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方式方法探讨
——以吉林省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为例

2019-12-27侯国柱

文化产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吉林省农民工子女

◎侯国柱

(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28)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1]。文化精准扶贫是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逐步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2]。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本文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从实际案例出发,介绍吉林省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希冀能够对精准扶贫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农业等各类学科,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对于文化精准扶贫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很多公共图书馆都注重古籍文献和地方文献的收集,这更有利于当地对文献资源的再利用。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吉林省图书馆馆藏文献400余万册,其中古籍线装书约43万册,民国时期文献17万余册。吉林省图书馆珍藏的古籍善本中,宋元版本20种,孤本稀见本近百种,国家一、二级藏品近千种,已有214部典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对这些珍贵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与再利用,对当地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吉林省图书馆还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收集、整理、制作特色资源数据库,包括中国朝鲜族专题数据库、吉剧文化多媒体资源库、长白山动植菌物图片数据库、吉林省旅游数据库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吉林省文化、经济发展。

(二)平台优势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作为全省信息化服务中心,承担着沟通协调的重任,对内,承担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交办的各项信息化建设任务;对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服务读者。公共图书馆也在自身服务范围内搭建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的作用。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信息化产品快速传播,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吉林省图书馆在完成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发展中心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任务同时,注重发挥省级馆的引领作用,搭建自身的服务网络平台。吉林省图书馆在全省建设分馆、流通站、百姓书房、学生书房等服务网点近300个,联合全省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搭建吉林省数字阅读联盟平台,通过平台实现省内多个地区的资源共建共享,参与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跨系统文化资源共享。通过这些平台,完全有能力满足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需求。

(三)人员优势

多年来,公共图书馆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图书馆人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因其工作性质,每天需要与读者沟通交流,所以也养成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且,各公共图书馆也重视对馆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坚持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员工培训,使员工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同时,发挥省馆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全省培训工作,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针对基层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每年都组织培训工作,培训基层图书馆员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自2016年以来,吉林省图书馆组织全省公共图书馆到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了2次大型集中培训,开创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培训工作的先河,极大地推动了吉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这样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之中,必然会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添加动力。

(四)政策优势

公共图书馆是由中央或者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并直接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公益性单位,各级政府在政策上对公共图书馆有很大的支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也进行了规范和保障,公共图书馆自2011年起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向社会大众平等开放,这就保证了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同时,公共图书馆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针对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农民工及其子女均有相应的帮扶方式和手段。对贫困地区群众,公共图书馆也采取了相应的扶贫政策,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二、吉林省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

吉林省图书馆作为吉林省内的龙头,一直以来都发挥着引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上,吉林省图书馆也走在了前列,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

(一)开展“扶贫大讲堂”

吉林省“扶贫大讲堂”是在原吉林省文化厅指导下,由吉林省图书馆主办,以吉林省内国家级、省级贫困县为对象,以“助推精准扶贫,服务吉林发展”为目标,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宗旨,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手段的公益讲堂。“扶贫大讲堂”创建于2016年年底,利用2017年、2018年两年时间,在全省贫困县中选择22个市(县),以巡讲的方式为当地群众提供公益讲座。公益讲座邀请省内知名学者、从事扶贫工作的专家,选题也从农村实际出发,精心策划了《打赢扶贫攻坚战,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让心灵冲出压力的阴霾》《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吉林省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等专题,既有政策理论指导,又有地域优势资源,对贫困地区广大群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讲座受众群体涵盖了市(县)、乡镇各部门领导干部、包保驻村干部、创业企业法人及广大群众,从上至下,覆盖面广泛,整体影响力强。

(二)发放扶贫光盘

吉林省图书馆在开展“扶贫大讲堂”的同时,针对全省1493个贫困村,制作了扶贫光盘,向广大村民发放。扶贫光盘的内容涵盖家庭和睦、自强自立、道德力量、勤劳致富、普法常识和地方文化等多个内容,对于促进村民家庭和睦、培养村民自强自立、指导村民科学致富、增强村民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从精神层面提升广大村民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做到从思想上脱贫致富。扶贫光盘的发放,具有普及性和广泛性,弥补了“扶贫大讲堂”因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不能全面普及的弊端。

(三)组织农民工子女书画作品展

吉林省图书馆打造了“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为其推送各类读者活动,其中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农民工子女书画作品展。举办农民工子女书画作品展的主要目的是搭建好为农民工服务的平台,推动我省农民工及其子女市民化进程,让他们享受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吉林省图书馆历年来举办农民工子女书画大赛并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此活动激励了吉林省各地农民工子女对艺术追求的积极性,也为他们建立了足够大的平台,可以展示自己,每年书画展览都有近千名农民工子女提交作品,百余名农民工子女的作品在省图的展区展览。优秀作品还会结集成册发到每个获奖孩子手中。

(四)组织“作家进校园”活动

吉林省图书馆组织开展的“作家进校园”活动,是针对农民工子弟校开展的特色活动,邀请省内著名的作家,到农民工子弟校做阅读指导类讲座,通过作家与孩子近距离接触和交流的方式,增加孩子们对读书与写作的热情与信心,帮助农民工子女树立梦想,启迪人生。

三、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建议

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是从思想根源上改变贫困地区生活方式的一种工作做法,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不断地去推进。在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注意:

(一)抓住思想根源,解决根本问题

要从农民的思想根源入手,分析其现状产生的原因,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当前贫困地区的农民的主要根源,不在于缺少各种资源,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思想上的懒惰,不作为。因此,在扶贫工作中,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从思想上带动农民,让他们主动地去想问题,干事情,主动寻找致富之路。

(二)文化精准扶贫要抓住重点

文化精准扶贫也不是全面铺开,普惠式扶贫,要有重点地区,有重要内容,要集中力量进行突破,确保达到一定的效果。在省内集中选择几家贫困县,联合图书馆、文化馆等各文化事业单位,从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重点文化扶持,并通过带动效应,影响身边其他各县,让大家养成一个想要学、主动学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掌握本领,增加致富途径,提升致富能力和水平,在脱贫的基础上,继续向致富迈进。

(三)文化精准扶贫要注重方式方法

文化精准扶贫,要注重方式方法的选择,采取不同的形式,运用多元化手段,开展工作。目前,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上,要多运用数字化服务方式,利用网络手段开展帮扶工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设施设备,利用电脑、笔记本等终端设备进行远程视频学习,利用手机推送APP,将合适资源送到百姓身边。

四、结语

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预计到2020年全省脱贫后,仍然要将此项工作继续开展,推动全省文化进步、科技进步、创新进步,在整体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实现全民富裕,共创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吉林省农民工子女
登泰山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