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光老尽 故人千里

2019-12-30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江楼下阕寡人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柳永在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进士之前的数年间,曾经像断梗浮萍一样漫游江南。他的足迹曾到过江、浙、楚、淮等地,羁旅落魄,“奉旨填词”。这首《诉衷情近》就是其漫游江南水乡时所作,抒写了他对京都故人的怀念之情。

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雨晴之后,溽暑已消,天高气爽,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这时登江楼远望,很有诗情画意。江水是“澄明”的,表现了秋水的特点,“生光”是波浪在落日下粼粼闪映所致;更远处是层层苍翠的远山:这都是从高处远眺所见的景象,并通过“暮山”暗示了具体的时间。词人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遥认”两字用得相当确切,很适合具体的环境,因为久久地“伫立江楼”,眺望中渐渐辨认出较远的景物形象。断桥、幽径、渔村、孤烟,它们在向晚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平远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的感受。柳永曾经在北宋都城开封府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那里“绮陌红楼”“名园芳树”“九衢三市”“香车宝马”的繁盛热闹,与当前荒江日暮的秋色形成强烈对照,怎能不触动游子的悲感呢?

词的上阕描绘秋景,已为下阕悲秋的伤别意绪做了铺垫。过片处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至此,词人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影响。抒情主人公的视角出发点前后是统一的,而词人在写法上颇不同,上阕“伫立江楼望处”,是伫立远望;下阕“脉脉朱阑静倚”,是含情静倚楼阑,转入思索,动了“黯然情绪”。虽然两者都是写人在江楼,突出的重点却不同。

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见“黯然情绪”即伤别情绪。无际的离愁已使词人“未饮先如醉”了,“如醉”表现情感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至此,词情的发展達到高潮,这“黯然情绪”是由“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引起的。这是在现实中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客处异乡所生的怀人的伤别意绪的混合。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意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

《诉衷情近》在词体中属于中调,词人创作时依据体制的特点,在写景与抒情时,并未大肆铺叙,也不特别凝练。词旨点明即止,结构完整。词人还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暮山”与“暮云”,“秋光”与“雨晴气爽”,它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如此照应和映衬,使词意发展的脉络极为清楚,而词的结构也就具有了严谨布置的特点。这首小词并非柳永名作,但我们从其用词的准确和结构的严谨,都可见词人的匠心。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

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思考练习】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B.臣之妻私臣          (私下)

C.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担心)

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下雨)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猜你喜欢

江楼下阕寡人
访杜甫故里有感(外一首)
阅江楼
江楼感旧
寡人的自信撑爆宇宙
螺蛳壳里做道场——阅江楼风景区游客中心展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