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MSCT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

2019-12-25戴犹峰

上海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低剂量

戴犹峰

摘 要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1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99例。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MSCT检查,常规剂量组采用常规剂量MSCT检查,并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周围型肺癌的组织分型比较;两组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比较;两组的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肿瘤分叶征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易被临床接受。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低剂量 多层螺旋CT 常规剂量

中图分类号:R730.44; R7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23-0084-03

Clinical value of low-dose MSCT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DAI Youfeng

(Department of Imag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you County, Jiangxi Ganzhou 34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low-dose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eight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a low-dose group and a routine-dose group with 99 cases each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in which the former was given low-dose MSCT examination and the later routine-dose MSCT examination. The diagnostic results and diagnostic valu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y taking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as the standar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tissue typing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vessel convergence sign, vocule sign, pleural indentation sign, spicule sign and tumor lobulation sign (P>0.05). Conclusion: Low-dose MSCT for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can meet the diagnostic requirements and is easily accepted by the clinic.

KEy WORDS peripheral lung cancer; low-dose; multi-slice spiral CT; routine-dose

周圍型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由吸烟、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易产生胸痛、发热等症状,多于中晚期被确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预后[1-2]。多层螺旋CT(MSCT)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常用方法,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等特点。常规剂量MSCT检查1次所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200~400张胸片的剂量,而高辐射剂量易促使白血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3]。因此,在保证CT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临床检查中,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是减少辐射剂量的最直接方法,但降低MSCT检查时的管电流,将明显增加图像造影,产生伪影,对低对比分辨率造成影响[4-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2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1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99例。低剂量组男63例,女36例;年龄41~75岁,平均(57.63±9.78)岁;病史:呼吸道感染史32例,肺结核史16例,慢性支气管史27例,吸烟史64例;结节直径0.7~4.5 cm,平均(2.78±0.72)cm。常规剂量组男60例,女39例;年龄41~76岁,平均(57.65±9.79)岁;病史:呼吸道感染史30例,肺结核史19例,慢性支气管史28例,吸烟史67例;结节直径0.8~4.5 cm,平均(2.79±0.75)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入选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出现胸痛、发热、咳痰、咯血等症状;②检查前未接受放疗及化疗治疗。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有其他肿瘤病史者;③恶性病质者;④有精神系统疾病,无法配合检查者;⑤有血液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1)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的全部区域。低剂量MSCT扫描:选择低剂量Lungcare扫描程序,设置管电流为25 mA,管电压为120 kV,扫描周期0.5 s/r,准直器宽度为16×0.75 mm,重建层厚1.0 mm,螺距0.56﹕1,层间隔0.7 mm,重建方法为肺部标准重建法,嘱受检者在扫描时屏气,扫描时间9~12 s。图像显示要求肺窗窗位为-600 Hu,窗宽为1 500 Hu;纵隔窗窗位为40 Hu,窗宽为400 Hu。常规剂量扫描中管电流为250 mA,管电压为120 kV,其余重建条件及扫描参数与低剂量扫描相同。

2)图像评价标准 ①瘤体内部:空泡/细支气管充气征;多结节聚合征。②瘤-肺交界面: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5 mm为长毛刺,<5 mm为短毛刺;棘突征);分叶征(弧弦距/弧长>2/10为深分叶,≤2/10为浅分叶)。

1.4 评价指标

1)诊断结果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高职诊断医师通过双盲法进行阅片,若出现意见不统一情况,则可请科主任共同会诊。统计低剂量MSCT、常规剂量MSCT及病理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结果,计算其诊断准确性。

2)诊断价值 分别以两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对照,计算低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诊断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病理检查确诊,低剂量组中周围型肺癌30例,其中大细胞癌6例,腺癌10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8例;常规剂量组中周围型肺癌31例,其中大细胞癌6例,腺癌13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8例。两组周围型肺癌组织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5,P=0.855)。低剂量、常规剂量MSCT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诊断价值

常规剂量及低剂量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不同征象检出情况

低剂量及常规剂量MSCT扫描的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肿瘤分叶征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周围型肺癌图像

影像学图像可见,低剂量MSCT扫描可清晰显示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征(图1、2)。右肺腺癌:低剂量MSCT检查可见有类圆形结节出现在右侧肺尖上部,边界清楚,不光滑;右肺下叶腺癌:低剂量MSCT检查可见类多角形结节、毛刺、分叶于右侧下叶,且有胸膜牵拉。

3 討论

由于周围型肺癌,特别是小肺癌因病灶直径较小,且无明显、典型的临床症状,导致其误诊、漏诊率较高。DR胸片是以往诊断该病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但其诊断过程中易受组织密度的影响,且难以分辨肺部病变性质,误诊率较高[6-7]。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CT检查已成为目前诊断周围型肺癌最可靠、重要的检查方法,主要通过肿块的形态及边缘特征进行确诊,可明确小肿瘤病灶及恶性征象,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降低周围型肺癌的误诊及漏诊发生率。但常规剂量MSCT检查的辐射较强,易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故降低MSCT诊断时辐射剂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8-9]。

MSCT扫描中主要通过肿块的形态和边缘特征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主要包括血管集束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空泡征等。其中支气管血管阻挡肿瘤生长或肿瘤向各个方向生长的速度不均衡是肿瘤分叶的主要原因,深分叶征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周围型肺癌生长过程中以附壁式或蟹足式沿肺组织结构蔓延,造成周围边缘毛躁;空泡征多见于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中,主要由未累及肿瘤内部分肺泡、癌组织伏壁生长而造成肺泡仍处于充气状态引起[10]。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组诊断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且两组血管集束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肿瘤分叶征的检出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表明低剂量MSCT诊断可显示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特征,满足诊断需求,易被临床接受。常规剂量MSCT检查主要通过被检测物对X线吸收率不同而成像,其还可进行断层扫描,获得每个扫描层面所有组织的密度信息,可通过各个方面重建,对病灶特征进行多角度观察,清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征象[11]。但其检查过程辐射剂量较大,易增加白血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在保证MSCT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已成为临床放射线检查的主要原则。目前认为,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是减少MSCT检查过程中辐射剂量的最佳方法,虽易增加图像噪声,影响低对比分辨率。肺部属于高对比度器官,在肺组织中低密度病变的显示清晰度明显高于实质性脏器,且纵隔脂肪和纵隔病变间自然对比度也较高,加之具有较低的肺部X线吸收率,仍可清晰显示肺部胸膜凹陷征、分叶征及空泡征等征象,故肺部适合进行低剂量扫描[12]。同时,低剂量MSCT检查中患者所受X线剂量可减少至常规剂量的15%~30%,而获得与常规剂量MSCT扫描相同质量的诊断信息,完全满足临床影像诊断要求[13-14]。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较少,尚无较多循证证据支持本研究所得结果,故结论的真实性还应在未来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武建民, 李辉, 王金龙, 等. 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的强化程度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 华南国防医学, 2015, 29(7): 558-559.

[2] Carozzi FM, Bisanzi S, Carrozzi L, et al. Multimodal lung cancer screening using the ITALUNG biomarker panel and 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Results of the ITALUNG biomarker study[J]. Int J Cancer, 2017, 141(1): 94-101.

[3] 郝丽芳, 李素文, 樊云霞. MSCT对2 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及炎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临床肺科, 2018, 23(6): 59-62.

[4] 王益茹, 阙挺. 低剂量螺旋CT在企业型社区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上海医药, 2018, 39(1): 38-40.

[5] 孟令雷, 李德茂.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鉴别肺部小结节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 2018, 16(5): 51-53.

[6] 张全中, 鲁际. 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与肺鳞癌中的应用[J]. 解放军医药, 2017, 29(12): 21-24.

[7] 唐文.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HR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与影像学征象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 2017, 16(4): 401-404.

[8] 黄江华, 雍大德, 李传.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和高千伏胸部数字X线在肺癌筛选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医学, 2015, 37(12): 1773-1775.

[9] 李兆勇, 朱剛明, 梁俊生, 等. 周围型小肺癌的MSCT诊断及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鉴别[J]. 放射学实践, 2015, 30(7): 741-745.

[10] 陈灿, 周庆元, 房卿. 多层螺旋CT对高危肺癌人群的筛查价值及影像表现分析[J]. 中国CT和MRI, 2016, 14(2): 40-42.

[11] 张阿萌, 张鹏天, 康眼训, 等. X线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周围型肺癌的对比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18): 3536-3539.

[12] 魏新萍, 马学东, 江威, 等. 社区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筛查结果分析[J]. 上海医药, 2018, 39(2): 47-49.

[13] 颜小艳, 徐亮, 彭世秀, 等.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海南医学, 2018, 29(7): 969-971.

[14] 相丽, 陆启芳, 郑穗生. 周围型肺癌的MS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相关性分析[J]. 安徽医学, 2016, 37(2): 163-166.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低剂量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鼻骨骨折的法医学意义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FBP重建与iDose4IR在肺癌低剂量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