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聪针法干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9-12-2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针法认知障碍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不仅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还可能发展为痴呆,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重要因素[1]。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主要由于对周围感知能力受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下降等,从而严重影响躯体、情绪等多方面功能康复训练效果[2],因此,对认知功能康复的治疗是脑卒中后全面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在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更有利于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运用百聪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宿迁市中医院脑病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诊断标准:①脑

卒中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研讨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5]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颅脑CT扫描提示脑卒中;②认知障碍符合《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6]中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后存在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视力、听力基本正常,能够自主顺利完成神经心理学测试;②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得分<26分[7];③获得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或改变治疗方案;②病人治疗期内死亡或出现意外或无法规律坚持治疗等;③在此次脑卒中就诊前已存在认知障碍;④合并严重慢性病、肿瘤或器官组织功能衰竭,无法进行康复训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加百聪针法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

1.2.1 基础治疗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进行病情评估,均给予尼莫地平(每次20 mg,每日3次,口服,4周)治疗。脑梗死病人采取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清除自由基等治疗;脑出血病人采取脱水、控制血压等相关内科基础治疗。

1.2.2 针刺治疗 按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国家标准,选取百会、四神聪作为针刺穴位。先针刺百会,针灸针以20°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进入帽状腱膜下层,使针与头皮平行,缓慢刺入1.5~2.0 cm,再配以四神聪,从4个不同方向向百会穴方向进针。得气后接电针仪,频率2~15 Hz,每次30 min,疗程4周,每周5次,该治疗方案由一名针灸科医师专人独立完成。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定临床认知功能,疗效评定以MMSE得分提高率计算,MMSE得分提高率=(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显效:提高率≥20%;有效:提高率为12%~<20%;无效:提高率<12%。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MoCA评价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认知功能状态;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ADL)评定日常生活能力。于治疗前后,抽取清晨08∶00空腹左肘静脉血5 mL,置于室温30 min,3 000 r/min离心10 min,静置后分离上清液,于-20 ℃保存备用。采用上海博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实施荧光偏振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两组MMSE、ADL、NIHSS、MoC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MSE、ADL、NIHSS、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NIHS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MMSE、MoCA评分较高,ADL、NIHS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MMSE、ADL、NIHSS、MoCA评分比较(±s) 分

注:t1(P1)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统计值

2.3 两组Hcy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cy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s) ng/mL

3 讨 论

认知功能包括定向力、注意力、记忆、思维、计算、知觉及语言等[8],认知功能障碍指病人多个认知方面存在障碍,病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严重下降,对后续肢体功能等康复极为不利,并且认知功能障碍也是卒中后脑组织损伤中最长久和最主要的后遗症[9-10]。脑卒中后病人认知障碍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发展为痴呆的概率较大,对病人及其家庭将造成沉重的负担[11]。对于脑卒中轻度认知障碍病人若早期给予及时干预治疗,对预后具有较高的积极作用。现代医学通过视、听、触等多方面的认知康复训练提高病人定向力、代偿记忆力、空间分辨等多方面能力,是早期康复治疗中重要的康复内容,临床效果得到广泛认可[12]。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属于“善忘”“痴呆”“失智”等范畴[13]。脑卒中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虽病位在心、脑,但其本在肾,与肝、心、脾相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呆证”主要是因为脑髓受损或亏虚,神机失养,导致“髓海空虚、血疲于上”所致[14-15]。所以,中医学针刺治疗中穴位通常选择在“上额交巅,入络脑”的督脉,是中医学长期历史积累经验中“病变在脑,首取督脉”的体现[16]。针刺治疗对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效果得到临床认可,研究发现可能与针刺后病人脑部病灶周边微循环得到改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调节热休克蛋白表达等机制有关[17]。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指导下的临床实践均证明刺激脑卒中后病人的某些特定穴位,对病人的认知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与大脑关系密切,总督一身之阳脉。《灵枢·脑论》有云:“脑为髓之海,其输在上于盖,在下亦通于脑”。故临床中治疗脑病首选督脉穴,以头部穴位为重。本研究总结长期治疗效果和综合大量既往临床结论,针刺选择百会与四神聪,益气升阳,填髓充脑,醒神开窍。百会穴归属于督脉,针刺百会穴具有益气升阳、填髓充脑、醒神开窍、安神益智等临床疗效,能够调节脑功能,善治脑卒中等元神失用疾病。四神聪穴为经外奇穴,刺激四神聪能够疏通调节人体诸多经脉,从而振奋阳气,鼓舞正气。百聪针法发挥益气升阳、填髓充脑、醒神开窍的功效,达到多方位、大面积直接刺激大脑以增强疗效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督脉百会穴以及四神聪穴能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经络、醒脑开窍以及调节平衡的功效,其机制与调节自由基自生系统及血红素氧化酶活性有关,并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降低缺血对大脑超微结构破坏,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18]。

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通过舒张脑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具有改善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19],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故本研究选择尼莫地平作为基础药物治疗。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断和评价主要依靠临床检查结合神经心理测试[20],虽然MMSE应用最广,但是其对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敏感度较低,因此,本研究不仅应用MMSE而且选用MoCA进行评价测试。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 MMSE、MoCA评分较高,ADL、NIHSS评分较低,说明百聪针法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康复,与杨红玲等[21]针药联合治疗后MoCA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研究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虽然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较为简便,但是无论何种量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主观性,因此,临床对血清指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Hcy是一种能够反映血管损伤程度的氨基酸,有研究显示,Hcy水平能够帮助预测50多种疾病风险,并能够反映机体维生素B营养情况、免疫系统功能以及大脑情况[22]。高Hcy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病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认知障碍程度与血浆Hcy浓度水平的高低具有相关性,随着Hcy水平升高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加重[23]。Hcy能够激活突触后膜NMDA受体诱发细胞内钙超载,导致胞内线粒体受损以及多种酶激活、细胞代谢紊乱及功能障碍,诱导记忆功能降低。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cy水平较低,提示百聪针法通过下调Hcy水平从而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记忆功能。

百聪针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认知功能改善作用较为明显,但是结合文献发现针刺治疗中穴位选择至关重要,不同医者根据脑卒中认知障碍病因病机针刺治疗穴位、方法选择不尽相同[24],并且体针、头针、电针等不同手段治疗效果缺乏横向对比,这有可能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下一步需要加以研究的方面。同时本研究缺乏后续随访观察资料,而且缺乏病人家庭成员对病人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资料,下一步研究中需加以完善。总之,百聪针法联合药物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针法认知障碍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