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习自然真实地发生

2019-12-30陈秋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陈秋燕

摘  要 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訓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深圳市信息技术教师正在进行Python线上培训,建立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从设计学习共同体需考虑的几个方面介绍深圳正在进行中的Python培训,以期为其他学科新课程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Python;线上培训;信息技术教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1-0021-03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自《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落地以来,全国掀起研究和培训的热潮。这一轮新课程改革,在理念颠覆和内容难度加倍的双重考验前,教师们也曾迷茫、不知所措,但因为心系学生,要立德树人,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数字公民,所以迎难而上、主动出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处在改革前列的深圳教师更是不甘落后。在市教研员的组织下,全市的信息技术教师(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参加多次新课标、新教材及有关项目学习的线下培训。近期,教师们正投身于Python的线上培训中。引用市教研员吴良辉老师的话说:“网上有非常多Python学习的课程,为什么我们不采用自学别人的课程的方式开展这次培训?因为我们想通过一线教师自己制作生成课程,再组织全市教师一起学习的形式,打造一个学习共同体。”笔者作为一位学习者,同时也是一名主讲教师,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可以很自信地说深圳信息技术教师正在诠释什么叫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1]。Python线上培训是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和学习,所以可以更准确地称之为形成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设计并建立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需考虑的几个方面来展开,介绍深圳信息技术教师正在进行中的Python线上培训。

2 学习共同体的设计

学习主题的确定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主题。教学设计者要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实用性的主题,使学习者感到主题的意义及挑战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不同学习者可能会对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从而具有讨论交流的必要;可以将任务分成若干方面,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2]。

新学期伊始,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主题,Python线上培训就在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为市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之一与大家见面了,计划里阐述了培训意义、参加对象、参加方式、参加要求等具体事项。正如培训意义里所表述的那样:Python语言作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网络编程语言,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已成为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编程语言,因此,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学习者的共同愿景,这个主题受到深圳几乎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欢迎和期待。

共同体成员的组织  网络以其跨时空的超越性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借助网络中的通信工具,共同体成员的沟通、交流变得容易。但也正是因为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成员如果缺乏有效地组织,往往更容易缺乏共同体意识。因此,增强共同体成员的共同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教学或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学习共同体的定义,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可以具体分为学习者和助学者两类。接下来从学习者的组织到助学者的组织,看看深圳Python培训的做法。

1)学习者的组织。市教研员将培训的通知下发到各区教研员后,区教研员在各区的信息技术QQ群发布该通知,同时公布报名的二维码。教师陆陆续续通过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深圳Python培训学员1群”和“深圳Python培训学员2群”,并填写参加培训的报名表。最终报名的学员人数高达890人,这个人数印证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2)助学者的组织。助学者的当面碰头只有一次,就在学习共同体主题确定的当天。市教研员(专家)介绍本次培训的计划,并对每个成员(主讲教师、助教教师)做了分工。后续的组织如具体任务部署等就在微信群“深圳Python助学者群”和“深圳Python讲师群”里开展。

学习资源的支持  围绕所确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教学设计者需要设计、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资源更适合以超媒体的形式来提供和发布,这种学习资源包括课程视频、课件、题库、超链接等,还可以将学习者所积累下来的作品(作业)、反思日记等也作为学习资源收集、整理发布到网上[3]。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教学内容自不必多说,但针对学习者这个学习的主体则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是学习者的起始高度,经过学习需到达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则是他们的结束高度,学习资源的设计正是要兼顾起始高度和结束高度。同时,要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有个预估,在设计任务和作业时有分层思想的体现。

在学员报名阶段,助教教师就以一个简单的问卷对学员做了情况摸底,如图1所示。

统计获得的数据虽然不全面,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员的起始高度。主讲教师心里有了这把尺子后,才能开始着手准备教学资源。助学者团队中的教师有五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有三位是编程猫公司的讲师。从课程大纲的制定,到课程视频(微课)的录制等一系列学习资源的生成,都由八位主讲教师完成。笔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所以接下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学习资源的设计、制作。

笔者被分到主讲程序结构一的分支结构、程序结构二的循环结构两课内容,每课需要录制两个微课(课程视频和课后作业解析视频)、设计五道选择题和一道实操题类型的课后作业。以分支结构这一课为例,笔者以如图2所示的课程大纲为指导,设计了PPT课件,并用Camtasia Studio

录制了视频。因为事先对学员基础情况做了了解,再考虑本课的知识点即分支结构的三种形式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采取略讲知识点的形式,将丰富的例题讲解和易错点解析作为课程的主体部分。课程视频的结尾是本课的课后作业,笔者设计的实操题作业如图3所示,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能较好地检测学员的掌握程度和迁移应用能力。除了每位学员必做的基础作业外,还会有供选做的提高作业,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十课的讲授由八位教师承担,所以尽管统一了课件的模板和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但最终呈现给学员的每课的学习资源因为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各具亮点。

共同体成员的互动  与共同体成员的组织类似,共同体成员凭借网络环境下强大的交互工具实现多种形式的互动。这里的交互工具具体可以分为沟通工具(如QQ、微信、电子邮件、BBS、论坛、意见投票等)、网络教学平臺(集成了多种交互工具)、协作工具(如角色扮演工具、虚拟白板、应用软件共享等)、个人主页空间、追踪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夹等)[2]。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沟通,正是借助交互工具来展开的。这种互动超时空,做到了随时随地传接信息;给成员以最大权利,成员自由学习、自由发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接下来,笔者将按照几个时间节点来介绍深圳Python培训中共同体成员的互动。

【开课前】助教教师通过微信群发布《Python学习资料汇总目录》,如图4所示。学员提前了解课程时间安排、课程表、上课观看课程视频的流程和交作业、查看分数的方式等,也事先登录到网络教学平台——编程猫未来教室对整个平台的界面和使用方法做了了解。同时,在助教教师的提示下,提前安装好了Python的编辑器——海龟编辑器。

【开课中】(每周四晚)主讲教师通过未来教室这个网络教学平台于每周四晚上19:30准时发布新的一课视频,学员会准时守候在网络那一头的计算机屏幕前,只为第一时间学到新的内容。与此同时,两个微信群里的当课主讲教师和助教教师实时在线答疑,解答学员在观看课程视频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每课视频播放结束后,都会在两个微信群里掀起一股竞答的高潮,助教教师会在微信群公布本课的五道选择题的问卷星链接,学员实名作答,五题全对且用时最短的前三名可以获得一份书籍奖品——《父与子的编程之旅:与小卡特一起学Python》。

学员在群里慨叹只用八秒就能准确作答的学员的神速,也对能拿到奖品的学员毫不掩饰地流露出羡慕。此情此景让学员有了错觉——恍惚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重温了竞争的“残酷”和乐趣。学员也能根据提交后实时反馈的答题情况和题目解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判断。

【开课后】(本周四新课后到下周一24点前)这段时间是学员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他们会在微信群里以代码截图加文字描述的方式提出疑问,助教教师会进行解答,但更多时候充当答疑解惑角色的是群里的其他学员。作为学习共同体,学员协同学习在这个时候就有了最好的证明。

【开课后】(公布作业分数、展示优秀作业)助教教师会对学员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从1星到5星不等。学员都期待自己的作业能拿到5星,并像学生时代那样对扣除的1星或2星追根究底,问到底“为什么扣除?该怎样改进”,那种追求完美和上进的劲头让助教教师每次批改作业打分时都更为客观。每一位助教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都会细心挑出一到两份优秀作业展示给所有学员看,供学员学习和参考,以取长而补短。学员也暗地里较劲,争取把自己的作业做成优秀作业范本供他人学习。

助学者通过未来教室这个网络学习平台发布课程视频和批改作业,学员通过未来教室上课、做作业、交作业;助学者通过微信群共享学习资源、答疑,学员通过微信群提问题、回答问题,也分享彼此的思想、观点、创意。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和互动氛围中,看似最简单的交互工具却因共同体成员共同的目标——学习而激发出强大的能量。

学习共同体的评价  对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指的是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交互过程进行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对学习作品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助学者,也可以是其他学习者,当然也包括学习者对自身的评价。评价能及时提醒、激励、帮助学习者,对他们的努力或成绩的取得做出一个积极的回应。正如上文所说,助教教师通过给星打分的方式评价学员的作业,当然在平时的微信群互动中,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学员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当某位学员分享了自己的作业后,学员之间也经常赞美、夸奖。种种评价就像一场场及时雨,促使学习者学习欲望的种子不断生长。

3 结语

深圳Python线上培训正在进行中,这个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也在成员激情、智慧与汗水所凝结的甘露浇灌下茁壮成长。尽管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缺少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够全面等),但有理由相信:构建学习共同体,深圳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正在自然真实地发生。待到进行时变成完成时的时候,他们一定能自信地说一句:“新课程,我们准备好了!”

参考文献

[1]Boyer E L. The basic school: a community for lear-

ning[M].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5

[2]张建伟.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M].教育技术研究,

2000(4).

[3]齐丹.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设计[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