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韵沉雄,声可裂竹

2019-12-30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雨花台零落景象

卖花声·雨花台

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赏析】

朱彝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少年时刻苦学习,“书经目不遗”。康熙年间曾任翰林院检讨。他博学多才,诗词文俱佳,是浙西词派的领袖。作词多在字词声律上下功夫,风格空灵清疏,在清代词坛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览南京雨花台时所作,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描绘了清兵南侵之后南京萧条凄凉的景象,抒写了物是人非不胜感慨的吊古伤今之情。全词从头至尾都充斥着浓浓的悲凉与伤感。

上片写南京衰败凋零的景象。开头两句写城西北的景象:白门外的江湾,满眼都是衰败的杨柳。起笔一个“衰”字便奠定了全词沉郁凄凉的感情基调。“潮打城还”则是化用了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意,一下子把读者带入空寂萧条的意境中。接下来的三句是描写城南的景象:从前这里大街连小街,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热闹非凡;而今却是“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一片凄凉。“歌板”“酒旗”不禁令人联想起十里秦淮的彩舟画舫,莺歌燕舞,笙箫声声,还有河边的“酒旗斜矗”,游人如织,熔玉销金,多么的奢华,多么的繁盛。然而,词人笔下突转,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已零落殆尽,只“剩有渔竿”了!现实与历史的鲜明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清兵南侵对这座千年古城的破坏。

下片吊古伤今,感情更加沉痛。以“寒”写“秋草”,以“空”写坛,都见出作者用字力求精练准确,而又能传达自己的情感。作者以无人凭栏显示雨花台的空寂,以斜阳作燕子来又去的背景,语虽少却令人黯然神伤。

词中烘托手法的運用也很成功。作者上片写白门湾,写大小长干,似与主题雨花台不相干,实际上在写雨花台之前,先着意渲染荒凉、空寂的氛围,以烘托雨花台。在这种氛围烘托下,再写雨花台的空寂、荒凉,突出了词的主题,有力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全词以景寄情,情喻景中。在这首词中,作者分别描写了柳、潮、歌板、酒旗、渔竿、草、坛、燕子、夕阳等一系列意象和景物,无论哪种景物的描写都带着浓浓的衰败落寞的哀伤之感,作者以此巧妙地将自己无尽的伤感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含蓄自然地表达出来,比起直抒胸臆的强烈感情,这样的写法显得更加凝练自然,韵味十足,非但不比直抒胸臆的写法逊色,反而更有引读者共鸣的效果。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五有云:“气韵沉雄,结得妙,妙在其味不尽。”清末谈献《箧中词·今集》卷二曰:“声可裂竹。”

猜你喜欢

雨花台零落景象
常宴铭
异曲同工之妙
伤口
杯中异景
南京雨花台公共园林的历史变迁
冬天的景象
读画
四季揉了揉眼睛
冬柳
夏天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