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有效提升公民道德素养

2019-12-26

文化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公民道德

葛 震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新时代,积极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对于提振国民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经五千余年连绵不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包含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以及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当下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具有深刻的启迪。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资源,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促进市民道德建设的可行性

(一)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有助于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建设、社会建设和公民培养等层面对凝聚人心,实现全社会价值共识和价值认同做出的重要论述。现阶段,深入发掘以“仁爱”“明礼”“孝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理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凝聚中国力量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道德理念,不仅重视社会个人自身道德的培养,而且十分重视全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和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现阶段,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凝聚人心,进而用传统文化道德典范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益于全体公民自发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内化于心,把要求准则外化于行,不断增进民族自信心,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最终凝聚民族力量,实现社会共识。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基础性作用。

(二)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有助于良好社会道德氛围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文化也体现出强有力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凝结了历代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思维。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积淀了深厚的优秀道德理论。伴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继承,优秀的道德理念对于当代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以及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成员也获得了较多接触多元化道德价值观的机会,但是,这也对我国部分民众道德素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使他们朴素的传统道德心里失守。当下,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提醒民众要时刻铭记传统道德理念、遵守社会公约,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汲取现代社会的道德理论,辩证地衡量当今的社会道德价值标准,增强民众抵御消极道德文化的能力,使优秀的传统道德理念成为当今全体社会成员道德价值取向的价值准绳,最终有利于良好社会道德氛围的营造。

(三)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有助于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

道德主要是通过人的思想自悟和行为自觉才能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都以培养完美人格为目标,重视个人素养的提升,追求对个人修养尽善尽美,始终强调道德教育与修身的统一,最终提升道德教育水平。孔子提出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额重要性;老子提出的“修之于身,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他认为,提升个体自身修养的过程,就是个人道德水平提高的过程,强调了个人修身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文化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将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感情和信念,将其外化为行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的道德理念可以有效完善和不断深化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为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其崇尚道德修养的内涵为我国公民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行为准则。

(四)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有助于丰富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内容

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众多的经典道德文化,其中的礼观、诚信观和勤俭观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注入了一支文化强心剂,使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高度的人文价值。传统文化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爱国敬业以及文明和善等道德理念的述说,也体现了公民对于社会道德的自觉遵守,这些经典内容为新时代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和方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坚实的受众基础,社会成员对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认同度,这些更有利于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以儒家文化为例,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国内外已经形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可以不断丰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加宽泛,有效贴近我国的现实国情,最终适应现阶段提升我国民众道德素养的现实需求。

二、新时代以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公民的道德观念有所增强,道德建设氛围逐步形成,道德建设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民众而言,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民众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个别公民的道德素养缺失,群体意识淡薄,社会公共道德体系亟待构建。对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不足、传统文化弘扬力度不够,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是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当下,应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公民道德建设体系,启迪市民道德文化的建设,有效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

(一)突出传统文化道德内涵,有针对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文化教育,优秀道德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认为,修身是治国理政的基础,道德成熟是一个人能够治理国家,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前提。在新时代的道德文化建设中,要以提升全体民众的道德水平,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为核心,培养民众的自律意识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学习和传播优秀道德文化的浓厚氛围。对于全体社会公众而言,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道德文化知识的教育普及工作,道德教育应与当今社会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建立针对社区居民的“靶向”传统文化教育。应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突出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特别是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自身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也关系到国民的道德素质。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比例,学校应针对青少年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丰富课程内容,灵活教学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应积极发挥高校文化传播和科研研究的学术优势,加强高校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

(二)加强传统文化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随着多元化传播时代的到来,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崭新的方式,除了广播电视媒体、网络、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外,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崭新渠道,进一步加强传统道德文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使新媒体成为传播传统道德文化的主阵地。应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结合,使传播更加科学和有效。在传播过程中注重传播效果,增加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使传统道德文化以形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基础公民的道德学习需要。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公众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知名自媒体用户拥有数量众多的受众,应加强自媒体有关公民道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传播,充分利用自身宣传的有利条件和媒体影响力提升自身的网络价值和社会价值;新浪、搜狐等知名的开放性门户网站应在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基础上主动肩负公民道德建设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之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优秀的网络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现阶段,应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视网络文艺作品在传播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作用,将传统文化思想内容和相关专业见解进行有效阐释,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包含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影视作品、宣传片等,依托互联网等新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素养提升的艺术作品,充分调动民众对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的积极性。

(三)着力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建设保障机制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中,道德作为一种约束机制,一直具有高度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认同感。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较为复杂,利益主体也趋向多远化发展,传统道德的约束作用有所减弱,而制度所具有的束缚力和权威性,与道德相比,具有更强的约束力。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德治是法制的基础。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公民道德建设保障机制,使道德建设更加趋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使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更加平稳有序实施。要不断建立健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保障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使相关道德准则制度化、规范化,使公民的道德意识不断增强,道德文化得到弘扬。对助人为乐、扬善惩恶等有助于社会道德发展的相关事件依法判定,积极维护道德实践者的合法权益;要针对社会上的道德现象进行立法,提高法律的执行力,使公民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的约束。完善的奖惩机制能够从制度方面肯定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通过道德模范表彰奖励,向全社会宣传道德模范行为,能够不断提升民众自觉践行道德的积极性,使社会成员积极投入到道德建设中,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对于公民的不良道德行为,应纳入公民道德诚信记录,并接入与公民征信系统,引导公民在社会公德框架内行事,从奖惩两方面完善相关机制,使公民养成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有效提升道德约束力。

(四)创新拓展公民道德建设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在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方面主要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虽然取得一定成效,还存在时效性差,民众接受程度不高等弊端。新时代公民道德素养的有效提升,亟需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创新公民道德建设模式。应扩大传统道德文化的宣传范围,充分发挥公共场所的作用,将设计新颖有关于传统道德文化的宣传画张贴在地铁站,公交站、商场以及过街通道等公共场所,这些地方都是宣传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良好媒介;在公交车、地铁的显示屏和移动电视循环播放有关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相关内容,将传统文化的宣传实现常态化,使道德文化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中。要建立创新教育组织,要加强与弘扬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形式创新。社区和相关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主题公园等公益场所应建立道德文化宣传基地,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开展传统道德文化的宣讲活动;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研究学者开设公益讲坛,系统讲授有关传统文化的理论疏导,有效增强公民自身的道德素养,提高公民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认同。创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是新时代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有效手段。社会公益组织和机构应经常性地组织和招募公民志愿者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和社会募捐活动,例如,经常性地走进养老院、儿童福利院;走入留守儿童和军烈属家中,送去社会的温暖和帮助。公民在这些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提升了自身的公民道德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至今仍然具有价值的精华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在饱经风霜的过去,还是在繁荣发展的当代,都具有高度的时代价值。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实效性,是公民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加强深化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要求。新时代,应深入发掘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精髓,将其广泛深入用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不断完善公民道德建设体系,充分证实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公民道德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十二公民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