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记忆

2019-12-23宁颖芳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女红葡萄藤窗花

涝池

水是眼波横。在缺水的北方,涝池就像是村庄的眼睛,清澈,灵动,盛放着丰富的乡村故事。

童年时,涝池也是我们的乐园。它位于宁家村四个自然村中间,四周是杨树与柳树,倒影入水,增添了几许如诗如画的韵味。北边是一座由寺庙改造而成的小学,在涝池与学校中间有一块平坦的空地,是学校的操场。

涝池是我们洗衣服的地方。吃过午饭,村里大姑娘、小媳妇,或者小女孩,三三两两,端着盆子,拿着木质的洗衣板,有的还拿着棒槌,有说有笑地来到涝池洗衣服。

涝池也是女人聚会谈笑的绝佳场所。在这里,大家一边洗着全家的衣服,一边拉着家常:邻居家又生了个女孩,听说要送人啦;东家的婆婆很厉害;西家的男人又打媳妇了;我家母猪下了一窝小猪;小娟她妈从娘家拿的花样是最新的,明儿个去借一下,雨天不下地,给娃娃们绣个肚兜;后天春蘭出嫁,咱门子的去给三婶帮忙吧;翠莲的公公听说是因为得了不好的病,喝农药死的;秀娥的大闺女红霞听说找了个部队的女婿,是咱们邻村的……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汇集在涝池里。阳光安静地照着,微风吹过来,轻轻地,慢慢地。

夏天的时候,涝池是孩子们的乐园。男孩子在这里戏水、游泳,涝池成为许多乡村男生最初学游泳的地方。小女孩们常常来涝池洗衣服,有奶奶的头巾,爷爷的手帕,弟弟妹妹们的小衣物。一般会早早地来,选一个最好的位置,水深浅刚好,用砖头、石块支好洗衣板,便认真地洗起来。那时候,洗涤剂较少,经常用皂角洗。村口有几棵大皂角树,成熟的皂角用石块砸开,用来洗衣,便会有许多泡沫,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后来有了肥皂,记得有一种塑料包装袋上印着漂亮红花的山丹丹牌洗衣粉。在洗衣服过程中,常常会有小女孩的一声惊呼,那肯定是把肥皂掉进了涝池里。肥皂快用完时又小又滑,稍不注意会掉到水里,有些地方水深,便捞不到了,有些水浅的地方,立刻用手去摸,还可以找到。如果肥皂还比较大,又掉到水里找不到了,小女孩们便会很惋惜很沮丧:唉,回家又要遭妈妈骂了。

夏日午后,天气炎热,蝉在树上鸣叫着。人们在午休小憩,涝池特别安静。待到四点以后,女人们便陆续来到涝池,洗衣服,聊天说笑。涝池上面的小路上,走动着闲散的男人,有些在抽着刚卷好的旱烟,有些在路边下着象棋,有些蹲在一起玩丢方,在地上划几道线,便是一个简易棋盘,你用小土块,我用小树枝,开始金戈铁马、硝烟弥漫起来。几个老汉在涝池东边的空地上放羊,羊吃着鲜嫩的青草,偶尔会咩咩地叫几声。

夕阳西下,太阳的光线越来越暗,乡村的黄昏更加静谧。树梢上有了淡青色的炊烟袅袅萦绕,有老婆婆喊着孙子的小名儿叫着回家喝汤了。喝汤是老家吃晚饭的一种说法。随着太阳落下,暮色四起,饭菜的香味儿似乎也飘到涝池了。边玩边洗衣服的女孩子们也加快了速度,洗完后,端起盆子一起说说笑笑地向家走去。

涝池,洗掉了生活的尘土,洗掉了父辈劳作的艰辛,洗掉了昨日的辛酸,洗掉了女人们的委屈,洗出了一个崭新的明天。流年似水,涝池也洗掉了我们的童年、少年,洗掉了那段贫穷、单纯却不乏乐趣的岁月。

后来,我们长大了,一部分伙伴留在故乡熟悉的土地上,继续地里的耕作,种植小麦、玉米、辣椒;一部分伙伴外出求学,在外地工作、安家,离故乡越来越远,老家也越来越模糊。

再后来,爷爷奶奶也过世了,东边的墓地坟头多了些,村里熟悉的老人少了。偶尔回乡,在村口玩耍的小孩子们竟一个都不认识了。听母亲介绍,再细看,也是偶尔从他们童稚的脸上,发现一点他们父母当年的痕迹与影子。

当年我们上小学时由庙宇改造成的学校已拆掉了,代替它的是一座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学楼。而学校门前的涝池,已经干涸了,四周小草青青。当年那一面明亮的镜子消失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工作、定居,或者去外地打工,留下年老的人守着村子。孩子们去县城或者城市上学了,村里的学校渐渐荒芜。后来小学生少了,学校和附近其他学校合并,这所崭新的宁家村小学便废弃了,一度被乡邻买去做砖厂。现在,听说要改造成村上的养老院。

去年,老家过庙会,唱大戏,我回去了。走到曾经的涝池边,不见当年一丝痕迹,只有荒草依然茂盛。过去的操场所在地,搭了一个戏台,岐山县人民剧团正在上演秦腔戏《五典坡》。台下,稀稀落落地有几个老人坐在小凳子上看戏。周围,零星地摆着小摊,有卖擀面皮、蜂蜜粽子的,还有一些卖日常生活用品的。当年过庙会的盛况不复存在。

台上薛平贵唱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三姐不信菱花看,不像当年彩楼前……

葡萄藤下

老家院子里有一棵葡萄树。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我家从老宅子搬到了新盖的房子里。那年春天,母亲从别人家拿来一株小葡萄苗,栽到前院的小花园里。

葡萄树一天天长大了,枝条藤蔓越来越茂盛。母亲搭了架子,葡萄藤沿着架子往上爬,一阵风吹过,一阵雨落下,阳光明亮地照耀着院子,葡萄树长得更快了。几年的时间,藤蔓叶子就覆盖了半个院子的天空。

在长长的炎热的夏日,葡萄藤下便是一个绿树浓荫的好去处。母亲叫人用水泥在葡萄藤下做了一个方形的简易石桌,旁边是两个小石凳。我们经常在这里吃饭、写作业。写累的时候,抬头看看,头顶是茂密的枝叶编织的绿色天空。结出小小的葡萄后,葡萄藤下就有了无穷的乐趣。哪一颗变大了,软了,变成紫色了,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摘下来,放在嘴里品尝。葡萄成熟后,晶莹玉润,变为一颗颗美丽的紫水晶。酸酸甜甜的味道,便是童年的美味与欢乐。

母亲从地里回来,经常会坐在葡萄藤下摘菜。农闲时节,有时对门或者邻居的婶婶、大妈来家串门。她们在葡萄藤下晒太阳,拉家常,织毛衣,纳鞋垫,缝补衣服。葡萄树上会有鸟雀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经常爱来串门的是斜对门的引翠姨,每次她来,肯定又是和丈夫吵了架,来给母亲诉苦。她的丈夫是个乡村小学老师,有两个儿子在上学。从我记事起,他们两口子就吵了一辈子架,几乎天天在吵,从家里吵到街道,街坊邻居都能听到。最后的结果是,引翠姨来我家,坐在院子葡萄藤下,找我母亲评理。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时,母亲常常会劝劝她,安慰她,让她消消气。其实,更多的时候,母亲说不了几句,引翠姨说完骂完,释放了,最后就回家了。葡萄藤下又恢复了平静。

平时放学回家,我和弟弟会在葡萄藤下写作业。放暑假时,我们在葡萄藤下学下象棋和跳棋,或者手捧一本小说看。偶尔,街道会传来冰棍的叫卖声。我们往往抵挡不住诱惑,找自己的零花钱,多是母亲给的几分零钱。我们翻遍口袋,把钱凑在一起,看够不够买两支冰棍,如果不够,就买一支,然后分着吃。那冰冰凉凉又甜甜的滋味,便是夏天最美好的记忆。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在家乡叫乞巧节。七夕这天晚上,母亲说,站在葡萄藤下,会听到在鹊桥上相会的牛郎和织女在说悄悄话。我信以为真,夜晚来临,我就真得站在树下听,但没有听到过什么。传来的,是谁家的狗吠声,是小孩子的哭闹声,是老人的咳嗽声。今年没有听到,错过了,我会在第二年七夕节的晚上准时站在葡萄藤下听,但还是没有听到过。我曾问母亲,是不是他们说话声音太小了,而天上距地上又太远,所以聽不到。母亲说是的,他们后半夜才说话的,你那时早睡了。直到大一些了,我才知道这只是美丽的传说。知道真相后,不禁有些怅惘。

我上大学时,由于家里重新盖房,规划院子,所以那棵在前院长了很多年、陪伴我们长大的葡萄树便被砍伐了。放假回来后问母亲,说那么大的树了,为什么不挪个地方栽呢,母亲说,这棵葡萄树品种老化了,葡萄小,也不是太甜,村里王姨家种的葡萄是新品种,结的果子多,又大又甜,在她家另移栽一个枝条吧。

那棵新葡萄幼苗被栽在了后院,生根发芽,又结葡萄了,但我能见到的次数却很少了。大学毕业后,我又去了外地工作。每到吃葡萄的季节,便会想起那棵陪伴了我们多年的葡萄树,想起葡萄藤下美好的少年时光。

女红

一直以为,会做女红的女子一定是个内心细腻、情感温柔的人。而关于爱情婚姻幸福的画面里,一定也会有这样一个镜头:向晚的微风中,一个女子拿着绣花绷子在绣花,纤长的手指间,是一根银针在上下飞舞,彩线在丝绸布匹上穿梭流连。

等一件绣品完成,一件凝结着姑娘心血与情感的工艺品也就诞生了。看,鲜艳的花儿正含苞怒放,嫩绿的叶子迎风招展,蝴蝶在翩翩起舞,两只鸳鸯在水里嬉戏,一只小鸟在枝头歌唱,还有咧开嘴笑的石榴……

那时候,乡村女孩子们几乎都会绣花、纳鞋垫、缝衣服、织毛衣。我小时候也曾经很努力地学过,但是因为天资愚钝,所以一直没有学会女红。

我的母亲是凤翔县人,凤翔以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而闻名,所以母亲从小心灵手巧,她绣花、织布、缝补衣服样样都行。那时候外婆家家境好,母亲上学上到初中,后来有了工作,在岐山蔡家坡一家机械厂担任出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她和父亲结婚后,一度也上班,由于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逢年过节才回家,母亲作为长媳,要操心一大家人的生活,有了姐姐后,又要照顾年幼的姐姐,还有地里的活儿和繁重的家务,母亲就辞了工作回家,专门照顾一大家人。

纺线、织布、缝补衣物,家里的针线活儿母亲样样都能干。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是家里种了棉花,母亲纺成线,到村里一家染坊去染上色,再织成各种彩条布,然后回来做成衣物。我刚上小学时,经常穿母亲用粗布做的裤子。后来家境好些了,才穿上了的确良、涤纶、棉布等面料做成的衣服。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小时候穿过的最珍爱的一件衣服。那是母亲用玫红色的棉布给我缝制的外衣,在衣领边镶了一道花边,在右前胸位置,是母亲绣的一朵漂亮的粉色牡丹花。记忆中我还有几双漂亮的绣花鞋,有粉色和蓝色的,缎面上是母亲绣的蝴蝶和小花朵,因为喜欢,平时舍不得穿,常常在过年或者走亲戚时才会穿上。

父亲年轻时是个裁缝,会做衣服,在外地一家服装厂工作。每当过年时,我们就盼望父亲回来给我们做新衣服。母亲买好布料,父亲常常在大年二十八、九才回家。他也经常熬夜给我们缝制一件件新衣服,好在初一的早晨,让我们穿戴一新出门去玩。

家里的三个姑姑和姐姐也都会女红。家乡的女孩子,十几岁都学会女红,给弟弟妹妹们缝个扣子,织件毛衣,补个补丁,以减轻母亲的负担。女孩子们还有给自己做嫁妆的任务。几乎妙龄的女子,都会女红。那时订了婚,流行给准女婿做鞋垫,家乡人叫纳鞋垫。量好了他的尺码,便用碎布头或者旧衣服剪成布片,用面粉打成的浆糊一层一层粘在一起,厚度适中,再晒干,根据尺寸画好鞋样,最后再把一层白布作为面层糊在上面,晾干,然后就可以在上面绣花了。一般是画好图案,再用彩线一针一针地去绣。图案多是绕枝莲、鸳鸯等具有爱情寓意的。还有一种比较复杂,是把钉完纱窗后剩下的小块纱窗布放到鞋垫上,再用油笔顺着纱网的细小格子浅浅地在上面画出来,最后再搭配彩线,或菱形,或方形,按照一定的图案仔细地绣出来。

在出嫁前,每个女孩子都要亲手给自己绣几幅门帘脑和枕头套,还要绣出嫁时给亲戚们送的枕头套。看着那些大姐姐们有说有笑地坐在院子里或者家门口大树下,一针一线地为自己绣嫁妆时,她们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红晕与甜蜜的微笑。

我大约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学习女红的。那时,对门的小伙伴丽丽手很巧,和我年纪一样大,她早早辍学了,家务女红样样精通。于是暑假里,我也让妈妈给我做了一个鞋垫样子,跟着丽丽学纳鞋垫。鞋垫小小的,是我自己的尺寸,我想给自己纳一双漂亮的鞋垫。先从最基础的学起。那是一双藏蓝色的鞋垫,我拿白线练手,并且第一次学着戴上了顶针。但是纳鞋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轻松容易。我不会用顶针,便又取下来,谁知一针下去,竟然扎不透,练习了好几次,手指被针扎破了,忙得满头大汗,针脚却是歪歪扭扭。而丽丽的鞋垫针脚细密整齐,看起来很漂亮。丽丽一遍遍教我,我还是手指笨拙。我很沮丧,我连最简单的都学不会,如何奢望能在丝绸上绣出美丽的花儿呢?看来,还是读书更容易吧,于是我就放弃了学女红。

母亲曾从箱底拿出她珍藏了多年的几幅绣品让我看。那是几幅枕头脑,是在粉色、绿色、蓝色的绸缎上绣出来的,有红色的花朵,有蓝色的小鸟,也有鲜艳的桃子、石榴,看起来灵动、鲜活,栩栩如生。母亲说,那是她姐姐在出嫁前为自己绣的嫁妆。可是在十八岁出嫁前夕,她姐姐却因一场病突然去世了。外婆很伤心,把她绣的嫁妆一直收起来留作纪念。母亲长大以后,外婆又把这绣品送给了母亲。母亲舍不得用,一直压在箱底,用来纪念她那死于豆蔻年华的姐姐。

女红于我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远没有读书学习这样有趣。家里有妈妈、姐姐会做女红,没有人逼我去学,父母也指望我好好读书,考大学。于是,我从此没有再动学女红的念头。

直到上了大学,宿舍同学流行在周末织毛衣,我也买来毛线,学习编织,最终也只是学会了织围巾和发带这样最简单的东西,工艺复杂的毛衣最终没有学会。

工作以后,谈恋爱时,那时流行给男朋友织毛衣,当时刚认识的男友也买来毛线,让我给他织件毛衣。我爱写诗,不会织毛衣,就和女友商量,把毛线送到毛衣加工店,让机器替我织了一件毛衣送给他,就算交了差。我知道,那件毛衣是不能和人家女孩子的手织毛衣相比的,那一针一线,倾注了她们的柔情,寄托着她们的爱意,凝结着她们手指的温度。而机器织的,肯定没有手织的毛衣暖和吧。

直到结婚有了孩子,在精于女红的同事的耐心指导下,在她手把手的帮助下,我给老公和孩子各织了一件毛衣。对我来说,那是多么浩大繁琐的工程啊!此后,便再也没有织过。我知道,我连缝一只纽扣都觉得是困难的,织毛衣更是我无法独立完成的艰辛的一件事情。还好,商场的羊毛衫越来越漂亮,我不用为织毛衣而发愁了。甚至改衣物,缝扣子,熨烫衣服,现在都有了专门的店铺,我也不再为自己手笨、为自己不称职而羞愧了。

今生,女红于我,终是陌路。可每当看到美丽的手工绣品,我还是艳羡和惊叹:那该是多么心灵手巧的女子才能绣出来的艺术品啊!

窗花

画窗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府乡村女孩子们都会干的活儿。临近年关,大人們刷墙扫尘,购买年货,女孩子们便互相借画本,准备画窗花。

那时西府农村的房屋窗户,多是传统的小方块木格子窗户,方方正正。老家的习俗,是要在过新年时糊花窗子。一般是把白纸裁成正方形,比窗格子略大一些,然后铺在画本上,把要画的花卉、寿桃等图案,描摹在白纸上,再用水彩颜料涂上色,最后再把窗花粘贴在窗棂上。

画窗花一般是家里女孩子们的任务。村里有好几种画本年年在传用。是爱好美术或者有绘画才华的人在一本厚厚的大本子上画好许多漂亮的栩栩如生的图案式样,多是吉祥、喜庆、美丽的。有鱼、鸳鸯,有牡丹、梅花、荷花等各种漂亮的花卉,也有寿桃、石榴等。窗花一般是成双成对的,图案两个互相对称,在糊窗子的时候,窗花与窗花之间是用正方形的白纸相间隔,或者成菱形,或者是大正方形里套小正方形。总之,别具一格,富有审美趣味。

腊月里,女孩子们坐在烧得暖暖和和的炕头窗前,或者于阳光晴好的中午坐在院子里,一笔一笔地描画着窗花。家里窗户多的,有时要画好几天。女孩子们在一起讨论,哪个图案好看,谁家的画本里有新花样了,大家互相换着画本,想把最新最美的窗花画出来。

窗花画好后,便是涂色。细心的女孩子们有时在一起探讨,这朵花涂成玫红,那朵涂成桃红,还有金黄色的花蕊,叶子这张涂成青绿,那张涂成浅绿……涂好的窗花晾干,便收起来。直到腊月二十八、九,就可以糊窗花了。把面粉加水调成糊状,再加热,一碗自制的浆糊就好了,等晾凉,就可以糊了。在等的过程中,把去年旧的窗花撕掉,用小刀刮干净窗棂,用抹布擦拭掉灰尘,就可以糊了。女孩子们数一下窗棂,再根据格子多少,偶数还是奇数,然后确定规划窗花的形状。最上面一行一般会留下来,手巧的姐姐或者嫂子们会提前用红的、绿的、黄的各色彩纸,剪出各种图案,家乡把这种彩色剪纸叫烟格,要在每个窗子的第一行用的。她们剪出细密生动的图案,有双喜字,有福、禄、寿字,也有双鱼、石榴、寿桃等,精细,美丽。

糊烟格,也是按各色互相对应起来糊的。然后就是糊窗花了。等一面窗子全部糊好,先晾晒着,再糊第二个窗子。等把所有的窗子都糊好了,大家快乐地站在外面院子欣赏,每一个就像是一件艺术品,鲜艳,美丽,喜庆,新年的气氛马上就有了。

家里大人在准备好过年的东西后,站在院子里看糊好的新窗户,那些花儿,那些美丽的图案,让人心情愉悦。这些窗子上的美丽风景,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

晚上,躺在焕然一新的屋子里睡觉,淡淡的月光透过窗花照进来,特别的梦幻和美丽。而在晚上的梦里,也是春暖花开的景象,是花朵的芬芳,是果实的甜美。

正月里,走亲访友,走进每家的院落,大家首先看到的便是美丽的窗花。谁家姑娘的手巧,谁家的窗花最好看,也成了大妈大婶的谈资。

新的窗花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日晒中,会慢慢变旧,褪色,发黄。大家便期待着下一个新年的来临,期待着新的窗花在窗子上绽放。

宁颖芳,女,陕西咸阳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理事。现居咸阳。著有诗集、散文集多部。入选陕西“百优人才”。

猜你喜欢

女红葡萄藤窗花
葡萄藤上的塑料袋
剪窗花
剪窗花
论女红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危机与应对
红楼女红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短文三则
剪窗花
葡萄藤和老朽树
一棵小葡萄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