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发展对株洲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作用的研究

2019-12-23刘剑飞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株洲产业园人才

文/刘剑飞,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产业交融的一种重要现象,产业专业多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输出;从转移过程来看,其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资源、生产支撑型态的转移,通过这些要素的转移,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结构得以调整,经济关系得以优化。产业转移中,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职业教育程度等都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改变了产业转移的条件,更对其结构动因及分类作用明显。新时期,产业发展对于科技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开始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基于此,本文结合株洲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就职业教育发展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的作用展开分析。

1 株洲产业承接转移的方向

1.1 株洲产业承接转移特点

株洲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株洲凭借着自身优越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承接了我国东部地区转移而来的较多产业,其不仅辅助东部沿海地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更有效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发展过程来看,株洲地区的产业承接转移与我国整体产业转移趋势基本相同,其转移过程正逐步向着资本密集产业、技术密集产业、整体产业链转移,并且产业转移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广,此外在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的主导角色发生改变,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使得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中,中西部各省市地区的竞争愈发激烈。新时期,要进一步提升株洲产业承接转移能力,就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发展作用,增强该地区产业承接转移中的技术含量。

1.2 株洲产业承接转移的基本方向

就株洲而言,其产业承接转移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层面:其一,纺织服装工业是株洲承接转移东部地区的基础工业类型,这主要是有株洲地区本身具有较为成熟的服装市场,同时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具有较多的农产品种类。在地区发展中,承接东部纺织服装工业,能实现本地区服装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并增强地区服装品牌效益。其二,株洲地区的硬质合金原材料储量丰富,同时受国家、当地政府政策优势引导,越来越多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落户株洲,这使得株洲与东部沿海相关企业形成了上下游协作的配套关系,实现了当地企业向专业化基地的聚拢。其三,株洲地区具有较为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这使得该地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促进了当地区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的有序发展。其四,随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各地区的人才优势逐渐凸显,其在电子信息产业、低碳产业等方面的建设日益深入。就电子信息产业而言,该地区拥有国家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基地,这为产业集聚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区域企业互补联动的新格局。而低碳产业包含了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能源、燃料电池、高能电源、建筑节能、精细化工领域等企业类型,这符合我国两型社会发展需要,可持续性较强。其五,基于株洲产业形态发展现状,其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投入也日益增加,现阶段,株洲开始承接并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其实现了株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有效的实现了株洲的可持续发展。

2 职业教育发展对株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

2.1 提升劳动者专业素质

劳动者专业素质对于社会生产和建设能力具有较大影响,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劳动者专业素质和其受教育程度具有较大影响。株洲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其大力推进当地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对提升起到当地劳动者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株洲地区产业建设中,一线工程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具体而言,随着大众教育的普及,各行业在人才层次上有所提升,同时人才类型、人才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即相比于老一辈从业人员,当前在职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明显较高,这为株洲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可能。

2.2 促进当地就业率提升

职业教育发展使得株洲地区有能力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同时产业类型的丰富使得当地就业机会大大增加,这有效的提升了当地的就业率。从本质上讲,就业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株洲而言,当地人口众多,就业形势严峻,虽然其承接了东部较多的产业企业,然受自身从业能力影响,较多的群体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大批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前在教育,这使得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加,增强了劳动者的适应性,同时拓宽其就业渠道,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3 促使同业产业集群化

新经济形态下,产业集群式工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其也是企业扩大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株洲承接产业转移中,落户到该地区的产业也逐步显露出了集群化的特征。具体而言,在传统产业转移承接中,株洲地区的承接能力有限,尤其是受当地劳动资源素质、资金影响,其在技术性产业、科研产业、金融产业、服务型产业等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而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该地区的人才优势逐步凸显,这使得专业产业的类型更加多样,尤其是随着国家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株洲有能力承接高新产业的转移,这有效的促进了当地产业形态的多元发展,增强了地区经济活力,实现了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4 推动当地劳动力转移

随着株洲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其工业化发展程度愈发深入,其有效的带动了当地的城镇化发展。这是由于工业化进程会导致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在株洲经济发展中,其承接的产业涉及纺织、有色金属深加工、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能源、燃料电池、高能电源、建筑节能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个行业,这使得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受农村推力和城镇拉力的共同作用,当地的城镇化建设迅速推进。从发展过程来看,职业教育发展是当地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动因之一,同时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发展又反作用于职业教育,这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 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株洲承接产业转移问题

3.1 人才结构仍需优化

对于株洲而言,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提升始终绕不开人才资源。现阶段,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株洲人才素质从总体上得到了提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较多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仍为简单性操作技能,而高技能人才、技师、技术工人等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却又非常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株洲产业结构升级的突出因素。同时,部分劳动者学习从业技能,其出发点在于适应城镇生活,这使得其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后,进行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影响了自身专业能力的再次提升。故而从人才精神层面讲,株洲地区尚缺乏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高素质劳动者。新时期,要进一步优化株洲地气人才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促进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再次提升,就必须实现普通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转变。

3.2 政府职能发挥有限

在我国产业发展环境下,政府是职业教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在实践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引导服务,才能地区承接产业专业创造条件。然而在实践中,我国地方政府技能遵照国家职业教育的要求,简单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劳动者职业教育,然而在职业教育指导、内容划分、学员引导和考核方面的建设较为确实,这使得政府服务职能流于形式,很多细化教育及服务内容难以落到实处。譬如,在株洲地区教育发展中,当地政府存在较为明显的重普教而轻职教问题,具体而言,其在职教方面的教育投入先对有限,同时职教专项经费和奖助力度不断,这严重制约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层级、人才能力难以适应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需要。

3.3 产业园区建设不足

现阶段,产业园区是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建设过程来看,加快产业园区建设,能实现企业的规模集群,实现集约化发展,同时,其能提升株洲对于外来专业产业的吸引能力,并在增强当地区域竞争优势的同时,引导更多的企业落户株洲。然而在实践中,株洲地气的产业园区建设仍显不足,除国家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基地外,该地在其它行业产业园区方面的建设尚显不足,很多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仍然不够充分,这制约了株洲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阻碍。

3.4 金融服务能力有限

产业转移会带动经济资源的转移,株洲承接产业发展中,其已经承接了东部沿海地区较多的产业形态,这使得在当地经济发挥中,需鼓励并引导金融产业的发展,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形态的匹配。然而在实践中,该地区高级金融人才短缺,其金融产业的引入时间较短,且金融企业在服务方法及模式上尚不完善;同时政府在金融方面的引导力度不足,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株洲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新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株洲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需进行金融服务能的不断优化。

4 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株洲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为转移企业提供人才保证

新经济形态下,企业产业转移的目的在于缩小经济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当东部沿海企业转移到株洲地区时,其为株洲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株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管理中,为确保这些企业具有良好的生存空间,株洲地区应为转移企业提供用工和人才保障。即在用人管理中,株洲地区应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不断延伸就业服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具体而言,当地政府应进行转移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准确掌握用工企业的人力需求层次,并在满足当下需要的同时,进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训制度,然后普及职业教育,开展订单式的定向培训,以此提升劳动者的专业素质,满足专业企业发展需要。

4.2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的发挥

政府在株洲承接从产业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株洲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与政府服务能力关系密切。实践中,当地政府部门应对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并在转化自身职能的基础上,简化审批程序,提升自身行政效能。一方面,其应持续性的推进政审批制度改革、城市管理体制、财税体制以及事业单位改革,为本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本地区的投资环境监管体系,并在实际管理中,采用团队室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对转移产业及项目进行项目计划、项目控制项目实施的全方位管理,以此保证当地职业教育、资源环境与产业行业的平衡,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协调的目的。

4.3 注重株洲产业园区建设

强力推进株洲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能有效地增强园区的吸引能力,并提升其承接大产业、大项目的运维能力。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现状来看,株洲地区产业园区建设应注重以下要点把控:其一,在园区管理中,应结合自身第二、第三产业的具体形态,建设规模较大、集群效益突出的园区,并确保产业园区与地区资源相互匹配,实现统一行业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其二,在产业园区管理中,应注重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的不断优化,从而实现产业园区的综合发展。其三,在产业园区建设中,鼓励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共赢机制,同时强化项目进入及退出机制,实现产业园区结构形态的不断优化。

4.4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是株洲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优化当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轴端。一方面,当地政府应注重协调机制的有效建立,即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为转移企业开设金融账务,实现金融结算、融资、财务管理过的全面优化。另一方面,应不断提升金融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建设绿色通道,保证金融流动的效率与质量,以此来满足转移产业发挥需要。此外,在金融服务过程中,还应注重政府对金融企业的监管,从而在保证金融服务规范性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以此来满足当地企业及经济发展需要。

5 结论

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株洲承接转移产业具有较大影响。实践过程中,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发展对株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并在分析当前承接产业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进行防治处理,才能有效的提升株洲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而促进株洲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株洲产业园人才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人才云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株洲地域美食文化系列招贴设计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株洲工业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璀璨明珠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