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数学阅读指导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2019-12-24徐燕

关键词:数学阅读指导核心素养

徐燕

摘 要:一个人的阅读素养与学业水平呈正相关,大数据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学会阅读数学教材为抓手,指导学生通过学会添加数学批注、采用图文结合、经历情境发生过程、注重课外阅读拓展等方式,开展有深度的数学阅读,从而很好地解读文本,学会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阅读;指导;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11-1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开展有深度的数学阅读。现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素材丰富,且有一定的留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可以从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入手,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认真细致地读,哪个词、哪句话很关键,怎样读题才更有效,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数学阅读素养。

一、添加数学批注,促进文本解读

数学语言在叙述上讲究精炼,往往一字之差却相差甚远。数学阅读不能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浏览,而应该借鉴语文阅读方法进行一定的数学批注,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材料的真正意义。

数学批注可以是符号式的圈圈划划,比如我们习惯用“☆”、“.”(着重号)表示或圈画出重点内容,用“△”表示难点之处,用“?”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等。例如在四年级相遇问题一课教学时,在阅读例题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字词或者疑问之处标注出来。这样的批注式阅读会对那些阅读习惯较差的学生有较大的帮助,让他们关注到可能漏看、错看的关键信息,从而摄取到完整、正确的信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数学批注也可以是文字,写写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或者把教材留白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写出来。学生在分析思考之后,根据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想到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将教材留白补充完整。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是一致的?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来解释乘法分配律,体现了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采用图文结合,辅助整理信息

数学文字语言是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比普通的自然语言更加简明、精确与严谨,但有时比较抽象难懂,容易使学生忽略重要信息,导致理解错误。图形语言作为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补充,比较形象具体。在数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两者结合,图文并茂地梳理信息,利用图形描述使复杂的问题简明形象。

例如:张小华和赵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张小华向东走,速度是60米/分;赵丽向西走,速度是55米/分。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画图整理信息,然后将图文结合起来,很容易看清两个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而行,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两人3分钟所行路程的总和。将文字与例题的图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从同一地点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反向而行、最终相距越来越远,两人所行的路程总和就是两地相距的路程,或者可以用“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解决问题。

三、经历情境体验,厘清数量关系

小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知识面狭窄等因素的影响,对一些词句的含义缺少认识,对数学问题中的某些事件接触较少,这些情况常常会干扰学生的阅读理解。

有这样一个思考题:小华和小明分别从一座桥的两端同时出发,往返于桥的两端之间,小华的速度是65米/分,小明的速度是70米/分,经过5分钟两人第二次相遇。这座桥长多少米?一些学生读完一遍题目,就脱口而出:“这个题目太简单了,不就是两个人走的路程除以2嘛!”很多学生纷纷应和,但也有个别学生提出质疑,老师耐心地等待“争执”继续。当学生发现无谓的争执并没有用,纷纷思考起来,有的学生冥思苦想,有的学生低头画图,还有一组同桌将自己的课桌当桥头,两人各伸出一手分別从两边相向而行。老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发现演一演能帮助自己理解题目意思,于是也纷纷效仿起来,一次不理解的再来第二次、第三次,很快学生都能发现:在第二次相遇时,两个同学所走的路程是桥长的3倍,而不是2倍或者4倍。

相对于静态的文本,这种“阅读+表演+思考”的方法更加直观明了,有效地还原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搭起沟通桥梁,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生平时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来体验数学问题情境的过程,从而正确理解文本。

四、注重阅读拓展,开阔学习视野

现行苏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还有很多课外阅读材料,涉及的章节内容不同,形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你知道吗?”和“思考题”两种,均涵盖数学史料、探究活动、问题思考等等。这部分内容往往因教材篇幅的限制比较精炼,教师可以在阅读前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网络拓展阅读,并引导学生在班级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有的阅读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思维宽度,提高审题、解题的灵活性、准确性。在相遇问题的学习之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更多类似的问题大家分享,从而开阔学习视野,发展学生思维。

总之,不管是知识的介绍、例题的讲解、规律的探究,还是习题的解答,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通过圈圈画画、说说议议等辅助方式,边阅读边思考边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数学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江苏 太仓215400)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指导核心素养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数”山有路“读”为径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