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员工应急培训

2019-12-26刘景凯

劳动保护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救援应急单位

文/刘景凯

2019 年 3 月 1 日,国务院公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708 号,以下简称《条例》)并于4月1 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与实施,对依法强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今年来有关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在法律层面作出的规范,使应急准备、处置救援等管理措施有了更强的约束力。

当前,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应急教育和培训,既是法律要求,更是加强应急准备、处置救援能力建设基础。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开展员工应急培训,结合《安全生产法》《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 号,以下简称《办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 号,以下简称“安委会《通知》”),以及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一线从业人员应急培训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14〕46 号,以下简称“原安监总局《通知》”)等要求,给大家作一介绍。

开展应急培训的重要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求: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条例》第十一条,要求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条例》第十五条、第三十条,不仅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教育和培训,且对未进行教育和培训的要依照《安全生产法》追究法律责任。

应急培训的工作要点

通过以上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梳理,结合国务院安委会及应急管理部等部委对应急培训工作的要求,可以概括出以下应急培训工作要点:

1.对员工开展安全生产应急培训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

2.员工应急培训工作应该做到全员、全覆盖;

3.一线从业人员培训内容重点包括“十项内容”;

4.一线从业人员培训方式有“八种形式”;

5.对“三类人员”应开展“四种培训”;

6.对教育和培训走过场、考试代答等行为,以及监督检查不到位的负责部门及人员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7.领导干部在应急处置时要做到“四个第一时间”;

8.基层班组、重点岗位、关键人员通过培训要具备“五种能力”;

9.一线从业人员要通过培训着力提升现场处置操作技能;

10.领导干部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应急意识及概念技能。

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应急培训的重点要求

目前,法律上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教育和培训作出了明确要求。依据现行的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好这项工作。

全员、全覆盖

安委会《通知》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加强从业人员应急培训,组织开展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原安监总局《通知》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单位所有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应急培训,确保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从业人员应急培训工作,企业则要对所有一线人员开展应急培训,也即全员、全覆盖。从目前一些企业的应急培训做法来看,基本上是采取“三类人员、四种培训”的模式(见表1)。

健全制度、严格考核

原安监总局《通知》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适应自身发展的应急培训制度,保障所需经费,严格培训程序、培训时间、培训记录、培训考核等环节。

表1 “三类人员、四种培训”要求

依据原安监总局《通知》规定,企业要将应急技能作为一线从业人员必需的岗位技能进行考核,并与员工绩效挂钩,要建立健全一线从业人员应急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及考核情况,实行企业与员工双向盖章、签字管理,严禁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特别提醒:对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流于形式而引发严重事故后果的,将依法进行问责。例如,2015 年6 月1日发生的“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对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劳动人事部负责公司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负责人,因“未严格执行人员培训考试考核有关规定和标准,监督检查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培训记录代签、考试代答等问题”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撤职处分。

应急培训的主要内容、形式

原安监总局《通知》要求,企业要根据生产实际和工艺流程,全面准确地梳理各岗位危险源,明确各岗位所需共性的、特有的应急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一线从业人员应急培训基本10 项内容应包括:

1.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分析;

2.危险源和隐患辨识;

3.本企业、本行业典型事故案例;

4.事故报告流程;

5.事故先期处置基本应急操作;

6.个人防灾避险、自救方法;

7.紧急逃生疏散路线;

8.初级卫生救护知识;

9.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10.应急预案演练。

《通知》规定,企业要充分分析本单位一线从业人员的群体特性,编写科学实用、简单易懂的应急培训读本,采取以下形式进行培训:

1.集中培训;

2.半工半训;

3.网络自学;

4.现场“手指口述”;

5.师傅带徒弟;

6.知识竞赛;

7.技能比武;

8.应急演练。

《通知》指出,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单位所有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应急培训,确保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提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重点强调要健全培训制度,确保一线从业人员全部接受科学规范的应急培训。

通过全员、全覆盖应急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安全生产应急工作的领导,应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具备“四个第一时间”应急响应能力,基层班组、重点岗位、关键人员应具备“五种能力”(见表2)。

表2 “四个第一时间”和“五种能力”

就目前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来看,一是注意: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一线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二是强调: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应急救援工作。违者将依照《安全生产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从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要求,结合提升应急能力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从《条例》的实施来看,各级政府对开展安全生产应急培训工作的要求将会更加细致和严格,对从业人员上岗的应急能力要求和救援人员的应急资质检查将会更加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依法加强应急教育和培训工作,认真履行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提升员工队伍和企业应急能力方面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救援应急单位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紧急救援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3D打印大救援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