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行距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2019-12-25李文品周刚郭元平周军张世洪杨虎陈光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

李文品 周刚 郭元平 周军 张世洪 杨虎 陈光勇

摘要    以13P 2-6、川农32、川麦42 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栽培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一致的情况下,3个小麦品种在行距为20 cm时的产量最高。

关键词    冬小麦;栽培行距;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009-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aking three wheat varieties,13P 2-6,Chuannong 32 and Chuanmai 42 as test materials,the effects of row spacing on wheat yield were sy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the three wheat varieties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row spacing was 20 c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istent basic seedlings.

Key words    winter wheat;row spacing;yield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有35%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食。同时,小麦也是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口粮消费总量中,小麦占43%左右,提高小麦单产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意义重大。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十堰市常年种植面积在7.5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干旱、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小麦产量不稳定,与其他作物的经济效益相比有所下降,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本文以13P 2-6、川农32、川麦42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播种行距对3个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十堰地区农民种植小麦增产增收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十堰市房县红塔镇谢湾村进行,海拔429 m,年平均降水量834 mm,平均气温15.2 ℃。前茬为玉米。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3个,分别为13P 2-6、川农32、川麦42。

1.3    试验设计

品种设13P 2-6(S1)、川农32(S2)、川麦42(S3)3个处理,根据各品种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计算播种量,确保基本苗为240万株/hm2,每个品种设3种行距,分别为33.3 cm(H1)、25.0 cm(H2)、20.0 cm(H3)。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 m2(6.67 m×2.0 m)。

1.4    试验过程

前茬收获后及时浅耕晾墒,同时清除田边、渠道和沟旁的杂草,除治灰飞虱和蚜虫,以防止病害传播。播种前1 d精细整地,深度以23.3 cm左右为宜,做到不留墒沟、伏脊,不漏耕、重耕,耙细、整平,使耕层上虚下实。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按照不同的行距进行条播,播种时下籽均匀,没有漏播、重播现象,行距整齐划一,播种深浅适宜而且一致,播种深度以3~4 cm为宜。播种后当天下午用乙草胺600 g/hm2兑水900 kg/hm2均匀喷洒播种地块封闭化学除草。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试验于冬至前后追施尿素90 kg/hm2。在小麦进入蜡熟中期至完熟期之间的3~4 d内收获[1-2]。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生育期调查: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生育动态调查:基本苗、最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抗逆性调查:抗寒性、抗旱性、抗倒伏性、落粒性、穗发芽。病虫害调查: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根腐病、黄萎病、纹枯病、散黑穗病、黑颖病、土传花叶病、蚜虫、粘虫、吸浆虫等。室内考种:粒色、粒质、饱满度、每穗粒数、千粒重[3-4]。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不同品种不同行距小麦生育期相差不大(表1)。

2.2    抗逆性

由于气温适宜,雨量充沛,轻微倒伏,无病虫害大规模发生,少量的麦蜘蛛和蚜虫达不到防治级别,试验进展顺利,从而排除了其他因素对试验中小麦产量的影响(表2)。

2.3    产量

同一个小麦品种的基本苗、最高蘖、成穗率、穗粒数、千粒重等因素随着行距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产量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同一个小麦品种在不同行距下的产量差异(表1、3)。

从表4和图1可以看出,3个品种都是在行距33.3 cm(H1)时产量较低,行距为25.0 cm(H2)时产量居中,行距为20.0 cm(H3)时产量最高,随着行距的减小,小麦产量逐渐增加,3个小麦品种在这一规律上表现出一致性,说明本试验中20.0 cm(H3)的行距对试验的3个小麦品种具有增产效应。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苗一致的情况下,13P 2-6、川农32、川麦42在行距为20 cm时的产量最高。

合理密植是实现合理群体结构和有效利用光能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以及所采用的栽培技术等来协调麦田的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之尽可能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求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求所有个体能良好地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

小麦分蘖成穗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大田生产中,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通过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保证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协调,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行距配置是小麦栽培的重要内容,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理比较复杂,因而不同行距配置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朱云集等[1]研究认为,兰考906行距为16.7 cm时通过抑制无效分蘖来获得高产。吴玉娥等[2]研究认为,半紧凑大穗类型行距为16.7 cm,紧凑多穗类型行距为20 cm时成穗数最多。张东旭等[3]研究认为,山农9-1、山农9801在行距为10 cm时产量显著高于20 cm时。杨文平等[4]研究认为,兰考矮早8行距为15 cm时产量最高。刘  超等[5]研究认为,洛旱12号最适宜的行距配置为净行距12 cm+播幅8 cm。殷复伟等[6]研究认为,泰山28在密度225万株/hm2、行距20 cm(或25 cm)以及密度300万株/hm2、行距25 cm时可以获得高产。黄  峰等[7]研究认为,周麦27密度为315万株/hm2时,13 cm+20 cm种植时产量显著增加。由此表明,不同小麦品種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和行距配置是不一样的,这跟品种的特性有很大关系。邵敏敏等[8]研究认为,山农28在行距配置为25 cm、苗带宽度9 cm或者行距30 cm、苗带宽度11 cm时可以获得高产。可以看出,不同的品种因其品种特性具有各自不同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栽培行距。本试验是在参考了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置的行距配置,在密度240万株/hm2的基础上,3个小麦品种在行距为20 cm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行距配置,增产潜力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任何一种农作物的产量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要有抗病高产优质品种,其次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决定肥料和水分的合理利用,同时还要注意预防和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更要根据地力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和耕作制度才会取得较高的产量[8]。

4    参考文献

[1] 朱云集,郭汝礼,郭天財,等.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兰考906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2):62-66.

[2] 吴玉娥,薛香,郜庆炉,等.行距对超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84-86.

[3] 张东旭,董琦,高志强,等.不同行距配置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79.

[4] 杨文平,郭天财,刘胜波,等.行距配置对“兰考矮早8”小麦后期群体冠城结构及其微环境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2):485-490.

[5] 刘超,张建民,王石磊.宽幅匀播不同行距配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8(9):35-36.

[6] 殷复伟,王文鑫,谷淑波,等.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6):710-717.

[7] 黄峰,吕永军,邹少奎,等.宽窄行种植对周麦2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8(10):70-72.

[8] 邵敏敏,黄玲,徐兴科,等.不同行距与苗带宽度互作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4):30-34.

猜你喜欢

冬小麦产量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腐殖酸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如冬小麦般耐心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