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云贵总督高其倬民生诗及其民生思想

2019-12-27朱恩毓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生民众诗人

朱恩毓

(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高其倬(1676—1738年),字章之,号芙沼,又号种筠,奉天铁岭人,先录汉军镶白旗,后录汉军镶黄旗①。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先后任广西巡抚、云贵、闽浙、两江总督。降调江苏、湖北、湖南巡抚。后迁工部、户部尚书。为雍正宠幸倚重的大臣之一,“诸王大臣中,朕所深许者,怡亲王、鄂尔泰、高其倬三人也。”[1]高其倬著有《味和堂诗集》,因其诗为“勋业所掩”,故世人“不知一代作手直驾新城而上。”[2]观其生平仕宦与诗歌创作,尤其是康熙朝入蜀、提督山西学政、陪侍康熙皇帝及恒亲王临热河、雍正朝云贵总督任上时,创作较多的民生诗,其民生诗,与同时期查慎行、尹继善民生诗相比,颇具特色,而且生动形象的反映高其倬民生思想。

清立国之初,各地反抗清军的起义此起彼伏,清军随之进行残酷的镇压。康熙皇帝继位后,江南、西南等地民众依然坚持反清复明的斗争,当各地起义逐渐被镇压,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爆发了三藩之乱。清政府为镇压各地起义及三藩之乱,自然向民众摊派大量徭役及赋税,各地起义及三藩之乱平息后,徭役赋税之重,有增无减。“书史但称其时之盛,民生疾苦,不能尽知。唯诗人咏叹,时一流露,读其诗而时事大略可睹。”[3]高其倬等人的诗亦是如此。康熙四十年(1701年)左右,高其倬行经山西蒲州时,见“陶唐遗俗虞都邑,襟带河汾接华峣。课最人频书上考,避徭民半入中条”景象[4]卷一,平民居然大半入中条山躲避徭役,平民惧怕徭役之重,可见一斑。当然,高其倬也在一些诗作中,鞭挞官府对平民横征暴敛,如《牧羊词》:

朝牧羊,牧羊乱山里。夕牧羊,牧羊幽涧底。涧深山高徒侣稀,采梠拾橡长苦饥。夜夜露卧枕老羝,布幞作被还作衣。可怜性命寄豺虎,牧得羊肥归牧主。经年负直不肯偿,乞索频遭主人拒。故家旧有南山田,芜没不治今三年。长镰短笠寄隣壁,逡廵欲去不敢前。田收已毕公家赋,赋外未输行省怒。牧羊犹可更主家,县吏捉人无避处。[4]卷一

查慎行《闸口观罾鱼者》,同样是抨击官府征赋之事:

闸河一线才如沟,戢戢鱼聚针千头。其中巨者长二寸,领队已足称豪酋。尔生亦觉太局促,漂沤散沫沉复浮。不知世有海江阔,长养何异蒙拘囚。居民活计乃在此,劳不撒网逸不钩。竹竿绷罾密作眼,驾以一叶无篷舟。朝来暮去寻丈内,细细粘取银花稠。庖厨却缘琐碎弃,曝向风日干初收。微腥但供饲狸用,性命肯为纤毫留。吾闻王政虽无泽梁禁,鲲鲕尚有垮池游。人穷微物必尽取,此事隐系苍生忧。一钱亦征入市税,末世往往多穷搜。[5]卷九

就两诗形象塑造而言,高诗通过详细叙述牧羊人宁愿冒着被豺虎吞噬的凶险之境,风餐露宿,几无报酬的朝夕牧羊,也不愿归乡耕种的遭遇,正面描写所谓盛世下平民疾苦。不但直接鞭挞朝廷赋税之重,而且特别强调横征暴敛下官府的凶暴;而查慎行诗是整体描绘而非个体形象塑造,如查诗对“闸口钓鱼者”群体的关注。高其倬诗通过塑造牧羊人形象,比查诗鞭挞清政府对平民赋税的横征暴敛,更加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就两诗尾句构思而言,高诗即使在诗作尾句,也是客观叙述牧羊人未纳赋税之遭遇,即县吏捉人无处逃避,对官府此举不做评述。查诗卒章显志,以议论作结,阐发自己见解,官府“一钱亦征入市税”,使闸河“罾鱼者聚针千头”,然而所捕之鱼大者不足二寸,由此作者感叹“人穷徽物必尽取”,叹民生之多艰,进而愤怒指出,这种横征暴敛之举,与“末世”又有何异,作者通过尾句诗作,对统治者横征暴敛之举,进行了无情鞭挞。但在对统治者赋税横征暴敛这一点的感受上,高其倬此诗似比查慎行此诗更具震撼力。

平民经济生活,最能反映民生,高其倬常借此寄寓自己对平民能安居乐业之愿。“村静闻吴语,泉香试越茶。”[4]卷三高其倬京华为官时,偶从村中路过,有幸品评越茶,侧面烘托康熙时平民迁移,京越两地茶叶商品贸易情形,反映平民安居乐业之状。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高其倬随康熙驻跸避暑山庄,见热河民间市集商品交易之状:“有巷皆车马,无名亦市㕓。树根珍比玉,雀卵贵论钱。处处闻鸣镝,朝朝衣薄绵。沙隄骑马路,僮仆喜晴天。”[4]卷三诗人关注热闹的集市贸易,“树根雀卵”,价格却非比寻常,可见高其倬关注民生之状。高其倬还借《戏送人贩马四十韵》:“一顾酬殊价,千金足厚资”句[4]卷二,《奚见卖马歌》两长诗,关注卖马人这一特殊群体,体现诗人对民生的关注:

上都河畔飞黄埃,松亭关外奚马来。五色照野烂云锦,千蹄毁地闻晴雷。或蹄或啮或俯仰,饮泉龁草横鞭数。路上轻泥踏作尘,鬛间赤汗飞成雨。奚见骑马无鞍鞿,长竿八尺左右挥。嚲鞚四周风叶旋,俯身一蓦霜鹰飞。贵人惜马不惜价,千金空群买驰射。驷星夜入皁枥间,妖狼朝毙弓弦下。驽骀无骨空肉肥,贾奴但买圆尻脽。花印印髀丝络脑,连群散尽须臾时。归来穹庐月如斗,儿弹琵琶妻送酒。仰天作歌歌复歌,槖驰骋曲髙昂首。[4]卷四

康熙五十六年(1716年),诗人随恒亲王至热河,途经上都河,“今丰宁县之西,即接上都达布逊诺尔牧场,故马最蕃息,……牧事之盛,古所未有。”[6]卷九十五历来是热河最重要的马匹蕃息和交易场所之一,诗人恰于此次得见牧马人赶马贩卖情景,眼前众马云锦般毛色,万马奔腾雷鸣般气势,生机勃发之身姿;牧马人身姿矫健,驾驭众马,游刃有余。如此良马,牧马人与卖马者的交易,须臾之间群马散尽,交易完成。诗人借此表达对牧马人群体生计的关注。诗人不禁设想,牧马人归家,应是月弦星斗,儿妻相迎了吧!表达诗人对牧马人安居乐业生活的赞许及向往之情。

当然,忧民众生命安危,是高其倬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诗重要特点之一。如《过陡郎箐》:“欲语经营者,宽平众所安。(时方开新路)”[4]卷五陡郎箐较为险峻,刚开新路,作者希望维护陡郎箐路的人,能把路整修宽敞维护平整,这样民众才能平安往来,体现作者对平民安危的关注。康熙五十六年(1716年)高其倬与恒温亲王至热河,行至王家营,诗人眼中的王家营此时是如此景象:

朝见山上人,群行互牵挈。暮宿山下村,缘墙树栏栅。父老为客言,山深虎患剧。夜夜攫羊豖,食尽不留骼。朝朝看庭宇,斗大见行路。种桃在北冈,独往未敢摘。养马卖东村,终畜恐无益。……郁郁同苦辛,忧患何时释。[4]卷四

热河多虎,“……口外产虎,自昔为众,今塞山多有之,蒙古谓虎为巴尔图,场中地及府属境内之山多有称巴尔图者,皆以有虎处得名,……”[6]卷九十五王家营自然虎患严重,诗人以叙事笔调,直陈老虎给村民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及损害,村民出行,皆成群结队,村庄四围皆树于栅栏以防虎,但上述措施皆无济于事,驱虎之人也手足无措。面对村民困境,诗人亦是毫无良策,不禁感慨虎患何时能除,表达对民众生命安危的忧虑及对己不能替民分忧的自责之情。

高其倬两任云贵总督,其间创作诗歌三十四首,高其倬第二任期满后,继任者为尹继善,尹继善与高其倬仕宦经历颇多相似,皆是年少中举,馆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或编修,历官试讲、侍读学士,地方巡抚,既而升任云贵总督。云贵总督任前及任上,两人颇受雍正皇帝赏识。尹继善也为满洲著名诗人[7],尹继善在云贵总督任上,据《历代文集西南边疆篇目分类索引》初编统计,创作诗歌四十六首[8],据尹继善《金沙江纪行》:“遗迹说乌蒙,黄坪经古戍”[9]卷二,黄坪即黄草坪,清时位于昭通府永善县,“在城西六十里。”[10]卷五十一可知此诗也写于尹继善云贵总督任上时。高其倬云贵总督任上忧民之作,与尹继善关涉民生诗作相比,呈现一些新的特点。首先,高其倬忧民之作,关涉民生诸多方面,其侧重点是思索如何改善民生及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非仅叙写诗人民生忧思,如其诗《过嘉丽泽》:

滇山马振鞚,滇水矢激弧。合势并东翥,千里无停潴。独此小廻薄,汇衍为平湖。风漪散碧沦,天影含空虚。凫鹜群拍浮,泳唼鸣相呼。容舠掉行艓,自昔无巨舻。亦不昌荷芰,唯有葭与芦。滥觞邵甸里,其田资灌濡。初夏每涸竭,霪潦虞园庐。或复堰其沚,贫窭施耰耡。十艺幸一熟,粒不充其稃。冀彼偶然获,偿所未毕逋。黠者旁睥睨,矫攫称新畬。有司或惑之,亦目为膏腴。请看岸际草,不雨先黄痡。袅袅红蓼花,茎弱枝叶疏。生物瘠若此,乃云多黍稌。矧无岁岁入,焉给年年租。常恐喋喋口,终令几夺朱。滇地极硗确,此土尤恶疏。可遗百一利,不可尺寸输。载籍一仓卒,百岁疲追拏。况今圣天子,不获念一夫。皇皇擢循吏,期使苍赤苏。民生有安危,大要在菀枯。荒隅介万里,宜令人有余。目前不足计,长虑今良图。颇瞻嘉丽泽,过此行踌蹰。[4]卷五

诗作开首至“资灌濡”句,言滇山陡峻绵延,滇水随地势奔腾,于回环低洼处浅湖涌出,水天一色,如鸭舠船畅游葭芦丛生,诗人开首以简洁语言直写嘉丽泽的来源、湖水未溢时景致,表达作者对嘉丽泽造福四围民众的欣喜。从“初夏”至“偿所”句,嘉丽泽水满时,周围田地赖其灌溉,但初夏时即干涸,民众复垦湖中露出之地,但其地极为贫瘠,费力耕种,才有一熟,且瘪谷众多,耕种农户,即使偶有收获,也难以缴纳此前拖欠赋税,表达作者对嘉丽泽水患、四围民众赋税之重的关注,对民众遭遇水患的忧虑及同情。“黠者”句至“终令”句,即便如此,嫉妒耕种泽中田地者,认为他们收获甚多,泽中田地,皆是膏腴之地。但岸草黄痡,蓼花茎弱叶疏,侧面抨击嫉妒耕种泽中田地者之丑恶,直接提出如此贫瘠之地还要收租的不合理。“滇地”句至末尾,诗人面对嘉丽泽现状,“长虑良图”,提出具体解决嘉丽泽问题的具体措施。这些具体措施,也是作者民生之政,即不违天子为民之政、民生有安危,应认清事件好坏,酌情处理,对荒隅之地,应令民有馀,告诫有司,应以民为本,对待民众态度勿凶狠残暴、蛮横无理。全诗关注水患危害,民众收成,赋税缴纳,收税官吏态度问题,无不与民众息息相关。高其倬改善民生之举措,无不透出作者对民生的深邃认识,颇具思想性。而尹继善《金沙江纪行》:

宦游二十年,遍领山水趣。此行山与水,人生实罕遇。金沙来绝徼,众壑齐奔赴。排空雪浪翻,震地涛声怒。两岸万重山,险怪不知数。或名手扒崖,欹仄难容步。或名齐天坡,飞鸟亦鲜度。或名鹿角授,一磴一颠仆。或名溜马槽,泥泞没衣裤。策杖更牵绳,援藤复攀树。野竹任纵横,枝枝乱交互。箐深不见日,昏沉冲瘴雾。前后走相呼,咫尺易迷误。蛇虺与鼯融,不若乃毕具。鸱鹗时一鸣,哀猿啼不住。马瘩仆已痛,况兼淫雨注。竭蹶过黄璐,雷波又待渡。旅馆生秋风,愁云寒日暮。荒凉吊古情,凄恻招魂旬。那比驾扁舟,倏到滇南路。滇南我旧游,旌旄又暂驻。世事多变迁,人物有新故。遗迹说乌蒙,黄坪经古戍。草草结茅舍,四面笆篱护。何处不安栖,蛮夷行乎素。沿江拆上游,洪流直倒注。其势若建瓴,其形若瀑布。其声若轰雷,其急若驰骛。一至滥田滩,从者皆惊怖。人力何所施,徘徊徒审顾。因念古之人,举动称时措。疏瀹与决排,神功岂易作。智者行无事,此理谁参悟。有客赠长歌,如泣复如诉。既道大工难,更伤民力剧。斯言获我心,感叹还欣慕。挑灯读数过,走笔漫成赋。非独纪远游,中怀即以寓。赋罢卧空山,忧思萦独寤。[9]卷二

诗作开篇点题,明言诗作主题,即领略金沙江山水之雄奇之趣及感慨。从“排空雪浪翻”至“其急若驰骛”句,作者具体叙写金沙江“罕遇”之景。远观江水滔天,震地欲颤。其山万重险峻,岸崖千仞,寸步难容,飞鸟难越。近看其坡或陡峻异常,或泥泞难行,更兼崖坡野竹纵横,沟壑交错,烟瘴笼罩,对面人语,难识其面。山间禽兽毕具,猿啼哀鸣,箐深白日难见,日暮满眼皆为愁云,诗人以动静结合之描写,凸显金沙江两岸山岭幽邃难识,不免勾起作者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之感。至金沙江到乌蒙山段,沿江蛮夷村舍散落,然作者仍以一系列排比修辞,突出江水之势。从“一至滥田滩”至诗末,为作者议论之题,如此江势,疏瀹与决排,一者工难,二者伤民力,但作者并未提具体解决措施,唯有独寤以寄托作者忧民之思。同样是纪行诗,高其倬对民生的关注,范围更广,认识颇具思想性,更重要的是思索如何改善民生及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非仅寄托对民生的忧思。比尹继善诗作更具启发和实际意义。

另外,两人关涉民生诗作,尹诗直白平易,常直抒胸臆,且多用白描手法,语言上呈朴实自然的特点。高诗蕴而不发,且多烘托手法,语言上有含蓄蕴藉的特点。如尹继善《和张南华太史游近华浦》其三:“一望高低尽海田,今秋收获倍常年。秧鸡茭笋争投送,笑说农家味更鲜。”[9]卷一诗人以白描手法直写丰收之景和民众朴实善良,表达诗人对丰收年岁的欣喜及对民众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情感表达直白平易。又如尹继善咏物诗《珍珠泉》:“人传此水千年宝,我爱能浇百顷田。待得秋来山稻熟,盈仓粒粒似珍珠。”[9]卷一诗人喜爱珍珠泉,是因其能浇田百顷,愿珍珠泉水能使民众物阜民丰,安居乐业,作者情感表达直白而平易,语言不加雕饰。而高其倬咏物诗《白水河瀑布》:“倚空立壁削青铜,赴壑悬流挂渇虹。警马万蹄严阵鼔,绵云百簇掲天风。常含灵气栖神物,自辟龙门谢禹功。为有西畴千顷在,余波不逐众川东。(是水西流滋田颇广)”[4]卷五诗人笔下白水河瀑布,气势如虹,声如万马踏鼓,依崖而下。黄河龙门奔腾之水,是大禹疏导之功。而白水河瀑布,常含灵气,无需借助外力而自我疏导,一泻千里。表达诗人对白水河瀑布景致的赞誉。尾句诗人以烘托手法,突出瀑布余波非白白流逝,却滋田颇广的价值。表达对白水河瀑布能滋田颇广的欣喜之情,诗人对民生的关注,是借白水河瀑布滋田而表达,其情感表达蕴而不发而非直抒胸臆,可见其诗语言上有含蓄蕴藉的特点。

综上所述,与查慎行关注平民徭役赋税诗相比,高其倬此类诗作,通过对人物遭遇描写,不但直接鞭挞官府徭役赋税之重,而且特别强调横征暴敛下官府的凶暴,比查诗更加形象生动。高其倬任云贵总督期间关注民生诗作,与尹继善诗相比,其侧重点是如何改善民生及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非仅叙写诗人民生忧思。尹诗直白平易,常直抒胸臆,且多用白描手法,使其诗语言上呈朴实自然的特点。高诗多烘托手法,使其诗语言上有含蓄蕴藉的特点。而民生诗所反映之平民徭役赋税,经济生活,民众安危,亦是其民生思想之具体体现。

注释:

① 周琼《清史列传·高其倬传笺证》云:“高其倬,汉军镶黄旗人”条引《清史稿》卷二八九《列传》七十六《高其位》曰:“其位初隶镶白旗,(雍正)三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少傅。……(后)改隶镶黄旗。”引《满洲名臣传》卷二十八《高其位列传》曰:“其位初隶镶白旗,……(雍正三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少傅。(雍正)四年五月至京,改隶镶黄旗。”

猜你喜欢

民生民众诗人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