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学生运动性疲劳的比较研究

2019-12-23杜晨璐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06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脑力条目问卷

□ 杜晨璐(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陕西 西安 710068)

前言

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收缩或者最大输出功率暂时性下降的生理现象。当代的大学生是一群活泼的、热情的、正在迅速成长并且发展的集体,身上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也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处在此期的大学生因学习压力、环境因素、生活压力与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因素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症状。其中疲劳就是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个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都会不同程度感到疲劳,为了探明大学生的疲劳症状,消除影响大学生疲劳过度和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甘肃天水师范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疲劳做比较,得出影响学生疲劳的原因。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天水师范学院2013级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疲劳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和校内图书馆查阅关于疲劳产生的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水师范学院体育专业的75名学生与非体育专业的75名学生做问卷调查。体育教育学生发放问卷30份回收27份,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43份,有效67份。非体育专业学生一资环学院为主,共发放75份回收71份,有效问卷68份。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论文问卷用了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大学生的疲劳症状以及疲劳严重程度。本次调查的方式采用的是无记名方式,问卷填写结束后,收回问卷。

评分方法:本论文的问卷调查的条目分为2个等级,参加测试的学生仔细阅读问卷的每一条陈述句,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完全不同意选择“1”,完全同意选择“2”。待学生做出选择后进行数理统计然后取其算数平均值再对样本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每个条目的分值。

(3)数理统计法。

调查问卷回收后,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便归纳总结,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疲劳的概述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尤其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因超负荷的学习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适度压力,使之产生了疲劳。通过总结得出,正常人的疲劳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和三个级别:

三个层次为:轻度的疲劳、中度的疲劳和非常疲劳。(1)在正常的生活情况下人产生疲劳是正常的,轻度的疲劳可以通过调节在短时间内消除;(2)中度的疲劳在起初发现时可通过采取适当的手段或者措施而消除,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但是如果中度疲劳在早期发现时未能及时消除掉,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损伤身体健康;(3)而非常疲劳就是人在发现疲劳以后继续长时间超负荷消耗身体能量所导致,如果在明知道疲劳已经超出身体承受范围后还不立即克制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个级别为:脑力、身体、心理疲劳。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因为各种生理反应产生不同的疲劳状况。(1)脑力疲劳是人长时间用脑、熬夜和身体疾病等引起的大脑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而出现的疲劳感,而在当前社会现状下,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严峻的升学考试、就业形势更是提醒我们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被迫人们为了生存不断的加大大脑的工作强度,长此以往,导致大脑消耗过大而摄入不足,也成为了产生脑力疲劳的关键;(2)身体疲劳是人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药物摄取、运动等一些方面处理不当而造成细胞代谢未能及时恢复导致的身体疲劳状态;(3)心理疲劳是因人不间断的工作、学习导致神经系统过于紧张或受到强烈的劣性精神刺激而导致的对工作的热情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倦的一种消极现象,严重的心理疲劳还会导致心理疾病,如头晕、头疼、失眠、记忆力减退、惧怕声音、光源等都是人长时间心理疲劳而导致的后果。研究表明,要提高身体机能健康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加强与改善人们对三种不同疲劳的免疫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科学性和正常生活规律来恢复身体机能,只有正确规范生活后才可以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并使身体恢复到理想健康状态。

2.2、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疲劳结果对比分析

疲劳的结果成对样本问卷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疲劳结果显示为:第2个条目体育专业学生不完全同意的有49人,完全同意的人为18人。第3个条目体育专业学生不完全同意的有36人,完全同意的人为31人。非体育专业学生不完全同意的有27人,完全同意的人为38人。从以上2个条目看出体育专业学生的疲劳结果高于非体育专业,原因是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量较大。条目3体育专业学生疲劳低于非体育专业。

2.3、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疲劳对比分析

首先是专业差异性,体育专业上课的内容以身体运动项目居多(如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排球、羽毛球等),除了身体运动外,一些实践课程还开设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相比非体育专业而言,体育专业学生总体学习课程多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不仅要进行身体运动,还要学习理论知识;其次环境特殊性,我院体育专业学生课程主要以身体运动项目为主,一些课程需要在田径场,体育馆进行,由于气候、环境的影响,处在高原地区进行身体运动练习要比低海拔地区困难,而非体育专业学生多数课程都是在室内完成,所以在身体疲劳程度上低于体育专业学生。

2.4、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疲劳对比分析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疲劳有显著差异,何为心理疲劳,它是因人长时间不间断的做某一项事情导致神经系统过于紧张或受到强烈的劣性精神刺激而产生厌倦的一种消极现象,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而言,每天都要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要不停的重复做一些运动项目,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项目产生消极心理,情绪也相对降低,从而导致心理疲劳的产生,且通过调查发现,年级高的体育专业学生心理疲劳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如头晕、头疼、失眠、记忆力减退等都是高年级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非体育专业学生相对而言开设的公共课程比较多,学生的选择范围比较广,很多课程都是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这一理由也成为了非体育专业学生心理疲劳低于体育专业的原因。

2.5、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脑力疲劳对比分析

对2个脑力疲劳成对样本问卷进行统计,脑力疲劳是人长时间用脑、熬夜等引起的大脑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出现的倦怠感,体育专业学生本身是一个以身体运动为主同时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殊群体,在营养物质方面的摄入量与非体育专业学生是相同的,但体育专业身体素质要求却高于其他系,由于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就相对消耗过快,长时间的超量运动得不到恢复就容易导致身体营养欠缺,从而大脑的工作强度就会降低,长此以往,导致大脑消耗过大而摄入不足产生脑力疲劳,而非体育专业在身体素质上要求相对较低,这一结果就成为导致体育专业学生脑力疲劳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原因。

3、结论

(1)身体疲劳问卷:显示体育专业身体疲劳高于非体育专业;

(2)心理疲劳问卷:所有测试条目结果体育专业都高于非体育专业;

(3)脑力疲劳问卷:14、15条目结果体育专业也高于非体育专业。

4、建议

4.1、激发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可以激发人内在力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兴趣是能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动力,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就能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假如学生对某一课程有兴趣,它就会持续专心去学习它、钻研它,会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中,如果能使这些状态保持下去,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那么就会自然的对疲劳产生抗体,从而达到消除疲劳。

4.2、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如何有效的预防大学生的疲劳产生,首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在上课时间内,课堂教学氛围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越高,就会对疲劳产生抵制,这样教学的效率也会越好,如果课堂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会影响老师的讲课;与学生的听课,如此反复,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倦怠,感到疲劳。因此在课堂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做好课堂的管理与组织,发现课堂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及时找到有效方法进行解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4.3、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不管学习多累,在课余时间都要培养一种或几种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丰富自己课余生活最重要的因素,它可以让我们的知识面更加的广泛,也会给我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增添更多有趣的话题,充实大学生活,这样不仅能使枯燥乏味的业余时间得到改善,还能使疲劳得到缓解与消除。

猜你喜欢

脑力条目问卷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COSMIN-RoB清单中测量工具内容效度研究的偏倚风险清单解读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脑力百分百
脑力对对碰
脑力对对碰
问卷大调查
脑力对对碰
问卷你做主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