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审评 标准中标点符号用法

2019-12-23焦秋英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标号顿号逗号

焦秋英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表达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表示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的功能,而且还有辅助修辞和增强语意表达效果的作用。用错标点,可能会改变文句的含义和语气,背离作者的初衷;有时标点的位置放错,也会改变文句的意思,导致表达内容错误。因此,起草和编辑加工标准,务必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本文以GB/T 15834—2011《標点符号用法》为基础,对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汇总整理,旨在为标准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前三种为句末点号,后四种为句内点号)。点号不可以出现在行首。

1.句号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句号的形式是“。”。

句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句尾,表示陈述语气。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

(2)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句号的误用非常常见,主要原因是分不清到哪里是一个句子。句号误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多用,一种是漏用。

【示例】对于新申请车辆型式批准的车型,自XX日起开始执行。对于已获得车辆型式批准的车型,自XX日开始执行。

第一个句号就属于句号多用。前后两句话为明显的并列关系,应用分号。

【示例】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发病率高,发展迅速,由于症状隐匿,难以早期发现。

句号的使用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而是句子是否结束。因此,第一个逗号可以改为句号。

2.问号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问号的形式是“?”。

问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4)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应注意:不能看到句子中有疑问词就用问号。

【示例】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这个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所以不应该使用问号。

3.叹号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叹号的形式是“!”。

叹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

(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3)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4)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

应注意:不要在带有一般感情色彩的陈述句末使用叹号,也不要在句内使用叹号。

【示例】祖国壮丽的河山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游子的心。

此处,不应使用感叹号,因为该句是作为主语使用的。

4.逗号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逗号的形式是“,”。

逗号的基本用法:

(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

(2)用于以下各种语法位置:

1)较长的主语之后;

2)句首的状语之后;

3)较长的宾语之前;

4)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5)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

6)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3)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1)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2)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3)某些序次语之后。

5.顿号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顿号的形式是“、”。

顿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3)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应注意:英文没有顿号,并列成分一律使用逗号;并列项是中英文夹杂的情况,可以一律使用顿号;列举的不是同类项,中间不能用顿号;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示例】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

因后一句和前一句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所以应使用逗号。

6.分号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的形式是“;”。

分号的基本用法:

(1)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

(2)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3)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应注意: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时,如果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一定要用分号;并列的短语间的停顿只能用逗号或者顿号,不能用分号;非并列关系的分句间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分号;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示例】衡量一个人记忆的好坏,一般有以下4个标准:记忆的广度;记忆的速度;记忆的長久性;记忆的准确性。

这3个分号的使用是没有必要的,应使用逗号。

逗号、顿号、分号的区分:

(1)逗号与顿号。逗号和顿号都表示停顿,逗号表示的停顿长,顿号表示的停顿短。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之类的词语时,“等”类词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末尾的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类词时,“等”类词前应用逗号。

(2)逗号与分号。当复句的表述不复杂、层次不多,相连的分句语气比较紧凑、分句内部也没有使用逗号表示停顿时,分句间的停顿多用逗号。当用逗号不易分清多重复句内部的层次,而用句号又可能割裂前后关系的地方,应用分号表示停顿。

(3)顿号、逗号和分号。句内点号中,顿号表示的停顿最短、层次最低,通常只能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最长、层次最高,可以用来表示复句的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逗号介于两者之间,既可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也可表示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若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分句之间就应用分号。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7.冒号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冒号的形式是“:”。

冒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2)表示总结上文。

(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冒号与逗号的区别:位于引文之前的“说”“道”后用冒号。位于引文之后的“说”“道”分两种情况:处于句末时,其后用句号;“说”“道”后还有其他成分时,其后用逗号。插在话语中间的“说”“道”类词语后只能用逗号表示停顿。

二、标号

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1.引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引号的形式有双引号“ “” ”和单引号“‘”两种。

引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

较易犯的错误是:词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加了引号。

【示例】这一片房屋都属于“危房”,需要改造。

此句就没有必要加引号。

2.括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括号的主要形式是圆括号“()”,其他形式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

括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下列各种情况,均用圆括号: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2)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3)标示序次语;

4)标示引语的出处;

5)标示汉语拼音注音。

(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3) 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可用方头括号。

(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可用六角括号。

(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时,可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

(6)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种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应注意: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句外括号则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

3.破折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破折号的形式是“——”。

破折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

(2)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

(3)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

(4)标示话题的转换。

(5)标示声音的延长。

(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7)标示引出对话。

(8)标示事项列举分承。

(9)用于副标题之前。

(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4.省略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省略号的形式是“……”。

省略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引文的省略。

(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3)标示语意未尽。

(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7)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

应注意:省略号和“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

5.着重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重要的或需要指明的文字。着重号的形式是“.”,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

着重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语段中重要的文字。

(2)标示语段中需要指明的文字。

应注意:不应使用文字下加直线或者波浪线等形式表示着重。

6.连接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一字线“—”和波浪线“~”三种。

标示下列情况,均用短横线:

(1)化合物的名称或表格、插图的编号。

(2)连接号码,包括门牌号码、电话号码,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等。

(3)在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

(4)某些产品的名称和型号。

(5)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

标示下列情况,一般用一字线,有时也用波浪线:

(1)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

(2)标示数值范围的起止。

波浪线连接号用于标示数值范围时,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前一数值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以省略。

7.间隔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分界。间隔号的形式是“·”。

间隔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

(2)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

(3)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

(4) 用在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

(5)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当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

应注意:当并列短语构成的标题中已用间隔号隔开时,不应再用“和”类连词。

8.书名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书名号的形式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两种。

书名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4)标示作品名的简称。

(5)当书名号中还需要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

应注意: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会议等不能用书名号;书名或者篇名末尾有叹号或问号,应放在书名号内;英文中没有书名号,一般用斜体表示书名。

9.专名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古籍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特定类专有名词。专名号的形式是一条直线,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

专名号的基本用法:

(1)标示古籍、古籍引文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专有名词,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民族名、朝代名、年号、宗教名、官署名、组织名等。

(2)现代汉语文本中的上述专有名词,以及古籍和现代文本中的单位名、官职名、事件名、会议名、书名等不应使用专名号。必须使用标号标示时,宜使用其他相应标号(如引号、书名号等)。

10.分隔号

标号的一种,标示诗行、节拍及某些相关文字的分隔。分隔号的形式是“/”。

分隔号的基本用法:

(1)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也可使用逗号和分号)。

(2)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

(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4)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

(5)分隔层级或类别。

应注意:使用分隔号时,紧贴着分隔号的前后通常不用点号;不要将分隔号与“或”同用。

參考文献

[1]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2] 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猜你喜欢

标号顿号逗号
顿号的自我介绍
逗号
3≤m≤8,n≥6时射影平面网格图G璵,n的L(2,1)-标号
几类图的字典式乘积图的(d,1)-全标号
别小看了顿号
逗号里的奥秘
自傲的逗号
一致仙人掌树的Felicitous性质
糊涂的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