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AGG∶Ce闪烁晶体的缺陷研究

2019-12-26陈文明王海丽陈建荣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晶体生长枝晶温度梯度

陈文明,李 辉,王海丽,陈建荣,

(1.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022;2.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8)

【关键字】GAGG∶Ce;闪烁晶体;缺陷;提拉法

1 引言

铈离子掺杂的多组分石榴子石结构闪烁晶体材料具有高光输出、快衰减、能量分辨率高、无自辐射以及不潮解等优点,是一种新型氧化物闪烁晶体材料,在高能粒子探测、核物理、医学成像、安检、工业探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2],成为近年来闪烁晶体领域研究的热点[3]。目前已研制出的掺铈钆镓铝石榴子石结构闪烁晶体(简称GAGG∶Ce),其绝对光输出最高可达74 000±7 400光子/MeV[4],是已发现光输出最高的氧化物闪烁晶体。能量分辨率最优可达3.7%(662keV),衰减时间小于100ns,其密度约为6.63g/cm3[5-8]。目前对GAGG∶Ce晶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料配比、Cz法晶体生长以及晶体的闪烁性能方面,而对晶体的缺陷研究较少。本工作选用中频感应提拉法生长出2英寸的晶体,分析了晶体生长中容易出现的几种缺陷问题,为今后高质量GAGG∶Ce晶体的制备打下了基础。

2 试验

2.1 晶体生长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合成出无杂相的GAGG∶Ce多晶原料,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提拉法(Cz法)进行晶体生长,试验使用的坩埚为φ100mm×100mm的铱金坩埚,保护气氛为高纯的氮氧混合气体,氧含量质量分数为1%~5%,籽晶使用[111]方向Nd∶YAG晶体。

2.2 测试分析

从晶坯上切下15mm×15mm×2mm的条状样品喷金处理后用FE-SEM8500扫描电镜拍下其表面形貌图。样品经过研磨、抛光后放入85%磷酸中进行加热腐蚀2h,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位错蚀坑。使用能谱仪测定样品表面元素含量分布。用NETZSCH DIL 402C高精热膨胀仪测得晶体沿生长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图。

3 晶体缺陷分析

3.1 枝晶阵列

沿晶体生长方向依次切取样品进行形貌观察。中上部位的晶体样品形貌基本如图1a所示,组织致密均匀,说明晶体生长稳定、良好。而在晶体生长后期的样品中,观察到如图1b的枝晶阵列形貌,枝晶阵列的形成,与晶体生长过程中结晶界面失稳有关。结晶界面失稳会形成多个胞晶,这些胞晶的集合构成一个阵列。在胞晶阵列的生长过程中,每个胞晶周围的温度场与溶质扩散场相互重叠、相互影响,制约着其形态发展。在低速生长(0.5~1.2mm/h)条件下,胞晶阵列不会形成侧向分枝;在中等生长速率(1.2~2mm/h)下,胞晶的侧面出现微弱的侧向分枝;随着生长速率的进一步增大,形成具有发达侧向分枝的枝晶阵列。在晶体生长后期,由于坩埚内余料较少,液面稳定性降低,容易引起温度波动,形成胞晶阵列,并且在生长后期为加快晶体的收尾,人为增加了晶体的提拉速率,因此形成了典型的枝晶阵列。枝晶阵列的存在,将导致晶体的致密度降低以及生长方向改变。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尤其是晶体生长的中后期,采取较小的提拉速度和旋转速度,可以减少结晶界面失稳程度,进而降低枝晶的形成几率。

图1 GAGG:Ce晶体样品表面(SEM)形貌

3.2 位错

试验选取晶体中间部位,横向切取厚度约为1.5 mm的圆片,经机械研磨、抛光后,沿中心向晶体边部分别选取样品,依次放入浓度为85%的磷酸中进行加热腐蚀2h,经酒精擦拭后置于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位错蚀坑,如图2所示,蚀坑呈锥形。由于晶体放肩过程中,晶体半径逐渐增大,边部的旋转速度也逐渐增大,固液界面稳定性降低,使得晶体沿中心向边部(a-b-c)位错蚀坑数逐渐增多,晶粒生长粗大。

图2 GAGG:Ce晶体位错蚀坑形貌

提拉法生长晶体的过程中,产生位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籽晶中位错的延伸以及晶体缩颈不充分,由热冲击产生位错。其延伸过程如图3所示,当位错透入籽晶中的距离较大,且缩颈不充分时,随着籽晶的提拉,会大大增加晶体中位错的数量。

图3 引晶过程中位错的延伸

应力造成的塑性变形是形成位错的另一主要原因。在Cz法生长晶体的过程中,温度梯度的存在及其不均匀分布所形成的热应力,是导致位错形成的主要应力来源。由于晶体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使得位错线一侧存在压应力,而另一侧存在拉应力,为使应力抵消,最稳定的方式是位错排成线列,形成如图4所示的小角度晶界。当应力超出位错线的负载难以抵消时,则会在晶体样品中观察到如图5所示的内部微观裂痕,此时晶体的生长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并在应力作用下形成鳞次栉比的突起,无法生长成单晶。

图4 GAGG:Ce晶体内部的小角度晶界

图5 GAGG:Ce晶体内部的微观裂痕

选用质量较好的籽晶(尽可能制备出具有方向性的GAGG∶Ce籽晶),引晶过程中将晶棒充分的深入回熔,可以降低位错引入的可能性。同时温场的温度梯度尽可能小(0.5℃/mm左右),以减少热应力的产生,进而降低晶体的位错密度。

3.3 偏析与夹杂

将抛光后的晶体样品置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如图6所示的带状条纹,这是Cz法生长晶体中常见的一种偏析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场的波动导致结晶界面附近过冷度的波动,这种波动使得结晶界面前沿的扩散场发生周期性变化,所生长的晶体成分也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进而形成带状偏析。图7所示为样品表面沿着垂直于晶体旋转方向的EDS能谱图,由图7可以看出Ga离子(顶部线条)的含量明显降低,这可能与Ga2O3的易挥发性有关。图8为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组织均匀性差,有杂质相包裹在晶体内,这是由于液相成分含量的变化,达到第二相形核生长的条件,形成第二相,并包裹在晶体中。为此,试验将坩埚置于感应加热器中间位置,晶体半径与坩埚半径的比值r0/rc以及坩埚半径与熔体深度的比值rc/H调整为0.5和0.6,以保证坩埚内部温场的对称性,通过充入N2与O2的混合气体作为晶体生长气氛,抑制Ga2O3的挥发。

图6 晶体的带状偏析

图7 GAGG:Ce晶体EDS能谱图

图8 GAGG:Ce晶体SEM图

3.4 裂纹

图9 是在切割后的晶体圆片上发现的长条状裂纹。由晶体样品的热膨胀曲线(图10)可知,晶体热膨胀系数几乎为线性变化,说明晶体对温度梯度的大小敏感性较高,径向传热比较快。由于晶体生长速率取决于晶体中温度梯度的大小,当晶体生长速率过快,说明表面温度梯度就过高,晶体内外收缩不均匀,表面有双向应力产生,此时晶体内部就会产生裂纹并延伸。在晶体生长结束后的降温阶段,如果降温速度过快,由于晶体内外降温速率不同而极易产生内部应力,也会造成晶体裂纹的出现。为此,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保持较慢的提拉速度(1.0mm/h),同时在晶体降温阶段,采用由缓入快的降温方式,且在每次降温速率转变过程中恒温1h(图11),可有效避免裂纹的产生。

图9 晶体毛坯纵向切片样品

图10 GAGG:Ce晶体的热膨胀曲线

4 结论

试验通过固相烧结法合成GAGG∶Ce多晶原料,采用提拉法进行晶体生长,对GAGG∶Ce晶体中易出现的缺陷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枝晶阵列:结晶界面失稳以及生长后期提拉速度过快形成。

(2) 位错和偏析:经腐蚀后晶体样品中有位错蚀坑且呈锥形,形成原因一是由于籽晶位错的引入,二是应力造成的塑性变形。偏析则是由于温度场的波动引起。

图11 晶体的降温曲线

(3) 裂纹:当温度梯度过大,晶体内外收缩不均匀,表面有双向应力产生,导致晶体产生较大的裂纹;当后期退火速度过快,也会促使裂纹的产生。为降低晶体缺陷的出现,控制提拉速率和旋转速度、选择合适的籽晶及缩颈方法、合理的温度梯度与降温工艺是关键。

猜你喜欢

晶体生长枝晶温度梯度
无铺装钢轨道梁日照温度场研究
定向凝固过程中单晶合金枝晶生长的研究进展
电磁搅拌频率对Cu-2Ag-0.04La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升温和脉冲充电对锂枝晶生长抑制作用的数值分析
可充电电池中枝晶问题的相场模拟
不同温度梯度和培养基质对细叶结缕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获得第21届国际晶体生长和外延大会(ICCGE-21)举办权
温度梯度场对声表面波器件影响研究
金刚石的人工合成与应用
高均匀性掺镁铌酸锂晶体的生长及光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