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优势及实践模式*
——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2-24王小蕾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宁夏贫困地区贫困户

王小蕾,刘 瑜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吴忠 751100)

当前宁夏的脱贫攻坚进入了决胜阶段,要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造血式”扶贫的独特作用,是脱贫攻坚的有生力量。

一、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优势和价值

职业教育承担了绝大部分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任务,而且不仅开展学历教育,还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具有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

1.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总和[1]。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再加上高职院校拥有大批各专业的师资人才,成为贫困地区基本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重要来源。在学历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教育,采取对口扶贫、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能,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面向贫困人口提供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的短期技能培训和实训环节的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技术知识凝结在劳动力身上,实现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

2.优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贫困地区应立足本地支柱型农业产业,进行产业链延伸,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关键。面对当前农产品价格低、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等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亟需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是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等问题的可靠路径。通过落实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同时,高职院校以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与创业培训为第一平台,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根据地域资源优势,突出区域产业发展的特色,促进产业扶贫差异化、精细化发展。

3.彰显高职院校教育特色,提升自身办学价值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能够胜任一线工作的实践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等院校扩招力度不断加大。但对于贫困地区学生而言,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还是无法达到高等院校招生的标准。相比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门槛相对较低,可以为这部分贫困学生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既有利于改善贫困学生的贫困状况,也凸显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其办学价值。

二、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利用高职院校助力精准扶贫、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但在宁夏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精神扶贫工作开展不到位

近几年,宁夏职业院校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温暖,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但在调研中也发现,有的职业院校图省事,为达到脱贫的数字目标,采取的是“授鱼式”扶贫,如直接发放物资和现金给贫困户,催生了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由于往往忽视了精神脱贫,即对贫困人口思想观念、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持不多,结果导致农村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显现和激化。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职业院校应注重给予扶贫对象思想上的鼓励和引导,从思想上拔掉贫困户的“穷根”,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2.驻村扶贫效果不够明显

由于职业教育参与服务精准扶贫的时间短、经验不足,致使有的院校派出的驻村干部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对乡情、村情不够熟悉,对国家和自治区扶贫政策的掌握也不全面,把帮扶等同于救助,对开展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认识不到位,对帮什么、怎样帮,扶什么、怎么扶缺乏深入思考。也有的院校对帮扶点的帮扶仍然是实地调研考察帮扶点的农业产业现状,采取对口扶贫方式实施帮扶点的帮扶,没有挖掘出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社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特点,致使扶贫工作不够高效。

3.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程度不深

根据职业教育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校企合作持续性较弱,校企合作不到1年的占9.7%,1-2年为22.3%,2-3年为50.5%,5年以上仅为 17.5%[2]。总体来看,我国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持续性较差的问题,宁夏作为西部贫困地区,校企合作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从企业参与宁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真实情况来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侧重经济扶贫,主要是给职业院校资金上的投入,未能充分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中,也未能参与到对帮扶对象整体产业升级的谋划和实施。

三、高职院校助力宁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作为宁夏职业教育的“领头雁”,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办学优势,主动作为,聚焦重点人群,实施招生就业扶贫计划、产业对接扶贫计划、职业技能扶贫计划、农业人才扶贫计划和终身教育扶贫计划[3]。切实发挥了职教扶贫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比较有代表性且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举措如下,希望能够为其他院校提供一定参考。

1.主动对接帮扶,转变致富观念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打赢精准扶贫战的关键。西吉县马莲乡南川村和东洼村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扶贫点。学院在精准扶贫中,注重思想观念的转变,为贫困户脱贫致富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方面,加强与扶贫村建档立卡户的互动交流。面向西吉县马莲乡南川村和东洼村15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部门帮扶责任人采取入户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络、节日慰问等方式,多方熟知建档立卡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致贫原因、帮扶需求、脱贫意愿等情况,积极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克服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鼓励村民摆脱贫困面貌,多方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引领作用。各驻村第一书记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抓班子、带队伍;指导村庄经济发展,全力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力抓村上精神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发展稳定正能量。

2.开展职业培训和科技服务,增强脱贫致富本领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在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方面的优势,面向贫困人口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一是依托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资源,利用电大办学系统,实施送教下乡。面向贫困户开展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加大对贫困户教育培训力度。如,2018年举办了“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西吉电大教学点种植养殖技术骨干培训班,西吉县马莲乡50位村民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贫困地区人口整体素质。二是在实际帮扶过程中,深入开展科技扶贫。学院推荐23名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涉农专业教师作为2018年至2020年自治区科技扶贫指导员,以组团式方式对同心县、沙坡头区等23个深度贫困村,通过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开展科技扶贫指导服务,开展科技示范和普及培训,为贫困户独自开展致富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3.发展增收产业,全面服务农村区域经济

产业化经济是提高精准帮扶效益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技术和校企合作方面的优势,与永宁县闽宁镇达成合作协议,提供优良菌包30万袋,促进了永宁县闽宁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帮助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和顺新村、金星村等生态移民村发展食用菌产业,与西夏区科技局合作,帮助建设了同阳新村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提供菌包及技术指导。帮助西吉县马莲乡南川村和东洼村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争取18.7万元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引进企业投资900万元新建肉牛养殖基地,为马莲乡和南川村发展经济奠定基础。2018年学院教师组成的沙坡头区硒砂瓜产业扶贫专家团,先后到达沙坡头区深度贫困的熊水村、梁水村、黄泉村和米粮川村,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开展硒砂瓜种植技术指导和新技术培训。总之,学院认真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激发产业发展动力,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地转化为富民成果,让贫困户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4.认真落实资助政策,助力学生实现出彩人生

学院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宗旨,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2017-2018学年,学院已有1557名学生享受建档立卡户及农林专业减免学费政策,共计653.94万元;发放国家奖助学金568.7万元,惠及1795人;生源地助学贷款1018.09万元,惠及2244人;燕宝助学金605.6万元,惠及3028人;安排校内学生勤工助学346人次,发放金额4.9万余元,切实把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学院紧紧围绕“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创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如: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西吉县贫困学生杨亚军,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毕业后成立了宁夏拓之展培训有限公司,目前年营业额已过百万[4]。经过摸索实践,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育苗(校内创业街培育)-孵化(创客园孵化)-创业(注册公司,独立经营)的运作模式。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先由校内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再接受创业导师或企业指导教师的孵化,最终按照企业管理方式运营,成功实现创业。

总之,精准扶贫呼唤精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治贫富民的重要抓手,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打造培训、就业、扶贫直通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勇担职业教育助力自治区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主动作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希望能够为其他高职院校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宁夏贫困地区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宁夏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