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2020-01-0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李 浩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各国之间也在不断加强文化交流,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的软实力,是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不仅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1 文化自信的内涵分析

1.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并对文化的活力有着极为坚定的自信心。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并且我们的文化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没有出现过文化断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致力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也是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对当代社会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有的智慧理念,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创新发展,才能形成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1]。

1.2 红色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所在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就是文化自信的灵魂所在。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奋斗,在伟大的人民战争中产生的革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精神源泉。从井冈山革命开始,历经长征、十四年抗战、解放战争,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坚定了中国人民的信仰。不怕牺牲,革命必胜的革命信念,形成了以红色精神为灵魂的革命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品格,恢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2]。

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中,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成为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基础。我国70年的发展历程,凝聚了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为新中国的文化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又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巅,改革开放的成功表明,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铸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非凡成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

2 提高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2.1 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而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理念、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爱国思想宣传等等,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培养良好的品格,提升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

2.2 是应对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世界各国在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的同时,政治文化交流也在加强,文化影响着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华文化历来注重吸收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合形成的,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合作共赢成为世界主题,只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和国家,才能做到更积极主动地吸收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与其他文化开展平等对话,大学生必然是未来参与世界间交流合作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应对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3 是铸就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的支持,一项没有文化的事业注定是不能长久的,中国梦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精神的弘扬,是对中华文化的探索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仍有重要意义,与时俱进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探索出的先进文化,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没有文化自信,复兴之路将会变得异常困难。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梦想,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共同拼搏,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3]。

3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

当前的大学教育模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力度不够,为了提高就业率和考研率,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需要,高校课程更注重专业课和英语等基础学科教育,除了专门的汉语类专业外,其他专业专门针对传统文化的课程较少,即使开设也是选修课程,认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古人的治国处事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传统文化教育缺失。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殊不知,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能够为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信念。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无法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就无法为新时代下中国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3.2 西方文化的冲击引起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文化领域,我们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西方文化渗透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在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思想侵蚀,妄图通过思想战争打败中国,让我们认同所谓的西方文化,取代民族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人民丧失文化的自信,转而去崇拜西方文化。对于一些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其影响,近年来,洋节日在校园里兴起,而传统节日却无人问津,一些欧美电视剧、日韩电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一些大学生对国外品牌热衷沉迷,种种迹象表明文化冲击的影响是现实而巨大的,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3.3 良莠不齐的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带来文化挑战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遍发展,当代大学生已经处于全面网络的时代,网络科技为大学生带来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文化挑战。在网络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信息,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阅历,面对海量信息辨别能力不强,一些错误思想、负面新闻充斥其中,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影响。一些妄图抹黑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或组织,在网上发布否定民族英雄、革命先烈,诋毁传统文化的信息,或者通过剪接拼凑故意挑起事端的信息,大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分辨,很容易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中华文化产生怀疑[4]。

3.4 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度关联的,具有一致的目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传承,是文化自信的载体。文化自信通过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无论从目标的一致性来看,还是功能的契合性来看,文化教育都要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但是从实际来看,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脱节的,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先进文化的内容并没有全部运用于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去,文化教育的效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大学生的主体重要性,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利益诉求,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真正融合。

3.5 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高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同样重要,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基础。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大学以后,认为孩子已经成年,自身的文化品格已经形成,不再需要家长的培养,更关注孩子的知识教育。再加上考上大学后很多孩子离家远,沟通不便利,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文化自信方面的培养。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和提高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教育理念的偏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氛围,导致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意识,文化自信水平不高,也缺乏提高文化自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4 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措施探究

4.1 将传统文化贯穿于高校教育中去

高校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地,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中,要重视人文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去,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专业人才。在选修课程的开设中,增加传统文化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中心,要努力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借助资源优势,加强宣传和推广,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4.2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思想不断侵蚀的情况下,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对于西方外来文化,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对一同传入过来的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文化,能够有正确认知,做到坚决摒弃,创新性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成果为我所用[5]。

4.3 开发优质网络文化资源,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从高校角度来说,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高校要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开发优质的网络文化资源,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宣传路径,拓宽优秀文化的传播渠道,引导大学生规范上网行为,自觉规避不良信息的侵害。从国家层面上看,要加强网络管控,通过净网行动打击一些负面消极信息的恶意发布行为,尤其是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为了骗取流量而故意夸大新闻的负面影响,通过主流观点的宣传引导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不受错误信息的误导和影响,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4 通过老师的模范作用,实现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大学教师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大学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们树立楷模,才能促进大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发展。老师们必须自身首先树立文化自信,以先进文化为切入点,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本性,通过模范带头作用,将先进文化和课堂知识相融合,引领大学生们树立文化自信,成为先进文化的传递者和创新者。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是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责任,是高校育人教育的使命所在,要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方法,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文化自信的载体[6]。

4.5 培育良好的家庭文化自信教育环境

要正确认识家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会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反之也会起到阻碍作用。要重视优良家训家风的熏陶,营造具有优秀家训文化的和谐家庭环境,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持续不断的文化感染力,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父母要发挥模范榜样作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树立正确的文化情感,践行优秀文化行为,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

总而言之,提升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只有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华民族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外来文化侵蚀,网络负面信息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家庭教育缺失等都对大学生文化自信产生冲击,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积极应对,重视人文教育,开发优质网络资源,培育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实现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