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饮酒文化与传统的对比

2019-12-27罗水发

文化产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饮酒礼仪日本

◎罗水发

(北京外交学院 北京 102206)

【关键字】中日酒文化 饮酒 传统节日 礼仪 文化比较

酒是一种含有酒精的饮料,诞生于农耕时代,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酒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酒本身的存在、饮酒礼仪、酒的制造工艺等形成了酒文化,酒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就中日间的饮酒文化与传统进行对比,寻找两者的同异,以达到相互了解两国酒文化的特征,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的目的。

一、起源说

(一)中国的起源说

关于造酒的传说有很多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其一是猿猴造酒,清代文人李调元在《粤东笔记》,陆柞蕃在《粤西偶记》中都记叙过两广猿猴造酒的故事。李调元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孩……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穴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其二是仪狄造酒,据《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其三是杜康造酒,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酿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以上虽然都有文字记载,但具体的酒产生的时机无从考证。关于第一杯酒的酿造,我们无法从古书中得知最准确的时间。但从这些年出土的酒具文物,可以推算出大致时间。比如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酒杯,说明中国至少有7000多年的酿酒历史[1]。

(二)日本的起源说

日本的酒起源传说代表也有三种。其一,《论衡》中云:“成王之时,越常献雉,倭人贡畅。周时天下太平,越裳献白雉,倭人贡鬯草。”鬯草,是一种浸有酒精的草药,这意味着周成王时代,日本列岛内的某处就已经有酒的存在了。在《三国志》东夷传倭人条,即《魏志倭人传》中,对倭人亦有“人性嗜酒”和吊唁时“歌舞饮酒”风俗的描述,从其中记载可以也可以得知,造酒是巫女的工作之一。其二是八盐折之酒的神话传说,据《日本书记》记载,须左之男命为退治八岐大蛇,历时八次造出了八盐折之酒。其三是口嚼造酒,『大隅国風土記』中记载了绳纹时代后期,日本人与口嚼酒的历史:大隅国中的村民准备好水和米,男女依次饮水嚼米,吐在酒船(专门装酒的容器)中。待到酒香飘散至每家每户时,人们再取出酒船,嚼米者皆可分享。

(三)起源说的同异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具体酒的起源一直都是考古上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国的酒文化起源时间上大致相同,但并无明显记载日本酒的起源与中国有直接关系。同时,中国的起源说更偏向于个人实事,而日本的几则传说则多关于宗教信仰。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酒在起源上具有较强的宗教意义。

二、酒与传统节日

(一)中国的酒与传统

中国酒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传统以酒为百礼之首,非酒无以成礼。在古代,酿造酒需要的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口粮。所以在古代,酒并不是轻易可以获得的饮品,消费酒是庄严的事情,酒被视为神圣的产物。酒只有在祭祀、宗教、宴请宾客等重要时刻才能够使用,形成了古代酒事活动的风俗。随着酿酒技术的完善,酒类饮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形成较为系统的饮酒风俗和习惯。在当下无神论和信教人数减少情况的影响下,除部分地区外,大多数地区宗教已经不再具有号召力,也不在国家的体系中成为一种独立力量。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酒文化中原有的祭祀的意义被削弱,甚至被驱除。在当今中国,酒祭祀开始逐步消失,对亡者的祭奠中出现的多是死者生前的喜好物,而非祭奠用的祭品[2]。

(二)中国的酒与重大节日

吴自牧在《梦粱录》写道:“家家饮宴,笑语鼓噪。”描绘的是宋代过新年必须要喝酒的习俗。中国的重大传统节日都离不开酒,酒是节日百般情思的重要载体。除夕守夜,春节迎新,要饮用屠苏酒;上元节以酒供祭,向天宫祈福;中和节祭祀土神,祈求丰收,饮中和酒、宜春酒;清明节扫墓,饮酒驱寒,故有杜牧《清明》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端午节为辟邪、解毒,饮菖蒲酒、雄黄酒;中秋团聚,赏月饮酒品月饼;重阳节登高思故人,遍插茱萸,饮菊花酒等。这些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从中可以看出酒在传统活动中的重要性。

另外还有满月酒、百日酒、喜酒、上梁酒、进屋酒等酒事习俗,以表示庆祝之意。总的来说,在传统的生产活动中,酒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好的象征。

(三)日本的传统与酒

日本属于泛神论国家,存在大量的宗庙、寺院,民众对各种神灵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日本酒文化中的祭奠意义一直保存良好,许多的场合中,酒作为祭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表现出对神灵的尊敬与敬畏,又能表现出对祖宗的侍奉与孝顺,还能体现自身对神秘力量的尊重与拥护。

日本的各类重大节日也都与酒有密切的联系,但主要以饮用清酒为主。春节喝屠苏酒,端午喝菖蒲酒,耕种季节喝田植酒等。

重大活动也饮酒,如婚礼时,要喝交杯酒,即“三三九度”交杯换盏。用三只浅的酒杯,每杯各饮三次,共九次。三杯表示天、地、人,九是阳数中最高的数字,表示喜庆至极。

(四)两国的同异

在中国,祭祀用的酒和食品要先供奉给祖先。比如说清明节供奉给祖先的酒,恭敬地洒在坟前,以示敬意。而在日本,祭祀活动结束后,大家就一起喝供奉神灵的酒,吃供奉的食物,也就是所谓的“神人共食”。从这点来看,日本人比中国人更节约和注重实用性,大家一起捧起供奉的酒杯喝酒,也是向神灵和祖先祈祷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由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全面采用了公历纪年,在节日的饮酒上与中国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也导致了中日饮酒文化差异。

1.中国饮酒礼仪的古今

“酒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和《诗经》中,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荒淫无诞。《尚书—酒诰》中体现了儒家传统的酒德“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一是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方能饮酒;二是要少饮酒,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饮酒;三是不可聚众饮酒;四是禁止饮酒过度。可以发现,儒家并不反对饮酒,认为用酒祭祀,养老奉宾,都是“有德”的体现。

谈到酒礼,明代的袁宏道著有《觞政》,其中详细叙述了古代饮酒的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古代饮酒的礼仪有四步:拜、祭、啐、卒爵。首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谢意;接着把酒略微泼撒在地,祭谢大自然养育之恩德;然后小抿一口品尝酒味,加以评赏令主人高兴;最后方才仰杯一饮而尽。

现代的饮酒礼仪虽然和古代有很大差距,但可以看出,依旧是脱胎于传统的饮酒礼仪。

首先是斟酒,主人要主动为客人斟酒。斟酒时,从第一主宾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绕餐桌依次斟酒。如有长者,或有长辈、客人或上级及职务较高人员,应当先给他们斟酒。在主人为自己斟酒时,客人要起身或俯身,以手扶杯以示恭顺。

其次是敬酒,在中国的餐桌、酒会上,敬酒的礼仪十分盛行,它不仅是与会者文明知礼的表现,更是为了活跃气氛,达到以酒会友、以酒敬礼的效果。敬酒的礼仪依旧要有辈分之分,以小敬大、以幼敬长、主客为上、宾客次之。

再者是祝酒,主人在饮酒前要根据饮宴的内容和对象,表达对客人的良好祝愿,以助酒兴,主要形式是祝酒辞。中国的碰杯之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敲击的启发。在吃饭的时候,人们相互敲击餐具以用来解除疲劳。这种碗与碗相互撞击的声音,久而久之,也就演变成了碰杯之礼。

最后是饮酒,饮酒礼仪当中,适度饮酒很重要,但当下劝酒文化盛行,以致很多人在饮酒时常常超出自己的酒量,造成难堪。在饮酒礼仪中应当把握自己的酒量,适当饮酒,不宜过度。

2.日本的饮酒礼仪

首先是斟酒礼仪,当他人为我方斟酒时,可以用自己的酒瓶为对方回斟。有时朋友请你喝酒,为你倒酒,但这种情况下如果这瓶酒不是你付钱,就不可以回斟。这与日本人饮酒进食时偏向单个饮食的情况有紧密联系。

其次是倒酒礼仪,在倒酒的时候,一般是一只手拿着酒瓶的中间注入对方的杯子。要表示特别的敬意,可以使用双手。众人一同喝酒的时候,要等大家叫一声“干杯”后才开始喝。

再次是落座礼仪,日本座位一般是按照上下级,主人或是上司坐在房间靠内的地方,职位低的人坐离门口近的地方,请客的人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

最后是饮酒,儒家“惟酒无量,不及乱”的饮酒理念,在日本被广泛认同。日本人追求的是一种朦胧雅致,悠远纤柔的风尚,饮酒以微醺为主。日本的清酒度数比较低,且市场上流行的起泡酒、啤酒等都是度数较低的酒精饮料。

居酒屋作为日本所独有的一种餐饮场所,既提供酒水又提供食物,是日本上班族下班之后的好去处,造就了日本独特的酒文化。

3.礼仪的同异

首先是干杯的差异,中国人的干杯是一饮而尽;而日本人则是在开始之前,大家一起喊“干杯”然后随意饮用即可。其次是劝酒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劝酒,如果被劝者不配合则被认为是失礼;日本则在第一轮干杯之后,根据个人酒量自己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最后是酒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的酒桌是用来谈生意谈重要事情的,酒有没有喝到位关系到事情的成功与否;而日本喝酒则是休闲活动,是大家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从这些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的酒更像是一种社交礼仪,而日本人的酒则比较单纯,更像是一种调节生活的平衡工具。

三、结论及未来展望

经过以上对比研究发现,第一,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的关联和文化上的交流使得两国的酒文化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第二,因历史、经济、宗教等状况的差异,中日两国的酒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第三,日本的酒文化传统成分与西洋化成分均比较明显,中国的酒文化却因传统的缺位而酒的作用也在淡化,社交属性不断增强。

日本和中国都可以称得上是“酒文化的天堂”。但是在两国的社会现状下,酒文化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在中国,近年来严查酒后驾驶,以及因劝酒导致的人身事故纠纷不断发生,盛行多年的劝酒文化和饮酒文化都受到了较强的冲击;在日本,酒税法、就业问题、经济不景气等因素,让日本的新世代有了“离酒化”的倾向。据报道,2018年全年日本的五大啤酒厂商的出货量同比减少2.5%,已经连续十四年呈现减少的趋势。

酒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法律、宗教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当前酒精类饮料消费的低迷,将会对酒文化本身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未必就是负面的。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重视传统与摒弃不良的社会风气,将会为酒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活力。在日本,虽然经济长期的不景气,酒精的消费量在减少,但实际上日本新一代的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以及日本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尤其是日本饮食的全球化,都会促使日本酒文化的进一步转型。

中日作为邻邦,两国的交流定会不断增多,应在饮酒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相信在未来的中日交流中,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发展势必会让亚洲酒文化得到更加高质量地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饮酒礼仪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陶渊明 饮酒》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筷子礼仪
与猫狗共饮酒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