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

2019-12-2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异质性有效率

药物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目前还未发现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副反应轻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降血脂,还具有多种可影响心脏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机制以及减轻心律失常的作用等[1-2]。关于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稳心颗粒通过对多个离子通道( K+、Ca2+、Na+)的调节达到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作用[3-4]。本研究通过收集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提供循证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CT)。

1.1.2 研究对象 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肺、肾、肝等功能异常,肥厚型心肌病,心源性休克,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及合并药物过敏史者。

1.1.3 干预措施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血小板聚集抑制剂、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及吸氧等。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试验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

1.1.4 结局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血脂水平及体征的变化情况。显效为治疗后减少的异位节律≥90%;有效为治疗后减少的异位节律>75%,且<90%;无效为上述两种情况均不符合。

1.2 排除标准 动物实验;重复发表或资料不全的文献;对照组有其他混杂因素或对照组没有采用辛伐他汀治疗。

1.3 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OVI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等。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 年10月31日。中文检索词:随机、辛伐他汀、稳心颗粒、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型心脏病、心律失常。英文检索词:arrhythmia;coronary disease;wenxin;wenxinkeli;Simvastati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从各大数据库、谷歌学术、百度学术等获取中英文全文文献。通过联系作者获得数据库中暂不支持下载的文献。

1.4 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 按照预先设计表格,由两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如果发生分歧,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人员协商解决。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① 研究分组是否随机分配;② 随机方案是否隐藏;③ 研究是否应用盲法;④ 有无失访者及失访原因报道;⑤ 是否选择性报道研究结局指标;⑥ 是否混杂其他不确定因素。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同一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运用P值、I2值检测同一结局指标在各研究组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当P>0.05或I2<50%时,认为各研究结果之间有统计学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05或I2>50%,寻找原因,明确是否有统计学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或者亚组分析。若各研究组之间异质性过大,无法进行Meta分析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共检索相关文献669篇。根据研究设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阅读文题及摘要后,13篇文献进入全文筛选。仔细阅读全文后,排除数据不全或缺乏对照的6篇文献,最后纳入7篇文献[5-11]进行统计分析。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及风险偏倚评估(见表1、图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注:TG为三酰甘油;TC为总胆固醇;LDL-C为低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图1 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评估表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显效率 7项研究[5-11]报道了显效率,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97,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OR=1.61,95%CI(1.19,2.19),P=0.002]。详见图2。

图2 两组显效率比较的森林图

2.3.2 有效率 7项研究[5-11]报道了有效率,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8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3,95%CI(0.83,1.54),P=0.43]。详见图3。

图3 两组有效率比较的森林图

2.3.3 总有效率 7项研究[5-11]报道了总有效率,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9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5.04,95%CI(2.83,8.97),P<0.000 01]。详见图4。

图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的森林图

2.3.4 LDL-C水平 5篇文献[5-6,8-9,11]报道了LDL-C水平。各研究均数差异大,因此行亚组分析。亚组1 :χ2=0.76,P=0.38,I2=0%,无异质性;亚组2:χ2=0.03,P=0.98,I2=0%,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组1:MD =-0.69 , 95%CI(-0.78,-0.60),Z=14.58 ,P<0.000 01; 亚组2:MD =-1.13,95%CI(-1.26,-1.00),Z=17.51,P<0.000 01。试验组降低血清LDL-C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图5。

图5 两组LDL-C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2.3.5 HDL-C水平 3项研究[8-9,11]报道了HDL-C水平,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43,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MD=0.17,95%CI(0.09,0.26),P<0.000 1]。详见图6。

图6 两组HDL-C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2.3.6 TG水平 4项研究[5-6,8,11]报道了TG水平,各研究间异质性不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TG水平低于对照组[MD=-1.51,95%CI(-1.73,-1.30),P<0.000 01]。详见图7。

图7 两组TG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2.3.7 TC水平 4项研究[5-6,8,11]报道了TC水平,各研究间异质性不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TC水平低于对照组[MD=-1.54,95%CI(-1.76,-1.32),P<0.000 01]。详见图8。

图8 两组TC水平比较的森林图

3 讨 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因复杂,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引发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血脂异常。治疗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机制是通过改变、恢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临床上常采取的方法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消融、电刺激等。稳心颗粒是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的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实稳心颗粒通过调节多个离子通道,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12]。稳心颗粒主要成分是党参、三七、甘松、琥珀、黄精5味中药,其中党参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黄精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脂;三七具有增强心功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功效。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降血脂、稳定斑块,随着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影响心脏细胞电生理特性以及减轻心律失常等多种作用[2]。

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缓解冠心病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联合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但目前缺乏该方面的荟萃分析。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筛选,最终纳入 7 篇随机对照试验,对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

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单纯使用辛伐他汀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疗效,在降低LDL-C、TG、TC,升高HDL-C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辛伐他汀。因部分文献未报道治疗前血脂情况,进一步导致可用于分析的文献减少,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不足,所以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更严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支持此结论。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异质性有效率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基于miR-181/NF-κB通路的辛伐他汀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研究Δ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载辛伐他汀PCL-Gt/PCL屏障膜对兔颅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