阶段,要求造价人员首先复核招标文件中各分项工程的清单工程量,如果发现招标文件中的某些清单工程量有重大误差的,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其次,准确计算各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并认真填写各分项工程的项目特征,以免发生漏算、错算、重复计算的情况。第三,中标后,要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斟酌每项合同条款,比如预付款的支付方式、进度款的支付方式、工程变更、签证的计价方式、竣工结算的计算方法等。及时收集和整理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会议纪要、施工合同等资料。

工程技术人员在确定施工方案时,要结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方案优选的方法,选出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在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要严谨、认真。其中关于工期的节点、质量要求应该明确,关于结算的计算方法应该合理,尤其是关于现场变更、签证、索赔的计算程序、计算办法应该约定清楚,避免在最后结算时产生争议。

2)加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要编制施工预算。施工预算是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是施工中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限额。

在人员管理方面,施工单位首先应该考察工程所在地工人的薪资情况,然后根据施工预算和企业定额,合理组织和安排工人施工,尽量多用当地人才资源。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期要求,按质完成施工任务,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在材料管理方面,主要是各类材料用量和材料单价的控制。对于材料用量,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施工预算中材料的总消耗量来控制和管理施工现场中各工序的材料用量,避免浪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材料用量偏差,施工单位应该及时查找原因,提高施工工艺,改进施工方法,降低材料消耗量。另外,在施工现场还要注意材料堆放的管理,尽量减少二次搬运,降低材料损耗。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时,要对建材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以确保所采购的材料质量好、价格低。

在机械管理方面,施工单位应该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预算,合理确定机械设备购买和租赁方案。在施工期间,还要注意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施工单位应该要求造价人员经常到施工现场去查看施工进度,核对变更、签证等资料是否与实际工程相符,如果发现有偏差,应该及时纠正。

3)加强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首先是竣工资料的整理,包括现场签证、工程变更、会议纪要等,一定要全面且符合程序,竣工图的标注一定要与实际工程一致。只有资料完整,才能准确计算出竣工结算造价。

2.3 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了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合理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施工单位应该采用信息化管理。比如引入BIM技术,可以在工程开工前,将设计图纸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前发现,提前纠正,避免将来施工的时候进行变更,不仅造成工期延误,还增加了工程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可以在公司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也相当于不同岗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家可以及时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竣工资料与实际工程不符的情况。

3 结 语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应该实行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适当的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实时的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本文根据施工单位工程造价控制的实际情况,提出施工单位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同行单位提供参考。

[ID:010060]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整理施工现场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