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就业问题分析

2019-12-23张家豪四川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就业机会竞争性

文/张家豪,四川大学

1 界定研究范围

1.1 就业问题的界定范围

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中,公共物品是非垄断性的和非竞争性的。非竞争性主要是指在提供公共产品后,即使增加了一个人的消费,其他消费者的收入也不会减少。同时,也不会造成社会成本的增加,使用产品的新消费者边际成本基本为零。公共产品的非垄断性意味着,一旦提供了公共产品,就不可能将任何人的消费排除在外,谁都可以消费相同的数量。公共财产是非效率性的,通常的市场机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配,所以政府有必要为公众提供公共财产。政府以能够克服“搭便车”困难,具有一定的强制力为特征。可以实现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公共财产。就业问题同时具备了私人和公共的产品性质。

1.2 就业机会具有竞争性和非垄断性

就业的机会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非垄断性。一方面,社会中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如果提供了就业机会,那么这些机会在匹配劳动力时势必会有激烈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与实际就业的需求之间密切相关。如果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劳动力的需求,也就是说,如果劳动力的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就会发生失业的情况。因此,新就业机会的创造必须基于劳动需求的增加,简而言之,劳动需求者必须花费特定的费用来获取劳动力。而且,如果提供了就业机会,市场中的劳动者也不能因此而得到同样数量的消费。尽管每个人在就业机会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工作机会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产物。由于个人工作能力、成长环境以及学历程度等多方面的不同,他们成功的几率都不会相同。尤其是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他们不能在具有更高技术要求和能力要求的就业机会上拥有任何优势。

2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市场内部资源分配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是,这个结论是基于全面的竞争、充分的信息、合理的经济效益以及零交易成本的假定情况。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这些假设条件很难满足。

2.1 就业机会提供中的市场失灵

关于劳动者自身而言,他们想要进一步获得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就需要积极地寻找市场上的就业机会。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他们也将寻求就业机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企业给限量的就业机会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但是,只有在自身的边际效益高于提供就业机会的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会存在对劳动力的需求。当劳动力的边际成本与其自身的边际效益互相持平时,企业将无法为市场提供就业机会。由此可见,企业劳动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就业。因此,在市场机制下,个人和企业需要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来提供就业机会。

2.2 政府与市场结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就业机会属于混合产品,如果只依靠市场机制本身的调节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政府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不必根据计划来调整就业机会。这不仅会导致效率低下,还会造成一定的实施难度。市场在资源分配中需要将其调节作用发挥出来,但是市场并不能完全自发地进行调整。从理论分析,提供混合产品需要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有效结合。但是,为了有效地分配资源,就需要思考如何把握互相结合的程度,避免政府和市场的双向失灵。

3 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基本定位

3.1 政府为失业者提供生存保障。

政府需要为失业者提供一定的生存保证。因此,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应该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为社会中的剩余劳动力,或者在经济调整过程中的出现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保障。

3.2 积极完善促进就业的手段

为了加强收入分配的调整力度,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需要改善人们的收入水平来刺激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的重点在于有效地改善人民的收入水平,减轻民众的税负,使大众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众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还可以缓解就业市场上,劳动力紧张和就业机会的供需矛盾。

4 总结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往往将最大利益作为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权衡雇佣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和实际获得的边际效益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无法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失业问题。因此,本文从提供混合产品的最佳方式着手,提出了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基本方向,以望起到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就业机会竞争性
竞争性装备采购招标文件分析研究与对策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创业就业机会更多了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分析
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的问题与完善市场机制
找只老鼠来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