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景观改造设计探讨

2019-12-27刘超赵东旭刘远和

绿色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美丽乡村

刘超 赵东旭 刘远和

摘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景观风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应遵循地域性、生态可持续、经济性、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对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景观;村宅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041-03

1 引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乡村建设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美化乡村的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乡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尽管如此,乡村的园林景观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村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开始追求精神空间,乡村的景观环境已不能满足村民的使用需求。因此,改善乡村的景观风貌,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首要的任务。

2 当前乡村景观风貌存在的问题

2.1 历史遗留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乡村大多数房子为土坯房。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多数村民将自家原有住房翻新或改造成砖瓦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乡村的居住环境比之前有了很大改善。乡村经济的迅速提高,并没有因此改善乡村面貌,反观村庄整体风貌,缺少整体规划的村庄,建筑不合理的布置,导致宅前、宅后和公共空间缺少绿化空间,建筑更是什么时期的都有,杂乱无章,缺乏秩序感[1,2]。

2.2 生态环境恶劣

村庄里缺少垃圾桶的布置,垃圾随意堆放。此外,乡村随意建造牛棚、羊棚和鸡舍等问题非常严重,动物粪便缺少统一处理,随意排放至河、塘里,造成河、塘恶臭一片,不仅污染了乡村的生态环境,而且威胁了村民的饮水安全。

2.3 地方特色缺失

目前很多村庄改革开放之后盲目扩建,规划缺少指导,地方特色定位不清,缺少对乡村资源的开发,造成乡村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乡土地方特色不断消失。建筑缺乏特色,建筑的风格、色彩等与周围环境非常不协调。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品种单一,缺少设计,缺少对乡土树种的使用,以东北地区的乡村为例,往往就只是在道路两侧种植杨树、柳树或榆树,宅前和宅后缺少绿地,只是偶尔能在院子里看到一两棵柳树和杨树(图1、图2)。

3 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乡村的景观改造设计不仅能满足村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还能协调好乡村经济和环境发展的需要,进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因此,乡村的景观改造设计应遵循地域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生态可持续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3.1 地域性原则

乡村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都跟城市有很大不同,各式各样的地势地貌、河流湖泊、植被资源都是乡村宝贵的资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下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民俗民风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此外,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村庄来说,村里的历史遗迹、名人故事、古树名木都是需要保护的重要资源,是地域性乡村景观改造和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乡村的乡土资源和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打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乡村景观。

3.2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一切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人的使用需求。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积极的为村民创造环境优美、健康舒适、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改造和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应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民族民风、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打造舒适便利的乡村园林景观。既要满足村民的日常使用需求,又要满足村民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

3.3 生态可持续原则

在进行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可持续的设计原则。乡村景观的改造要契合新乡村建设,积极融人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优化乡村绿地景观布局,打造适用乡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园林景观空间,促使乡村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生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村。

3.4 经济性原则

乡村的景观改造设计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要考虑乡村实际情况,不能增加村民的经济负担,挖掘乡土资源和传统文化,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品牌,为农民增收创收,为乡村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树种的选择应尽可能多的种植乡土树种,既能够节省预算,又能够展示地方特色。建筑不易大拆大建,应本着经济性原则,对老旧建筑进行维修翻新,新建筑只进行外立面美化即可。

4 乡村景观改造设计要点分析

4.1 规划先行,统筹安排

在进行改造之前,要先对乡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摸清村户人数、地形地貌、现状建筑、街道、绿化种植等情况,为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可学习农业体验园案例的成功经验规划村庄,为城市居民提供观赏、采摘、学习、度假等旅游功能[3],既可以改善乡村景观风貌,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度假场所,又可以为村民提供可观收入,增加村民幸福感。

统筹安排各种空间、村宅改造、街道治理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道路、水电管网等设施的建设,增加水电管网的安全性和乡村道路的便利性。

4.2 地域性村宅的设计和改造

村宅是乡村景观风貌最直接的表达窗口,村宅的改造和设计直接影响整个村庄的景观美感。改造和设计宜采用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材料也宜使用当地建筑材料。要以地方文化为背景,挖掘文化符号,体现民俗民风,赋予乡村景观更多内涵。此外,出于生态性和经济性的考虑,村宅的改造可安装“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除去日常使用电量,多余电量可卖给国家电网,既可以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又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4.3 适当增加园林绿化空间

通过对乡村环境的调查和梳理,合理布局并适当增加乡村的各种绿色空间,广场绿化、街道绿化、宅前宅后绿地都要统一安排,宜采用乡土树种种植,增加观花、观果植物的运用。如若建设鱼塘、牛棚等(图3),应合理选择位置,注意动物粪便的集中处理,切勿影响生态环境,可在周边设置绿化隔离带,隔离带种植观花观果植物或芳香植物。以东北地区为例,街道绿化可种植山杏、紫叶李、海棠、山楂等开花植物,春季花季到来之时,道路两侧被花海包围,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此外,可适当增加农业采摘园、农业体验园的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图4)。

4.4 村口和休闲广场的建设

此外,广场是村民日常交流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休闲广场的规划必不可少,选址应位于村莊的中心位置,便于农民进行集会和休闲活动。村民们喜欢在晚饭之后锻炼身体,打太极、跳广场舞等,因此要有足够的开敞空间。健身器械、休闲座椅也应有足够数量并布置在广场边缘位置。停车场的布置应远离广场或用植物进行隔离,以保障广场人群的安全。广场周边可零星种植高大乔木,树下放置石桌石凳,夏天炎热的天气为村民提供遮荫的功能[4~6]。村庄人口可利用历史典故或村内特色资源进行设计,可以是雕塑的形式,也可以种植特色树种,借此突出地方特色,增加吸引力。

5 结语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的景观改造设计必须得到重视,要根据乡村的地域特色和现状情况,通过改造设计提升乡村的整体景观风貌。改造和设计要遵循地域性、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经济性的原则,规划先行、统筹安排,适当增加园林景观空间,并对现有村宅进行地域性的改造和设计、重点关注村口和休闲广场的设计,为村民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温汉平.浅谈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新乡村建设中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6).

[2]许琼,王伟,徐小江,等.浅谈乡村园林景观的研究与应用[J].绿色科技,2013(9):76~78.

[3]崔健,陈勇军,高翔,等.探讨新乡村规划中园林景观建设进展[J].科技信息,2018(2):12~14.

[4]杨松.新乡村园林景观的规划探讨[J].现代园艺,2017(9):87.

[5]刘勇.新乡村园林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初探[J].广西学报,2009(4):72~74.

[6]赵志刚.张媛.新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化农业科技,2015(11):199~200.

收稿日期:2019-09-16

作者简介:刘超(1985-),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绿化工程。

通讯作者:刘远和(1962-),男,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机具设计与推广。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美丽乡村
当下乡村景观营建现状及方向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