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改革探讨

2019-12-25刘婷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刘婷婷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外语与商贸系,广东广州 510075)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宗旨在于和平发展,与沿线的国家开展合作经济的战略关系,一起打造经济、利益的共同体,包括经济的合作、文化的融合、政治的信任等等。当前,我们国家和29 个国际组织、124 个国家一起,拟定了“一带一路”合作方针文件,文件被翻译成50 多种语言。虽然各国的文化不同,也涵盖多种宗教,但这并不妨碍“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开展。也正是因为文化的异同,想要实现“一带一路”这一目标,参与工作的工作人员,其交际能力就是不可缺少的,良好、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了解合作国家的文化,将所谓的制约防线打破,促进双方的融合,实现“一带一路”更好地发展。

《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开设于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对外交往频繁的专业,授课方式主要以双语教学为主,教材以英文教材为主。课程主要是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对文化观及态度来分析交际时所产生的心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跨文化观,并更有自信地用一种尊重及宽容的态度面对交际中的跨文化意识,提升交际水平。但是随着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局势的转变,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下,我们发现跨文化交际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作为一门新型交叉学科,高职学校以此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种实践运用,原有教学下,跨文化交际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课。非语言学及对外贸易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此类课程并进行系统学习,甚至还存在“对外交往仅仅是学外语与从事国际贸易的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与别的专业学生关系不大”类似的观念。这样的课程定位已不再适用当今倡导”一带一路”倡议环境下对广大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其次,在实际教学时,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却未能重视专业文化的内涵。过于重视外语外来的文化,却未能重视自己的母语文化。过于重视发达国家文化,而未能重视发展中以及经济落后地区文化。同时,重视的是理论教学,却未能重视实践学习。

针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现状与政策环境的影响,该文从3 个方面对课程内容的改革与重构进行探讨。

1 课程内容设置的重构

目前我国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3 部分:一是英美文化;二是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基础,如基本概念、经典案例解析等;三是有关实践内容。

针对第一部分,由于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我国由外语类课程衍生的传统沿袭,授课方式以英语视听与阅读材料为主,将该门课程变成了普通英语课学习的延伸,授课教师也多为英语专业学习背景,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涉猎不多,如缺少有关中国服饰、戏曲、书画等等方面的内容传达。同时,有一些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种莫名的喜爱与追求,过于崇拜西方的文化,如爱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表现在过度重视外语和外来文化,未能重视母语及本土文化的学习,未能处理好母语文化、外来文化间的关系,甚至笼统而简单地认为本国传统文化就是落后的、乡土的,西方文化就是先进的、美好的,并没有正确地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尊重。教师教育工作者与学生都应该明白从事对外交流工作必须立足于本国与本民族文化,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其次,世界文化包括欧美发达国家文化与广大发展中与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文化。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大部分《跨文化交际》教材不同程度,表现在对发达国家文化的偏爱,未能进一步重视“一带一路”下发展中国家,或是一些经济较落后地区的文化。多元文化并不仅是英语文化或者欧美文化,理应涉及广泛的“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与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的文化。需要肯定的是作为交叉学科,跨文化交际根基于统一语言的交流基础之上,但是授课教师也要注意多元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不断充实课堂世界文化相关内容。课程在建立学生对世界文化认识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背景文化的共性,从而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价值观。所以在了解世界文化概况基础上把“一带一路”根据区域,分成了几大模块,如东盟板块、南亚板块、蒙古板块等,在学习时,重点以这些区域的文化内容为主。

2 实践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改革

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课堂理论,轻课外实践的问题,所以要适当增加一些体验类的教学,让学生可以好似在真实的场景里,发动自主性。并且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交际,本身就是实践活动,局限在课堂中是无法很好完成的。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主要在固定区域内招生,学生普遍缺乏远距离求学的生活经历;而且高职院校留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教学资源匮乏,在客观条件上学生都无法真正体验跨文化交际。所以教师需要适当增加网络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开拓文化学习,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的渠道来获取资源信息,将原有获取空间打破,无论是在课堂外或是课堂内,均可以实时学习。教师要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推荐,选择贴近当代青年人生活的自媒体、新闻视频等网络资源对学生的文化学习资源进行延伸、补充,如获新华社报道的北京大学留学生自媒体博主高佑思及其团队制作的短视频和纪录片。

所以在教学中适当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进行学习内容和案例的搜集整理;教师需要建立和充实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微课、MOOC、案例库等教学方式全方位地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之中。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收集整理和阅读的学习习惯,以此来解决跨文化课程实践教学较难开展的突出问题。

3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适用范围探讨

“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间,其合作是要有效地跨文化交际一起参与的,这也是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所要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高校不断提升自我外语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意识,这也与国内当前阶段发展需求有关。早在10年前,德国职业教育就已经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学生能力目标,但是反观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视程度不够,依然仅仅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视为外语外贸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对跨文化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广大非外语外贸类学生的能力培养需求。我们需要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仅是国际贸易和商务交往,还涉及投资、科技、农业、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力几乎涉及一所大学的所有专业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能力需求。而今后有可能走出国门,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设者们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与判断能力、跨文化基本理论常识与交往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通过简单的培训即可获得的能力素质。

与此同时,各专业教师自身对语言文化因素关注很少,外语文化素养不够高,缺乏对外加交往的机会。教师本身的跨文化意识不足,对学生也有直接影响,学生无法由教师的身上了解更多有关国外的文化,所以他们的意识也相对不足。

高校极有必要增加有关跨文化交际,或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知识,以此作为选修课。基于非外语外贸专业的学生缺乏基本跨文化交际常识,也不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现状,如开展有关沿线文化的介绍课,让学生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以及简单的发展历史。这类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间他们文化之间的异同,为学生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提供相应的借鉴。同时,通过学习课程可打开学生的视角,在未来工作中,可以更全面看问题。

政府要为学生提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鼓励与帮助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往联系;高校也需要践行开放的治学态度,积极开发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里适当增加跨文化交际、文化对比的案例,以此作为分享教学。同时,教师需要紧抓出国学习机会,打开自己的视角,了解更多跨文化的知识并积累丰富的经验。教师本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对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有效。

4 结语

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面对全新的世界政治、文化和经济局势,从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教师应开拓视野,抓住机遇,在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文化自信、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了解,进行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同时需要研究和探讨跨文化交际课程面向更广阔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内容重构,以培养出更多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