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信息化校园 塑乐创教育品牌

2019-12-27付郧华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客数字化校园

张 岩,付郧华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湖北武汉430056)

1 背景与概况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是由开发区2011年投资兴建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全日制公办学校。2012年9月正式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现有教学班40个,教师106人,在籍学生1908人。学校将“以人为本,互联互通”作为校园建设的目标,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深化应用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运用创新的方式、灵活的机制,融合多方力量构建泛在学习中心,给予教师随时可教、学生随时可学的信息化环境。学校已经被评为武汉市创客教育实验校、湖北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全国STEM&创客教育实验校。

2 特色与创新

2.1 设计优先

现代学校管理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管理,运用不同管理平台的数据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达成过程科学、有效的管理,通过数据反馈,为学校管理层提高管理效率、做出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学校立足长远发展目标——建设“以人为本、互联互通”的数字校园。

(1)加强数字化硬件建设,合理规划学校网络需求。布线建设时充分考虑办公、教学的需要,超前五年进行规划。实施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建设一个网络中心、四个分级中心,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有线网络班班通;网络带宽充分考虑教师授课需求,对网络带宽有特殊需要的,如电子书包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铺设专线,确保学生在校随时可学、随处可学。

(2)建设移动计算机教室,满足多个学科编程教学的硬件需求。

(3)开设专递课堂,为偏远农村学校及学区内各校同步提供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让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的课程更加便捷地传送到农村学校,弥补专业教师授课需求,带动异地教师共同发展。

(4)建设德育可视化阵地。在校园内公共区域配置宣传一体机,动态展示创美德育和创乐课程过程性视频、图片,形成可视化的校园文化宣传阵地;班级配备电子班牌,实现班班德育文化动态呈现。

2.2 管理优效

实施数字空间管理,提高管理效力。建设学校校园网站,这既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校课程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信息技术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根据职责需求进行相应的数字空间管理,实现公务安排、校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全方面的办公数字化。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学生考勤查询、校园公务安排查询、故障报修、听课点评等,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请假、查看学校最新资讯等,双向并轨的办公管理让学校管理随时可看、可查、可录,真正实现了日常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学校全面进入校园信息化办公的移动时代。

2.3 应用优能

以提高教学质量、汇集优质资源为目标,大力推进网络空间人人通,是学校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和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工作。学校鼓励教师积运用网络空间进行资源存储和日常教学。每位教师在武汉教育云上开设教师个人空间,定期将优质的教学设计、教案、微课等教学资源通过空间存储,既方便优质教学资源区域内共享,也便于日常授课随时调用,更方便与学生、家长互动。教师通过武汉精品教育慕课、武汉教育云、电子书包、自媒体公众号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类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慕课资源、微课资源、课件资源,发挥备课组力量,收集整理试题资源,为教师低负高效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4 培训优化

(1)实施信息化能力梯队培养。组织所有入职教师参加不同批次的信息化工具培训,每位教师熟练使用电子白板、PPT、希沃助手、教学助手、电子书包等常用的信息化工具。不仅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能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也都能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2)学科素养分级培训。在K12慕课教师培训平台上组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信息化能力提升课程班”,全员参与《微课制作》、《数字故事制作》的网上培训,教师发展中心管理人员通过线上组班,实施线上管理,教师线上学习、线上分享,学习完毕,实施分组互相评价,完成线上评分。要求不同学科教师学习专业提升素养课程,例如,数学教师学习《思维导图实例与研究》、科学和信息教师学习《物联网农业》、英语教师学习《英语绘本》等,这些有针对性的慕课课程,授课教师均为全国名师,借他山之石助教师专业成长。

(3)开设云中课堂,实现“云中成长”。借助互联网,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尝试使用CCTALK、QQ视频等形式,让全国优秀教师通过云中课堂进行异地培训,在网络上借助PPT进行演示、讲解,学校教师同步聆听,将学习困惑或学习感悟及时发送互动平台,实现时时分享。这种云中课堂培训形式快捷方便,免去时空上的许多环节,真正实现借全国优质资源促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2.5 课程优质

借助武汉精品教育慕课平台,积极开发线上系列校本课程。利用在线课程撬动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以往以教为主的授课方式,学生有没有学习、会不会学习,老师不知道。教师在线设计课程,将教学视频、作业、讨论和测验放在同一平台,可以实现多个班级、多个学生同时学习,学生随时将学习困惑、研究成果上传平台,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解答、互相借鉴,便于学习成效稳步提升,也便于教师随时关注同一内容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回家之后再次进行巩固研究。

目前学校组织教师已经开发近50门慕课校本课程,涵盖六大领域,即语文与人文、国际与交往、艺术与审美、数学与科技、劳动与实践、体育与健康,形成三大品牌课程系列,即家国情怀系列、国际理解系列、创新科技系列。其中,《物联科技》、《端午中华情》两门课程已经收录到中国教育协会优质资源库中,《美美中国年》、《安全教育》、《物联网科技》这三门课程连续两年寒假面向全武汉市小学生推送,上千名学生登录学习,反响非常好。

3 成果与影响

2015年5月和2017年7月,校长张岩在青岛两次参加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分别作了《当“慕课”遇上小学生——基于“慕课”平台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和《实施创客教育,构建课程改革新生态》的主题报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武汉市四星智慧学校、武汉创客联盟校。有五名创客导师参与武汉市创客课程、STEAM课程、湖北省综合实践课程的编写,完成学校《物联网科技》、《小木工》、《3D创意设计》等校本教材的编写。

近两年,共接待国内外信息化教育教学参观考察团近60批次,约一千五百人到校进行信息化校园建设和创客教育的参观学习。

4 经验与启示

校园网络接入设备在设计时还需考虑要支持更多的移动终端接入,便于学生泛在学习。学校要想实现真正数据资源共享,切实解决信息孤岛,必须建立统一信息化平台,真正实现一网N平台。校园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科研、数字化服务的应用还需更切合现在学校的发展需求。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适应未来发展需求,需要升级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依据学校发展实际需求,统一规划,逐步推进,分步实施,先做好必须的基础建设,分批投入,逐步建设,让数字化建设真正成为学校、教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助力。

猜你喜欢

创客数字化校园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小创客”有法宝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