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静乐县城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简述

2019-12-23

山西水利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槽滩地汾河

(忻州市水利局 山西忻州 034000)

1 工程概况

汾河静乐县城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是静乐县创建卫生城市的一部分,项目区位于县城汾河二桥上下游处。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槽疏浚治理、主槽护岸、引雍水堰、湿地水池、防冲护底、东碾河入汾口绿化等。工程建设任务是在确保治理段河道防洪安全和水质安全的前提下,基本不改变河床形态,通过少量工程措施和丰富的生物措施,拓宽汾河水面面积,构建湿地生态河道,建成以“人、城市、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水利生态工程区。

2 工程布置

汾河静乐县城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起点为县城汾河二桥上游270 m处,即桩号0+000,终点为东西碾河河口,即桩号2+900,治理长度2.9 km。

在整个治理范围内,从北向南,依次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即:1)汾河二桥上下游的湿地生物群落区;2)汾河大桥周围以动态宽阔河面为背景、以滩地湿地池为衬托的人工湿地区;3)东碾河入汾口治理区。三个区域对应的三项工程分别是:1)河道主槽拓宽与边滩综合治理工程;2)湿地绿化工程;3)东碾河入汾口治理工程。

3 工程设计

3.1 河道主槽拓宽及边滩综合治理工程

主要包括主河槽拓宽开挖疏浚、主河槽两侧的顺坝、引水堰、防冲护底、滩地湿地池及生态池等五项内容。

3.1.1 主河槽拓宽开挖疏浚

汾河县城段目前清水主槽宽度过小且不规则,2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380 m3/s,主槽扩宽至100 m并开挖疏浚后,主槽能通过流量388 m3/s,主槽水深1.42 m,2年一遇洪水不漫滩,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行洪作用。

3.1.2 顺坝

新建顺坝5条,用于固定汾河主槽。顺坝采用三层格宾石笼,底层宽4 m,中层宽3 m,顶层宽2.0 m,每层高度均为0.8m,顺坝埋深1.0m,主槽底以上1.4m。顺坝参数详见表1。

表1 顺坝参数统计表

3.1.3 引水堰

引水堰用于壅高滩地湿地池取水口的水位,以利于湿地池引水和滩地绿化。同时,由于引水堰壅高了水位,避免了小洪水漫上滩地对工程造成破坏。新建1#、2#、3#引水堰。引水堰由三层格宾石笼构成,下层宽10 m,中层宽5 m,上层宽2 m,每层高度均为0.8 m,引水堰埋深2 m,主槽底以上0.4 m。引水堰参数详见表2。

表2 引水堰参数统计表

3.1.4 防冲护底

防冲护底布置在引水堰及其下游一定范围内,其作用在于固定河底、均布水流,防治引水堰处及其下游一段距离内形成水流集中冲刷,改变水面形态。

新建防冲护底8道。防冲护底采用双层格宾石笼,每层高0.8 m,底层垂直水流方向长约100 m,顺河长10 m;上层垂直水流方向长100 m,顺河长2 m。防冲坝顶面同该断面河底高程相同,防冲护底参数详见表3。

表3 防冲护底参数统计表

3.1.5 滩地湿地池及生态池

在汾河主槽之外两岸的较宽滩地上,间隔修建湿地池或生态池等水生植物池塘区。新建池塘5处,从上到下依次为1#湿地池、生态池、2#湿地池、3#湿地池和4#湿地池,其中4#湿地池位于东碾河与汾河交汇处延伸的二级高滩上。池塘平面造型似一排振翅欲飞的天鹅。

为控制池塘水位,每个池塘进水口分别设-C25钢筋混凝土引水闸门。水闸设置于格宾石笼顺坝中间,闸门主体高2.6 m,宽1.7 m,厚1 m。引水渠宽度3~5 m不等,同时兼顾景观造型,引水渠深1 m,边坡均为1∶0.5。由于各池塘进、出水口间水头差较大,在池塘内宽度较窄处适当布置落差建筑,并配套设置防冲护底,以达到调节纵坡,均衡水面的作用。

1#湿地池布置在汾河二桥下游约400 m的汾河右岸,长370 m,宽20~50 m,平面呈鹅形。

生态池布置在汾河大桥上游约400 m处的汾河左岸、长145 m,宽15~40 m不等。

2#湿地池布置在汾河大桥上游约200 m处的汾河左岸,长130 m,宽15~35 m不等。2#湿地池与生态池串联,与生态池共用一个取水口。

3#湿地池布置在汾河大桥下游约400 m的汾河左岸、规划200 m河宽的滩地之上。3#湿地池布置为长约330 m,宽10~40 m不等的狭长条形。

4#湿地池布置在汾河大桥下游约400 m的汾河左岸、规划200 m河宽之外的二级滩地之上,属于汾河、东碾河交汇处东碾河入汾口治理的自然延伸。二级滩地边线采用格宾石笼+生物护岸进行防护,格宾石笼共两层,底层宽3.0 m,顶层宽2.0 m,每层高度均为0.8 m。4#湿地池布置为长约540 m,宽10~40 m不等的狭长条形。

池塘设计参数和种植水生植物分别见表4和表5。

表4 池塘设计参数统计表

3.2 湿地绿化工程

位于治理区段内主河槽东西两侧包括滩地湿地池在内的河滩,均为湿地展示区,主要展示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本区以适宜北方气候的水生植物为主,并配以适量灌木,共同形成特色展示区,为陆生、水生及两栖动物提供生存空间。通过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展示,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延续汾河的自然地域文脉,表现出自然界的另一种美,唤醒人们记忆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治理区范围内绿化可分为三个区域:即水生植物种植区、湿生植物种植区、陆生植物种植区。

1)水生、湿生植物种植区:水生植物主要种植在池塘里,以适宜北方气候条件的水生植物为主,并配以适量野生花卉;在水位较浅区域或岸边种植湿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相呼应。详见表5。

表5 水生植物名录表 单位:m2

2)地被种植区。为满足行洪要求,在规划200 m宽河道滩地内只种植地被。种植位置和数量详见表6。

表6 地被名录表单位:m2

3.3 东碾河入汾口治理工程

东碾河入汾口治理面积约13 000 m2,通过10年一遇水面线计算,东碾河入汾口治理区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为了同周边环境和既有的城市地标—中心主雕塑景观相协调,治理区种植以灌木、地被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生态植物群;临河侧为采用格宾石笼+生物护岸,长度为220m,格宾石笼总共为5层,从下而上宽度分别为6 m、5 m、4 m、3 m、2 m,每层高度均为0.8 m。通过治理,实现东碾河入汾口绿化美化。

4 结语

汾河静乐县城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河道治理、种植、保留大面积水生植物、构建湿地生态河道,改善了县城人居环境,实现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统一,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尤其是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治理方式,对其它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主槽滩地汾河
陪汾河走一走
洞庭湖区滩地及稻田洼地资源分布研究
洪水对黄河下游淤滩刷槽影响试验研究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段持续淤积期的主槽摆动特点*
福建莆田木兰溪防洪工程白塘段滩地及河道整治方案探讨
河床横向摆动计算方法及其在黄河下游游荡段的应用
汾河水韵
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时空演化与扰动因子分析
论山丘区中小河流滩地生态修复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