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2019-12-23王志军中国人民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薪资人力资源管理

文/王志军,中国人民大学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临,传统的人力管理资源体系已经无法面对瞬变的潮流,一个优秀的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员工我们更应该着重培养,而不是剥削。 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应该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应该是彻底融合,共同发展。

1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背景分析

1.1 互联网+在企业中的特征分析

“互联网+”这一理念于七年前被腾讯公司提出,提出者于扬认为,在未来,我们的服务、生活皆与互联网有关。再后来,时代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先进性,互联网技术腾飞的这几年中,我们生活大环境也遭到了极大改变,我们不得不说,大数据化模式正在被国家逐步推广至日常生活中以及生产作业中。

而对于企业来说,互联网信息的腾飞更多的是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之间接触0间隙、0距离,带动了企业、员工、消费群众三方面的联系。在企业HR寻找企业所需员工的过程中,更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种类,低成本的鉴定与筛选,也可以更大范围的寻找目标。

互联网+背景意味着民主与自由,所以要求企业,紧随时代步伐,将企业产值与互联网紧密融合,因为未来时代必定与互联网交织,在一个全民互联网的时代,企业若不能比客户更早一步利用互联网,必定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1.2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定位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让不同的生产人员,分门别类的完成细致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以便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在传统的企业关系中,对于员工,企业家更多的报有一种剥削的态度,尽可能的让员工在某一单各岗位发挥其高效作用,但是对于员工来说,如何激励、鼓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才是真正提高效率的法则。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而优秀的企业管理绝不是将员工安排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网状交替式履行职务。早在企业出现雏形的时候,企业家就发现,单一职业工作可以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但因此企业员工与公司失去了关联性。所以企业必须有自己相关的人力管理制度,一味班照其他成功企业的案例只会邯郸学步。

2 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优劣分析

2.1 传统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存在的劣势

2.1.1 单一的岗位安排

上文中提出互联网+大环境背景的好处就是交替式职务履行,因为相比起重新招募新员工,培训老员工可以更熟悉公司内部情况,企业如何在内部安排员工工作类型转型,是线下如何解决员工“中年失业危机”的重要举动。

而新时代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对青年提出来要发展全方位人才的要求。、企业成本并不仅仅是给与员工的薪资,员工在企业的数年间,对企业的了解,对本行业的发展看法,培训的时间成本等等,都是隐性成本。因此,企业高层应该认识到,资历深厚的员工在企业已工作数十几年,对企业品牌的深层次了解,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远超新入职的员工。那么,何不在此基础上,帮助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拓展新领域发展,在不适合一份职业之后重新切换职业生涯。

2.1.2 员工缺乏有效的激励

薪资待遇是员工是否积极主动投入的重要因素,企业对于员工有效的激励,不仅仅在于薪资方面的提升,还在与企业家对员工的鼓励与认可。互联网时代下,员工也拒绝做流水线的工作,开始要求个性化,多样化,长时间办公室单一的工作,对员工精神上的压迫是不容小看的,团队之间紧密的联系,合理舒适的后勤安排,这些都是除了薪资加成以外的隐性激励。企业高层应该加强员工在企业工作时的环境条件,通过隐形福利挽留出企业人才,加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度与归属感。

还有一种做到激励员工的方法——期权激励法。以我国水泥建筑业的大头海螺公司为例,上市仅短短十几年,已经做到全球最大的单一品牌供应水泥供应商,而此公司多年来发展依赖的就是员工股份制。跟公司股份分散在各个员工上,加强员工对于公司的责任感,也同时赋予员工分红利润以及企业统筹权利,这种对员工的一种长期积极性鼓励政策避免了公司对人才流失。除此之外,公开、透明、有说服力的薪资加成,更能安定企业内部人心,营造良性竞争的公司良好风气。

2.1.3 企业关系不紧密

当企业内部缺少团结性,企业将成为一团散沙,紧密的联系在员工之间是必要的。作为企业家适当调节企业内部团队凝聚力,使同级之间交流密切,上下级之间沟通顺畅。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将精力重心放在工作上。除了这方面企业,还应该增强与消费者的联系,其实了解目前市场所需信息,做到信息对称性,使企业本身定位明确,做到立足于市场。

2.2 互联网+时代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势

2.2.1 通过减少基本技术性岗位减少企业成本

互联网的另一个功能便是智能化,在过去的传统企业中,甚至还有专门的记账员、打字员这一职业,然而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作用往往已经告别了流水线般的无脑作业,就连基本岗位上的操作人员也逐步被机械化所替代。虽然早期的机械化投入可能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较大成本,但是机械化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便可以长期使用,逐步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

而现代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主要是管理以及学习式工作,这需要员工根据互联网一起成长,也跟随着市场脚步不断完善自身学识,这就类似于课堂效率,一般仅为30%,但加上课后自己的作业以及复习效率可以完成余下的70%,这便是弹性学习的能力范围。

2.2.2 管理模式人性化

在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如何更好的压榨员工职能才是资本家所关心的问题。而现在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员工创造出了更好的工作环境。首先从工作环境层面上人性化,目前很多现代化企业为员工建立了休息室,茶水室,以及价格便宜实惠的食堂,还有上下班专车接送模式,为员工的工作环境带来了极大便利;其次还有管理层次上的人性化,现代企业要求抓住员工内心,从人性角度分析员工工作心理,避免给员工带来过多的压力感,比较注重员工是否可成为一个可再生的人力资源,重视人本身的可塑性。员工对于企业的情感是双向的,我们可以利用互联感互联网来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互动性。

2.2.3 建立信息库储存用户及员工信息。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来源杂乱无章,建立真实有效的信息库,可以帮助企业储存有用信息,从而给企业前景带来更多的发展。对于消费者的信息,企业不能以非法方式来收集客户隐私权,而是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顾客的过往消费记录以及需求,可以进行合理的市场营销,避免给客户带来过度的消费负担。这就是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来尽可能减少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时间成本。而对于员工信息的管理则应该更加细致,收集员工所做的策划以及业务能力,外加员工自身基本信息,建立起员工信息库,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分析出员工应该给予多少薪资为合理的,这种方法以避免企业内部由于薪资不合理安排,导致企业内部人心溃散。

3 新时代人力资源发展未来与展望

在全民都运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创新并改良,顺应潮流,企业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考核更加严苛,本文将主要讲解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学科,如何与当今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更完美的融合,完成传统体系的转型。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公司决策也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将从互联网上与市场上获得的信息收集、处理、整合、分析,在杂乱的信息网收集到有用的信息点,以互联网为平台,搭建人才与企业的双向选择。

4 总结

综上所述,利用互联网大背景下的大数据分析,确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人力管理体系,才可以提升自己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上文中提到,人力资源应该是一种资源,应该在被保护的条件下开发。而互联网环境下的特点就是信息量爆炸式的增加。不仅是企业对于外部获取信息,还有企业内部员工本身信息的了解。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应该做到以人为本, 多给与员工自由与发展,才能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争取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薪资人力资源管理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